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爱,揉胸吃奶动态图,高清日韩一区二区,主人~别揉了~屁股~啊~嗯,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欧美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黄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地形測量

地形測量

時間:2023-05-29 17:40: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地形測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一、目的與要求

本次實習目的與要求就是熟練掌握常用測量儀器(水準儀、經緯儀、)的使用,掌握導線控制網的布設和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和計算方法。分發儀器后,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習。先進行水準測量。在校內選擇地籍井蓋內的水準點作為起始點(已知其高程),再校繞學校布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水準點選在道路路邊(不得將點選在道路中間,以免發生交通事故),點位確定后做好標記并編號。四等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每站觀測順序為:后-前-前-后,并且觀測的測站數為偶數。

二、水準儀的使用

1:安置儀器 2:粗略整平 3:瞄準水準尺 4:精確整平? 5:讀數

在平時的日常學習中我已經對ds3水準儀的使用有過實際操作,這次所使用的水準儀是自動安平水準儀,又比之前所試用的較之先進,每次讀數都省去了精平的操作,使我們的每次觀測都能順利的快速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我們的測量速度。這次實習我們首先做的是從水準點出發再回到已知水準點的水準路線,在這第一次的校外實習中我們就遇到了許多問題。比如:出了學校我們主要在人行道上進行設站,過往的行人直接影響了我們測量的正常進行;現在正值夏天,炎熱的天氣、刺眼的陽光,不但影響著儀器的讀數還考驗著我們同學門的耐力。但在進行測量的過程中我們保持平靜的心態來尋找合適的機會,用堅強的意志接受陽光的考驗。在檢驗所測數據的時候,做到發現錯誤立即解決對讀數結果超限的時候立即返工,同時還發現測量工作一般都在規定的記錄表格上如實地反映出測、算過程和結果,表格中有計算校核,∑a一∑b=∑h,這只說明計算無誤,但不能反映測量成果的優劣。外業測量結束后,進行高差閉合差的計算,在限差允許的范圍內,即按水準路線長度或測站數進行調整,若超過限差,必須重測,直到合格為止。水準測量完成后,我們又領取了新的儀器:j2經緯儀,準備進行導線測量。在校內選擇三個已知坐標點作為控制點,在校外選取控制點布設導線(控制點由鄧老師選取),將所有控制點連接成一條閉和導線,每個控制點都釘有鋼釘并編號。

三、經緯儀的使用

在導線測量中的水平角角度測量對于我們來說要求非常高,我們用的是j2經緯儀。由于我們在平時的日常學習中沒有接觸過j2經緯儀,高長年老師又給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們明白了j2與j6的區別,還有j2每一站測量后數據3 8 13 9的限差要求。j2經緯儀的精確度很高,這就要求我們一直都秉著做事嚴謹的作風,對于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在每一站上都要對旋進旋出讀數、2c等數據是否超限進行檢驗,如果超限立即重測,直到符合限差再進入下一站。 在實習中為了避免大的誤差我們也都總結了不少經驗,例如我們采用盤左和盤右觀測取平均數的方法,可消除照準部偏心誤差、視準軸不垂直于橫軸、橫軸不垂直于豎軸的殘余誤差。又如在短邊上的端點觀測角度時要特別注意對中,照準目標時要盡量瞄準目標的底部,因為它們對測角的影響與距離成正比。為了消除度盤的刻劃誤差,需要配置度盤的位置,每測換進行配置。在角度測量時我們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儀器下沉和路邊行人帶來的影響。由于做導線的時候選點都較遠,且都在馬路旁邊,過往的車輛行人都是很大干擾,特別是南昌北路到北園春的拐彎處的控制點,它在北園春十字路口旁,面對川流不息的車輛,想瞄準點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能抓住任何機會的能力。為了避免行人和車輛的干擾,所以我門每天都很早出門,必須在人少的時候抓緊時間干;還有在阿勒泰路向南昌路的拐彎處,由于地勢、地物(路邊垃圾箱)等影響,測量人員觀測不清楚測釬,經過全組人的商討后,提出了二個解決方案:a.利用長的標桿代替短的測釬;b.利用鉛垂線代替測釬。在考慮了所有因素,進行嘗試后,我們用標桿順利的測完了這一站。角度測量過程中,讓我們都看到了嚴謹作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讓我們在實際問題中成長起來,經過這一項目的實習測量后我們也深刻的認識到團結的力量是偉大的。

四、實習認識

通過這次測量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對儀器的操作更加熟練,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實習中,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任務,來不得半點推委和逃避,野外作業也沒有給你回去翻書的時間,一切都必須在現場解決。因此,這讓我深深明白理論知識的重要,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安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和回顧,做到胸中有溝壑,一目了然。為以后實際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次實習中讓我再次認識到實習的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每個人的一個粗心,一個大意,都可能直接影響工程的進度,甚至是帶來一生都無法彌補的損失。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這次測量實習培養了我們小組的分工協作的能力,提高了我組成員的默契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每個組都像一個大家庭,遇到問題都會集所有人的智慧一起解決,雖然有時我們會因為一些實習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面紅耳赤,但大家都想著把要完成的這次實習完成的更加完美。在以后的學習、實習、工作中我都要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學會和同伴和睦相處,學會寬容。地形測量實習就這樣圓滿的結束了,現在回想起來,收獲不小。同時,讓我們體會到了測會工作外業的艱辛,內業的耐心,也讓我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決心,讓我們了解到了團隊工作的重要性。再者,測量中還要注意儀器的保護工作。感謝學校給了我們這次實習的機會,讓我們體會現實,體會生活。這次測量實習定會對我們的未來走向社會有很大幫助,并且為今后我們完成后續相關課程和面向社會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經驗教訓

第2篇

【關鍵詞】GPS-RTK技術;地形;測量

常規的GPS測量方法,如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后進行解算才能獲得厘米級的精度,而RTK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采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Realtimekinematic)方法,是GPS應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曙光,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

一、RTK定位技術的原理

RTK定位原理:在RTK作業模式下,基準站接收機設在具有已知坐標的參考點位上,連續接收所有可視GPS衛星信號,通過數據鏈,將測站點坐標、載波相位觀測值、偽距觀測值、衛星跟蹤狀態及接收機工作狀態等“載波相位測量校正值”一起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接收機先進行初始化,在完成整周未知數的搜索求解后,進入動態作業,其在接收來自基準站的DGPS數據時,同步觀測采集GPS衛星載波相位數據,通過在系統內差分處理求解載波相位整周模糊度,依此改正移動站接收機所地坐標系坐標)。基準站接收機和流動站接收機滯后載波測得的載波滯后相位,得到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的坐標差值X、Y、Z,坐標差加上基準站坐標就可以得到流動站點的WGS84坐標,通過坐標轉換參數轉換得出流動站每個站點實用的三維位置。

RTK的系統組成和工作原理:(1)基準站部分、接收GPS信號,包括:導航信號、 信號;提供差分坐標,星歷等信息。(2)差分傳送部分,將基準站差分數據傳輸給移動站包括測站坐標、觀測值、衛星跟蹤狀態等數據。(3)移動站部分,接收GPS信號及基準站差分信號、并進行解算,得到實時的高精度定為結果。(4)手簿終端控制器。內置RTK測量軟件,可設置基準站,移動站的工作參數,顯示運動站實時坐標成果,技術測量參數,進行輔助線路設計等功能。(5)RTK工作原理。(6)RTK系統正常工作要具備一下三個條件:一是基準站和移動站要同時接受到五顆以上的GPS衛星信號;二是移動站要同時接受基站發出的差分信號和衛星信號;三是基準站和移動站要保持開始同時接受衛星信號,移動站在移動的過程中也要接受基準站信號

三、GPS RTK 在地形測量中的主要優點

1、實時顯示儀器(天線)當前的位置

只要儀器各種數據設定正確,并正常運行時,就可以實時顯示儀器所處的地理位置,工作人員可按照所顯示的地理位置判斷出要設置的物理點所在的方向、距離等具體事項,從而便于指導作業,大大提高了野外測量工作的效率。

2、定位精度高

只要位于儀器 15km 的工作范圍內測量,精確可以到厘米級(儀器標稱精度一般為 10mm+2ppm,根據這樣計算,在距參考站 15km 處相對于參考站的精度為 40mm),這樣的精確度可以直接采集碎部點。

3、操作方便,容易使用

隨著 GPS 接收機不斷改進,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有的已達“傻瓜化”的程度;接收機的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極大地減輕測量工作的工作緊張程度和勞動強度,數據輸入、存儲、處理、轉換和輸出能力,能方便快捷地與計算機、其他測量儀器通信。使野外工作變得輕松愉快。

4、事先輸入測量點坐標,采用導航方式引導放樣

根據測線設計方案, 將需要放樣的物理點導入到 GPS 動態測量流動站儀器當中,然后通過儀器的導航方法引導,便于迅速找到放樣地點,根據儀器的顯示數據得知放樣地點的具體方向、距離、時間等有效信息,甚至還能知道當前的前進方位和速度。 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實地放樣的效率,杜絕出現有些點的漏測現象,確保了測線的全面性。

5、作業效率高

在較為平坦的地勢情況下, 高質量的 RTK 設站一次就可以一次測量完 4km半徑的測區,極大減少了常規測量所需的控制點數量和測量儀器搬站的次數,僅需要一人操作,在電磁波環境下幾秒鐘就可以測量出一點坐標,比如對于地形測量來說,每小組每天正常工作的情況下,一天可以 0.8-1.5km 的地形圖測繪,其精度和效率與常規測量是無法比較的,運作速度快,勞動強度低,節約了野外費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6、降低了作業條件要求

RTK 技術不需要滿足兩點間光學通視,只要滿足“電磁波通視”即可,與常規測量相比,RTK 技術受通視條件、能見度、氣候、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較小。 常規測量系統常常受到地形復雜、障礙物較多的影響,只要滿足 RTK 的基本工作條件,它就能進行快速、高精度的定位作業。

7、可全天候作業

目前 GPS 觀測可在一天 24 小時內的任何時間進行,不受一般天氣狀況的影響,因此,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發展是對經典測量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 一方面,它使經典的測量理論與方法產生了深刻的變革;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加強了測繪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從而促進了測繪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發展。

四、RTK地形測量

1、測前準備

在取得了可靠的平面及高程成果后,在流動站儀器中建立可靠的平面及高程轉換關系。通常采用內業和外業點校正求得轉換關系。在進行測量前要校核部分控制點的靜態平面成果及水準高程成果,在誤差范圍內即可進行圖根控制點加密及外業的碎部測量。RTK校核其他已測量水準高程的控制點,平面誤差和高程誤差均小于1cm 由此可見整個測區的擬合成果是可靠的。

2、數據采集

建立控制網后即可根據獲取的控制點數據成果進行地形測量,通過流動站在測點上的移動來完成數據的采集。由于基準站外置電臺信號覆蓋范圍一般可達10km,符合RTK測量原理的可靠性要求,只要移動站在基準站輻射范圍內都可以快速獲取穩定的固定解,測量精度都可達厘米級,能滿足測量精度要求。為保證RTK測量成果,測量前校正好移動站,確保三維測量精度均達到厘米級,在誤差范圍內即可進行圖根控制點的加密和碎部測量。進行RTK圖根控制測量,注意確保其輸入轉換參數的正確性;點位布設要均勻,保證幾何強度,避免誤差積累。然后就可以根據地形特點,流動站一人拿著RTK測量儀器,根據測區現場的地形地貌邊走邊測邊繪草圖,并把所有數據全部存儲在電子手簿,避免了以往報、 聽、 記錄數據中可能出現的差錯,保證了數據采集的正確性。RTK技術碎部測量無需通視等,利用效率比全站儀要高2~5倍,同時在空曠的區域信號強、精度高、耗時短、受地形地物影響產生失鎖現象少,地形地物密集的情況下可通過升高天線的方式來提高信號接收強度,測量所需人員少,因而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作業成本。

3、數據處理和內業成圖

RTK測量的數據格式為*.RTK,還不能直接為CASS軟件所識別,我們可以通過轉換,使之成為CASS軟件所能識別的*.dat格式。 轉換后就可以方便地編輯和處理,之后,適當刪除誤差大或錯誤的碎部測量點并導入數據到CASS軟件,進行漏(錯)測檢查,當天測量成果當天檢查,這樣就有利于及時對其進行補測糾正,減少測量返工風險,確保內業的成果質量,從而實現實時成圖,方便快捷,真正實現RTK測量內外業一體化。

綜上所述,在當前測量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時期,隨著用戶對各種測繪成果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效率和高質量已成為我們生存的根本。采用RTK進行測量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它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有很多優秀的方面,同時也有些技術限制,只有了解了它的優劣所在,才能避其害,把有益于實際生產的技術帶到工程應用中來。總之,隨著RTK技術的日臻完善,它必將在各種工程測量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魏二虎,黃勁松.GPS測繪[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2] 徐紹銓,張華海.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第3篇

關鍵詞:GPS地形測量 應用

Abstract: The GPS technology is undoubtedly a revolution for mapping field, especially applying it in the measurement, bring a qualitative change to measurement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heodolite and tachometer acquisition device, GPS technology is of all-weather real-time dynamic, high efficiency of measurement and cm high plane precision level, etc.

Key words: GPS; topography measurement;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P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一、地形測量、GPS技術的涵義

地形測量(topographic survey)指的是測繪地形圖的作業。即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進行測定,并按一定比例縮小,用符號和注記繪制成地形圖的工作。地形圖的測繪基本上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內測圖。但面積較小的或者工程建設需要的地形圖,采用平板儀測量方法,在野外進行測圖。 廣義上,地形測量是為城市、礦區以及各種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以滿足城鎮規劃、礦山開采設計以及各種經濟建設的需要。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統,是由美國建立的一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的測繪工具。 GPS定位技術與常規地面測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擾性能好、保密性強,觀測時間短,執行操作簡便,功能多、應用廣,高精度、全天候、全覆蓋的特點。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術又稱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是實時處理2個測站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差分方法。載波相位差分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修正法,另一類是差分法。所謂修正法,即將基準站的載波相位修正值發送給用戶,改正用戶接收到的載波相位,再解求坐標。所謂差分法,是將基準站采集的載波相位發送給用戶 ,進行求差解算坐標。 二、GPS技術及RTK作用

(一)GPS技術

GPS全球定位系統由空間衛星群和地面監控系統兩大部分組成,測量用戶還應有衛星接收設備。

1、空間衛星群:GPS的空間衛星群由24顆高約20萬公里的GPS衛星群組成,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各平面之間交角為 60o,軌道和地球、赤道的傾角為 55o,衛星的軌道運行周期為1 1小時58分,可以保證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地平線以上接收4到11顆GPS衛星發送出的信號。

2、GPS衛星接收設備:由GPS接收機、數據處理軟件及相應的用戶設備如計算機、氣象儀等組成,其作用是接收 GPS衛星發出的信號,利用信號進行導航定位等。

3、GPS地面控制系統:GPS地面監控系統包括1個主控站、3個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據各監控站對 GPS的觀測數據計算衛星的星歷和衛星中的改正參數等,并將這些數據通過注入站注入到衛星中去。同時還對衛星進行控制,向衛星指令,調度備用衛星等;監控站的作用是接收衛星信號,監測衛星工作狀態;注入站的作用是將主控站計算的數據注入到衛星中去。

(二)RTK的作用

RTK技術也同樣受到基準站至用戶距離的限制。為解決此問題,發展成局部區域差分和廣域差分定位技術。

應用 RTK技術進行定位時,要求基準站接收機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及已知數據實時傳輸給流動站 GPS接收機,流動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 ,在觀測到4顆衛星后,可以實時地求解出厘米級的流動站動態位置。這比起GPS靜態、快速靜態定位需要事后處理來說,其定位效率會大大提高。故RTK技術的出現和在測量中的應用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

地形測圖一般是首先根據控制點加密圖根控制點, 然后在圖根控制點上用經緯儀測圖法或平板儀測圖法測繪地形圖。近幾年發展到用全站儀和電子手簿采用地物編碼的方法,利用測圖軟件測繪地形圖。但都要求測站點與被測的周圍地物地貌等碎部點之問的通視,而且至少要求 2~3人操作。采用 RTK技術進行測圖時,僅需1人背著儀器在要測的碎部點上呆上 1~2秒鐘并同時輸入特征編碼,通過電子手簿或便攜微機記錄,在點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況下,把1個區域內的地形地物點位測定后回到室內或野外,由專業測圖軟件可以輸出所要求的地形圖。

三、測量中動態和靜態

GPS測量分為動態和靜態,動態GPS測量主要應用于礦山和公路的放樣及碎部點的采集;而靜態 GPS測量主要應用于工程建設的控制階段。

由于GPS測量技術要求高,作業周期短,并且要求有幾臺接收入機同時作業,因此要保證作業的高精度必須在作業前有周密的計劃,如在GPS測量觀測計劃中,每點觀測次數盡量保證在2次以上,臨近點基本都用直接觀測基線向量相連,網的邊緣點盡量與內部點同步觀測;外業觀測時段、觀測時間的選取及觀測數據必須每天傳輸存盤等。

基線解算及工作質量評定直接影響到 GPS網的精度,應認真做好當天的基線解算工作及閉合差和復測基線較差的統計工作,正確篩選合格基線。對于不合格基線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或重新測量,這對保證觀測精度,提高工作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應用GPS定位技術建立平面控制網,不僅具有精度高、工期短和費用省的優點,而且由于 GPS測量本身的特點,網形構造簡單,點的疏密和邊長的長短都可適當選取,這樣在建立城市控制網時,即使離國家三角點較遠,仍可進行連接 ,并進行控制網的定位和定向。另外,還可以解決常規測量中點位之間無法通視的困難,選點靈活,不需要高標,同時還可解決外業施測受天氣影響的困難。因此,應用 GPS技術建立平面控制網的方法值得推廣。四、數字化地形測量的組織

數字化地形測量是工程施工與規劃的基礎,同時由于數字化地形測量需要較高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因而需要良好的組織。具體來說主要包括: (一)測量方案數字化地形測量項目的作業方案根據儀器設備條件確定,儀器設備條件不同,作業方案變化各異,一般可選用靜態GPS網作基本控制,導線!動態作加密控制,支導線補充測站點,全站儀!動態碎部數據采集,進而計算機軟件機助成圖的作業方案。一定條件下,大比例尺數字化地形測量可以一次性全面布網至測站點,并且可以直接先測圖而不受先控制后測圖逐級加密等測量原則的約束。 (二)測量工序地形測量的工序主要分為兩個環節:一是控制測量與計算機輔助平差計算;二是碎部數據采集與軟件編圖成圖。兩個環節間以數據傳輸為紐帶,即可平行施工又可順序施工,與傳統地形測量相比,減少了大量的中間生產環節。 (三)測量方法在生產工序上,數字化地形測量不一定要遵守先控制、后測圖的原則,控制測量、碎部測圖可以同時進行,甚至可以是先測圖后控制,只是后者需將碎部成圖以控制點為基準借助成圖軟件進行測站糾正。在控制點點之記的制作上,數字化地形測量不一定要將其作為一個專門工作來進行,可依據最終成圖編繪點之記“碎部測圖在數字化地形測量中只是一個數據采集的過程成圖大量的工作已從外業轉移到了內業,目前,碎部成圖作業方法較多,因人而異。

五、GPS技術在數字化地形測量相關技術中的應用(一)測量范圍廣。GPS技術由于由高策低,測量范圍可以很大。可按需布設控制網,簡化加密級別,省去聯測過渡點。(二)測量精度高。隨著GPS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快速發展,現今,生產性作業精度可達1~Z10-6mm,國外可達零點幾10-6mm,可建立比常規測量精度更高的控制網。(三)各個聯測點之間不要求通視,不必建造高規標。(四)觀測自動化程度高。外業用電紐操作,內業用計算機處理數據,作業時間短,效率高。測量成果可得三維地心坐標,優于常規測量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系統分離狀況,有利于宇航科學、導彈發射等空間科學的應用。星座布置完成后,可24h觀測,在雨、霧、雪等條件下亦可全天候作業。

第4篇

實習時間:200*年,7月23日至8月7日

實習地點:滿洲里市烏努格吐山礦區

實習報告人:

指導老師:

地形測量實習報告

目錄

一、實習目的...3

二、儀器設備及成圖軟件...3

三、測區概況及外業數據采集...3

1.測區概況...3

2.外業數據采集...4

1)坐標系統...5

2)技術依據...5

3)數據采集作業過程...5

4)圖根點的確定...7

5)特殊地物的測量...7

四、內業電子草圖的勾繪...8

五、內業成圖...9

1、成圖軟件介紹...9

2、內業成圖方法:...10

1)方法簡介...10

2)內業成圖具體過程...10

3、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11

六、實習體會...12

一、實習目的

掌握數字化測圖外業數據采集方法與內業作圖方法。

二、儀器設備及成圖軟件

1.全站儀2.GPS3.CASS5.1

三、測區概況及外業數據采集:

1.測區概況

烏努格吐山銅鉬礦位于滿洲里市南西22km,從滿洲里市至礦區有三條草原路,四季暢通,交通十分方便。礦區范圍約27km2,行政區劃屬新巴爾虎右旗(即西旗)。地理座標:

東經117°14′~117°32′;北緯49°22′~49°30′。本區為低山丘陵區,山勢走向北東,一般標高為750m;最高約889m,最低約為702m。一般相對高差150m左右。山勢平緩、地形開闊。北礦段山脊呈半環形,北東高,南西低,南西為半環形開口處,具有明顯的構造剝蝕地貌特征,區內水系不發育,沒有形成河流。

礦區處于高緯度地帶,屬干旱型寒溫帶,冬季嚴寒;春季有暴風雪。據滿洲里氣象站1957-1982年26年資料,年降水量平均為298.2mm,最大448.4mm;最小179.2mm;年蒸發量平均1565.3mm,最大1833mm。氣溫年平均為-1.2℃,二月份平均氣溫為-25℃,最低為-42℃;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1℃,最高為37.9℃。絕對平均濕度5.4mm。凍土最大深度為3.89m。風向多為西南風,風速最大達40m/秒。

礦區地震裂度為6度。

區內沒有林木,為草原牧區,近處居民點有甘井子、三隊、敖爾金牧場三隊,達石莫鄉等,人口稀少,多為蒙古族。區域北滿洲里市、扎賁諾爾區一帶有煤礦、水泥廠、熱電廠、白灰廠及食品加工廠等重、輕工業。區內糧食及蔬菜多依賴內地供給。

2.外業數據采集

全站儀為日本拓撲康儀器公司生產拓撲康全站儀,以其性能指標如下:

測角精度2秒

測距精度2+2PPM

本測區為主礦區第二測區,野外測量數據編碼以B開頭。測區接第一組寬從西向東1公里、長從南向北4.8公里。其區域范圍坐標值為:

X:5474202—5478922

Y:519104—520104

區域內有山峰一座,其最高點高程860米,山坡溝壑較多。因在主礦區,測區內探槽較多,測區內有居民地一處,以及相關設施,如牲口棚等。整個測區均為草地覆蓋。

1)坐標系統

平面采用北京54坐標系3度帶坐標,投影帶中央子午線經度為117度。

高程基準:黃海高程系。

2)技術依據

本工程執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1-03-19的《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國家標準GB/T18341-2001);2001-03-05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國家標準GB/T18314-2001);地形測量圖式執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5-09-15的《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國家標準GB/T7929-1995).

3)數據采集作業過程:

本組有一名老師和四名學生組成,老師主要負責草圖勾繪和控制點制作,學生負責具體測量。首次作業時由于已知的兩個控制點不通視,無法立后視,不能進行數據的校核,故由GPS-RTK確定一點。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級到低級”、“步步有檢核”的原則。每次作業順序為:

1.確定測站點。確定測站點時,要盡量保證大的可視區域,同時還要保證有可通視的已知點。所以,在實際作業時一般將測站點定在較高的坡或山頂,以避免經常遷站。

2.架設儀器。架設儀器時,要保證儀器架穩,一般是將三腳架的腿間距稍微放大些,保證平穩。角度過大將導致全站儀過低,給觀測帶來不便,同時也影響觀測員的行動;角度過小時全站儀放置不穩,存在儀器損害的潛在危險。觀測前要進行儀器的校驗,對準已知點,以保證數據均為可信數據。

3.立棱鏡,測量讀數。立鏡時要保證鏡竿盡量豎直,每個碎布點保持間距35-45米左右。實際碎部點間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全站儀能夠自動保存數據,讀數較快。一般有兩到三人負責立棱鏡,其中兩人同時立鏡。

4.記錄。本次外業數據采集作業采用的是無碼作業,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采集數據速度快,缺點是只能是采集數據,無法對數據的性質進行分類記錄,所以在觀測同時要進行草圖的勾繪,如:山脊線、山谷線、探槽等特殊數據就要在草圖上記錄下來,以便內業作業。一般由一人主測,另一人勾繪草圖

5.測站點檢驗及校和。在測量一定點數(一般為300點)后或遷站時,要進行一次測站點檢和。檢和方法為:重測某一已知點(一般為后視控制點),檢驗兩次誤差是否符合技術要求。如果誤差超出范圍則所測數據有誤。

4)圖根點的確定

確定圖根時盡量利用已知的國家高級點。也可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定圖根點。本測區內利用高級點2個:

V265474579.284519658.205764.47

V185477041.294519822.423758.715

自行定點16個:

BK15474431.133519934.508766.545

BK25475050.627520056.886795.278

BK35474902.681519523.61782.271

BK45475639.852519876.123859.753

BK55475711.29519899.502860.319

BK65475106.569520093.574797.176

BK75475207.041519672.71795.007

BK85475307.254519708.475804.522

BK95475798.629519761.325858.603

BK105475741.046519594.331835.538

BK115476019.869519809.579829.267

BK125476197.752519628.102816.566

BK135476565.462519699.346776.352

BK145476625.622519652.957769.102

BK155476245.824519449.814792.862

BK165476197.447519093.774735.102

5)特殊地物的測量

第二測區內的主要特殊地物有:居民地、牲口棚、探槽、大車道、鐵絲網。

居民地:居民地內主要地物為四點民房,可采用測三點法,草圖記錄點號。

牲口棚、探槽的測法與四點民房相同。

大車道:大車道的方法為測道路中線,量寬度,記錄點號。大車道測量時,在直道是可較長距離測一點,拐點處必測。

四、內業電子草圖的勾繪

地貌方面:根據測區實地狀況應屬丘陵地貌,因此地貌應用2米等高線表示。DTM的建立符合地貌的現實性。繪出的等高線平滑自然,等高線擬合步長為2米,等高線注記均勻。在地勢平坦地區,應用散點表示地形的變化,散點分布均勻合理。特殊地貌采用正確的地貌符號進行表示。

本測區內面狀地物主要包括:各種房屋。

本測區內線狀地物主要包括:大車道、鐵絲網。

本測區內獨立地物主要包括:探槽、牲畜棚。

測區內除以上地物外無其他地物,地貌也較為簡單,因此地形圖沒加圖例說明。

每天外業作業完成后,晚上回來后要進行電子草圖的勾繪,以防止手繪草圖丟失后給成圖造成不便。電子草圖的勾繪根據手繪草圖將特殊地物地貌點相連,并進行一定的修補。

本測區內主要的地物為探槽。探槽的勾繪方法為:根據草圖的記錄,將每個探槽的三個點相連,再插入探槽的圖例。

探槽圖例

測區內其他地物還有四點民房、大車道、鐵絲網。

四點民房勾繪方法與探槽相似,連三點再插入四點民房圖例。

四點民房圖例

大車道與鐵絲網勾繪方法:先用Pline線將所有點相連,再將Pline線換成大車道和鐵絲網圖例表示。

鐵絲網圖例大車道圖例

五、內業成圖

1、成圖軟件介紹

內業成圖利用南方CASS5.1軟件。其具有如下特點:

CASS5.1在數字化成圖方面的技術特色:

1)更加便捷的簡碼用戶方案。

2)更加完善、使用的電子平板。

3)更加底層的骨架線技術。

4)更加直觀、便捷的圖上比例尺更改。

5)更加直觀高效的地物遍及。

6)更加豐富的DTM建模與等高線繪圖技術。

7)提供了更多的用戶化途徑。

8)全面采用ObjectARX開發技術。

9)更加集中的參數設置模式。

2、內業成圖方法:

1)方法簡介

在外業無碼作業數據采集的基礎上,內業將利用外業草圖,采用南方CASS5.1軟件進行成圖。成圖比例尺為1:2000和1:1000。地貌與實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確,符號利用要正確。所成的電子地圖進行了嚴格分層管理,可出各種專題地圖的要求。圖形格式為DWG格式。

2)內業成圖具體過程

1.DAT文件的建立:在Excel文件中首先輸入該點的點號,再空一格,在第三格中輸入X坐標的值,在第四格中輸入Y的值,選擇CSV格式進行保存,并將文件的擴展名改為DAT。

2.展點(高程點或點號):在繪圖處理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展點”項的“野外測點點號”在打開的對話框中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單擊確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測點及點號。

3.DTM的建立:在等高線的目錄下選擇由數據文件建立DTM,輸入繪圖比例1:2000,選擇不考慮坎高,回車以后在選擇直接顯示建立三角網的結果;

4.三角形的修改:在等高線的目錄下選擇“刪除三角形”,“增加三角形”,“過濾三角形”,“三角形內插點”,“重組三角形”的命令,按照提示進行操作可以對三角網進行修改。

5.勾繪等高線:在等高線的目錄下選擇“勾繪等高線”,輸入等高距2米,選擇“張力樣條擬合”。

6.等高線的修飾(包括修飾與高程注記):在等高線的目錄下選擇“刪除三角網”,修改不正確的等高線,并沿直線注記等高線或單獨注記。

7.加圖廓的方法:首先利用工程應用查詢圖框的長,寬;在繪圖處理的目錄下選擇“加任意圖幅”,在打開的對話框中輸入測圖員的姓名、長寬、接圖表等與圖相關的內容,拾取圖的左下角坐標。完成內業地圖勾繪。

3、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

根據甲方要求主測區共分9幅圖,編號從1至9,圖幅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地形圖(編號),圖幅長為1米寬為0.8米。南排土場1幅,圖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南排土場地形圖。西排土場1幅,圖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西排土場地形圖。炸藥庫1幅,圖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炸藥庫地形圖。尾礦庫兩幅,編號為1至2,圖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尾礦庫地形圖(編號)。一場區1幅,圖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一場區地形圖。二廠區1幅,圖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二廠區地形圖。生活區1幅,圖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生活區地形圖。尾礦庫母壩1幅,圖名為烏努格吐山礦區母壩地形圖。

六、實習體會

這次暑期實習,沒有像往年那樣選擇康平縣,而是不遠千里的前往內蒙古區滿洲里市,參與到烏努格吐山礦區控制及地形測量的工程當中。相比于以往的教學型實習,真正的工程(實習)顯然能夠更好的體會所學到的知識。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這次實習,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測區屬于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動植物種類較少,地勢較為平坦,地貌相對簡單,但在這實習的十多天里還是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艱辛。現在細細想來,那十多天的經歷,雖然艱苦,但卻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通過這次實習,鍛煉了很多測繪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于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于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于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于可變動誤差來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并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通過工程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

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獲的了。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在去滿洲里之前,所有人的熱情都相當高,不僅僅是對測繪的外業感興趣,更多的是對草原的向往。但在經歷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后,我自己的熱情已被疲勞所掩蓋,雖然第二天不是必須去草原,但我依然堅持上了山,就是想先看看測區是什么樣子。坦率地說,在這次實習之前,我甚至連“測區”這樣基本的專業詞匯都缺乏感性認識。在工程正式開始之后,每個組(全站儀)都有一位老師和四位學生,老師不但要做好小組的管理工作,還要對我們及時指導。在最初幾天的新鮮感過后,每天重復而乏味的翻山越嶺的體力勞動讓很多人怨聲載道,說實話,我也是如此。但工程本身的性質又不允許工期的延后,所以不得不繼續早出晚歸。其實現在想來,也許絕大多數工作都是如此,這更多的只是從未有過的疲勞所帶來的壓力。由于各種原因,我們組很少能夠全員的上山,所以工作進度難免有了些影響,但最終也能夠正確地完成了任務,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對于測量來說,確實沒有一個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小組內部和各小組之間,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在草原上,我們經歷了陽光的暴曬,帶走了黝黑的皮膚,挺過了狂風和冰雹,全部物品和人員均安然無恙。在工程的最后一天(8月7號),我病倒了。發燒和腹瀉讓我無法堅持到山上,所以只能休息。沒有善始善終,讓我很是遺憾。但就整個實習過程來說,此次外業實習的每個步驟都以了然于胸,對于書本上的知識已基本掌握,這樣來講,也就沒有太多的遺憾了。從這件事上我了解到,身體對于一個人來講是多么的重要。

第5篇

關鍵詞: GPS-RTK測量技術;地形測量;應用

Abstract: For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dustry, the emergence of GPS technology is a new reform. Especially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GPS-RTK technology in topographic survey, has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opography measurement industr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r before compared, GPS-RTK technology has all-weather real-time dynamic and measurement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centimeter-level high height etc.. The GPS-RTK system which uses a carrier phase real-time dynamic difference method,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for differential system. GPS application for topographic mapping, control survey work has brought new hope,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GPS-RTK technology in topographic survey of measurement.

Key words: GPS-RTK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opography measurement;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O3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測繪行業的技術手段也不斷的更新。我國的測量技術從最開始的大平板側圖到經緯儀側圖,從全站儀側圖到GPS測量技術,測量技術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越來越精準,也更方便于工作人員的使用,使得測量工作的效率較之以前大大提高,而GPS技術的出現對于地形測量工作來說無疑是一場較大的改革,特別是GPS-RTK技術應用在地形測量工作當中,使得測量方法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而對于之前的測量技術相比,GPS-RTK技術具有全天候實時動態以及較高的測量效率和厘米級精度的高度等優點,使得測量工作水平得到提高,也降低了測量人員的工作量。

在地形測量工作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用RTK測量要求需要得到實時坐標和正常高,而建立平面轉換的關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此外,由于大地水準面高度異常的差異,因此要想獲得可靠的高程值,就一定要在聯測一定數量的水準點,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般要聯測三個以上分布均勻的水準點來擬合測量區域。而在地形測量中準確的本地坐標和正常高轉換關系是地形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把握好GPS平面及高程控制測量則是為實現上一個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RTK在較小測區范圍內完全能滿足控制測量和大比例尺測圖所要求的精度,只要在地形測量中高程模型選得的合適并且有三個以上分布均勻的高程擬合水準點。

一、 關于RTK的工作原理

基準站接收器,數據鏈以及流動站接收站是構成RTK實時攻臺檢測技術的三大組成設施部分。而所謂的實時是指基準站利用無線電將測量的載波相位觀測值、偽距測量值、基準站坐標傳送給移動流動站,流動站利用無線電接受基準站發射的信息,將載波相位觀測到的數值實時進行差分處理,之后就會得到基準站和流動站的三維坐標差XYH.坐標差。基站坐標上各點的坐標加上得到的坐標差,利用坐標轉換參數轉換得到流動站各個點的高程以及平面坐標,之后再通過RTK技術,得到的測量結果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這在地形測量技術的發展史上能夠一個較為重要的里程碑。

在應用RTK技術時的關鍵是進行初始求解整周模糊度。因此,這就需要有足夠數量的衛星,良好的幾何分布,基站和流動站之間的數據通信良好等條件。 RTK測量是通過在進行測量之前進行預設精度指標來限制實際測量當中的精度,以滿足測量要求的需要。測量所需要的數據并記錄到筆記本上,最后通過后期處理軟件等,通過平差處理以獲得所需的三維坐標。GPS具有非常高的精度,而且其性能相當好,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導航定位系統,它的選點方便,可以減少大量的建造高標的費用,而且告訴的數據處理速度以及精確的精度都符合現代測量的高標準。

可以這么說,GPS的出現使得高精度定位坐標快速實現變的輕而易舉,尤其是應用了RTK技術后,甚至都不需要通過各級的控制點就能依靠其數據達到快速,高進度的測定界址點以及相應的坐標,然后根據測圖軟件在野外就能連貫的測繪成電子圖,最后通過計算機對其比例計算直接打印出各種比例的圖件。應用RTK技術定位時要注意通過基準站的接收機并結合一直數據將這些數據同步傳送給流動的GPS接收機,在觀測衛星達到六顆星后,就可以得到厘米級別的動態位置,這與之前通過GPS靜態、快速靜態定位后在對其數據進行出來相比,大大提高了定位效率,所以RTK技術的出現,是基于GPS定位系統的前提下,兩者相互結合所達到的效果目前收到了測量界的高度重視。

二、 關于RTK的地形測量

1、 進行RTK地形測量前相關準備

通過流動站儀器可以在得到精度較為準確的平面以及高程以后,建立兩者之間的轉換關系。常用行業內的轉換關系的方式獲得業內外的點校正。通常其情況下在進行正式測量之前要校對部分控制點的靜態平面以及水準高程的成果,如果檢測結果在誤差范圍之內則可對圖根控制點加密以及外業的零件進行測量,反之則不能進行。而就RTK檢查其他測量標高控制點,平面誤差和高程誤差小于1厘米可以看出,在整個調查區域擬合結果是可靠的。

2、 關于RTK測量相關數據的采集

在地形測繪的工作展開過程中,地形測量可以在建立完整的控制網之后對獲取的控制點數據成果進行分析。通過流動站在測量點的移動來完成相關數據的采集。外部無線基站信號的覆蓋范圍,一般最多到10公里,根據RTK測量的可靠性的要求,只要輻射范圍內的移動臺的基站可以迅速獲得穩定的固定的解決方案,測量精度可達厘米級的原則,滿足測量精度要求。

在測量錢應校準好移動站,以確保RTK測量結果,保證測量的三維測量精度達到厘米級,這樣在誤差范圍內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控制點的加密和破部進行測量工作。 在進行RTK圖根控制測量時,一定要保證輸入轉換參數是正確的。并且點布局應該是能夠相對均勻。然后根據測量工作地點的地形特點,工作人員在流動站手持RTK測量儀,根據現場測繪區步行測邊繪制草圖,并將所測到的數據存儲在電子手簿中,這樣能在極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前工作人員在測量過程中報,聽,記錄的數據錯誤可能發生的錯誤,以確保數據采集的準確性。

三、 關于GPS-RTK測量技術應用舉例

之前我公司參與了某工程項目的測量工作,該測區面積約2500平方米,這個工程項目部的地理位置處在山區當中,地形較為復雜,這些地勢特點均為測量工作增加了較大難度。 而此工程若在之前采用全站儀技術則取法在按照要求在六個月內完成。若此工程測量采用RTK技術進行測量工作,不僅在工期內完成,同時也可以提高測量的精準度,并且操作難度也大大降低。并且GPS-RTK測量技術可以和水準儀相結合,各取其優點,使得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地形測量的精準度。通過分析地形特點,以及各種技術的優缺點,我們采用以RTK技術為主,水準儀為輔的測量方式進行測量,不僅保證了工程測量的精準度也保證是工期的完成。

在具體的測量過程中,相關測量人員應該先根據項目的地理位置進行相關的度帶選擇和坐標換算工作,在這個項目中運用RTK測量技術將已經有的1個B級和4個C級的控制點的基礎上建立12個分布較為均勻的控制點,而組成測量控制網。之后相關測量人員進行無約束平差設定工作,根據要求精度設定應滿足:點位平均誤差mx=±1.1mm,my=±1.3mm,mH=±3.0mm,而平面點位誤差均小于2mm,高程最大誤差小于5mm,最弱邊相對誤差1/56.2萬,結果表明該控制網內部符合精度良好。

第6篇

關鍵詞:GPS-RTK技術;地籍地形測量;工作;應用

中圖分類號:C35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地籍地形測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測量的數據不準確。在測量地形時采用RTK技術可以幫助工程單位測量準確的數據,制定合理的方法進行測量。

一、GPS-RTK技術的概念

GPS-RTK系統一般由地面控制、空間和衛星星座組成。進行地面控制時,有時把它劃分成GPS-RTK信號機、用戶設施和地面監測控制系統。空間的組成成分大體是21顆衛星,它們均勻的分布于6個軌道平面上,而且衛星上裝有精準的原子鐘,故可以向全球的用戶給予比較精準和全天持續實時的授時、三維定位和測定速度。在測量地形的過程中,進行全體控制工作時一般用靜態的測量方法,同時運用GPS-RTK技術來進一步改善零散的測量項目,并隨時記下坐標點。地籍地形測量的過程中,如果運用GPS-RTK技術,各控制點的布設就變得沒有必要,然而一定要基于若干基準點來迅速測定地形的不同坐標,并且在野外測定時運用專業測試軟件就可以測量繪制電子地圖,進而用打印機,測繪儀等明確物件的尺寸和比例。由此可以看出,運用GPS-RTK技術來定位時,一般用基站實時測定基準站、載波相位和偽距等參數,同時借助無線信號實時傳播正在運動中的流動站,運用其中的GPS信號接收機接收基準站的信號,同時實時地差分處理接收到的載波相位,得到基準站和流動站各軸的坐標差值,借此運用相應的參數轉換,明確每個點所在地平面的坐標。運用GPS-RTK技術在這整個過程中實現定位,所以這一技術大范圍的運用于地籍地形測量和工程放樣中。

二、GPS-RTK技術在地籍地形測量中的重要性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GPS-RTK技術,所以要想強化其實際運用,就應該基本了解其在地籍地形測量中的工作原理,這樣才可以進一步提高地籍地形測量的實際效果。

1、降低了測量的成本

由于信息科技的廣泛運用,地形測量中的測量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下降。之前的大部分測量數據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全天不間斷的計算,而當今運用計算機能夠精確迅速的整理數據,利用相應的圖形編輯軟件即可完成測量圖像的處理;運用遙感技術可以遠程探尋和辨識項目的實際情形。這樣可以減少人力支出,地籍地形測量工作人員能夠節省時間以分析工程的整體數據,進一步得到正確的策劃方案。

2、提高了測量的準確性

地籍地形測量要求極高的數據精準度,一旦數據不精確和完整,會影響到整個項目的技術施工和質量,信息科技尤其是GPS、遙感、圖形處理等技術在其中的廣泛使用,極大提升了測量精確度,測量數據是全體項目的根基,其精準度的提升可以確保項目的質量,并進一步帶來經濟效益的提升。

3、促進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

人類通過持續的努力和探索推動了GPS-RTK技術的發展,并且GPS-RTK運用于地籍地形測量更推動了信息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經過一直以來的探索和鉆研,在測繪硬件的基礎上繼續改進,提升測繪的精準度。同時革新相應的軟件,優化效率。全新的測量觀點和方法的使用,提升了測量技術的水平。所以信息科技和地籍地形測量相互促進,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持續性進步。

三、GPS-RTK測量技術在地籍地形測量中的應用

1、前期的準備工作

1.1要測量地形需要先到工程現場去觀察,了解具體工程情況,然后把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匯總,用這種技術去獲取準確的工程位置。

1.2 GPS-RTK技術收集到的信息需要進行轉換,形成具體坐標位置。可以根據測量位置的具體情況進行設置,保證轉換信息不出現錯誤。用這種技術測量工程項目,要統一坐標,這樣測量的數據準確率更高。

1.3 測量需要使用這種技術的基準站,它可以根據測量地點的不同隨意發生變化。在測量前需要設置站點相關信息,如果測量地區地形比較復雜,可以選擇合適的地點安裝基準站的位置。

1.4為保證測量地點數據的準確性,可以在測量點選擇不同的位置進行測量,分析對比相關數據可以了解數據的真實性。

1.5如果測量地通訊情況不好,影響設備接收信息,可以重新調整技術設備,讓通訊系統能夠接收信息。

1.6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通過技術與電腦連接,用制圖軟件繪制成具體圖像。渠道測量人員可以根據圖像進行測量,方便定位。

2、地籍地形測量要求

地籍地形測量需要了解它的結構,這些結構不規范,要計算出準確的高程信息比較困難。由于測量人員掌握的信息比較少,使用的測量工具受到很多限制,導致很多測量數據不真實。地形測量對于施工建設非常重要,設計人員需要根據詳細的信息設計合理的施工方案,財務人員需要根據方案編制項目施工預算,測量工作出現問題,會影響施工程質量和成本控制。在測量時需要設置基準站,它在實際的地籍地形測量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設置基準站時需要研究當地的地形,觀察周圍的交通情況,然后安裝相關的設備和裝置。在不同的地形區,它的擺放位置也會不同,需要注意其他物品對它的影響。控制好基準站和其他設備之間的距離,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設置完后需要進行其他的操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確定具體的范圍和地理情況,然后保證各設備能夠接收到信號。在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操作,采用正確的測量技術,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利用相關的軟件進行分析。在實際的測量中需要的工作人員的數量比較少,需要根據地形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測量,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把收集的信息記錄到系統中,利用RTK技術分析這些信息,確定地形的具體參數位置,繪制簡單的圖形,對重要的地理情況做好相關的標記。

3、測量圖形的繪制

收集完成相關的信息,需要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然后繪制成圖形,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圖形了解地形的特征。利用相關的軟件繪制,需要掌握熟練的技術和操作流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圖形進行調整,做好相關的標記,方便使用者查閱圖形。

4、案例分析

采用GPS-RTK測量技術測量渠道,需要了解水利工程渠道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測量方法。測量工程的渠道,需要了解工程截面和它的具置,合理布置設備的安裝位置。工程建設項目比較多,結構比較復雜,要測量它的地形特點,需要詳細地分析工程的情況。

4.1合理布置測量點

水利工程的渠道在測量時需要注意設置合理的測量點,由于水利工程水流面積比較大,河流分支也比較多,選擇不合適的測點,可能影響測量數據的準確性,還會影響高程的測量。測量時要綜合分析測量地的情況,檢驗各地的通訊情況,然后設計測量方案。根據渠道的特點布置GPS-RTK設備,才可以發揮它的作用。

4.2測量渠道截面

測量截面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使用相關設備輔助測量工作順利進行。在一定的范圍內,基準站和移動站的位置關系到數據的準確性。截面的測量工作很復雜,先要選定位置作為中樁,然后根據測量范圍和截面情況設定上下邊樁,隨時記錄相關信息。這種技術與以前的測量方法相比,不需要很多操作人員,可以減小人工操作失誤,它可以根據測量地點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測量。把收集到信息進行處理,繪制成地形圖,施工人員可以根據圖形進行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測量地形時需要分析地形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方法測量。在測量時運用RTK測量技術,可以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安裝相關的設備,布置設備的位置,嚴格控制其他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測量時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按照標準的流程測量。

參考文獻:

[1]趙行鋒.GPSRTK技術在地籍地形測量工作中的作用[J].中外企業家,2014,03.

[2]王勇.GPSRTK技術在大比例尺地形測量中的應用[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

[3]王永萍,劉樹偉,吳博文.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8,25.

[4]宋洋.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3,08.

第7篇

關鍵詞:地形測量;水下地形測量;地面地形測量

地形測量包括很多種,其中測量難度比較大的有水下地形的測量、淤灘地形的測量、潮間帶地形的測量以及復雜地形的測量。創新地形測量方法,對簡化測量過程,提高測量的精確度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激光雷達技術、海洋激光探測技術和超站儀測量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對地形測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水下測量的網絡RTK技術

(一) 網絡RTK技術的應用方法

利用RTK技術來進行水下地形的測量的步驟如下:第一,在測量的區域內均勻的布置控制點,通過這些控制點來測量它的坐標成果。第二,將控制點的WGS坐標輸入到水上測量軟件中,并將轉換參數計算出來。第三,將測深儀的換能器以懸掛的方式固定在測量船的一側的中間位置,測量好換能器的吃水深度,然后調試好測深儀的聲速和吃水的參數。第四,安放GPS接收器,在安裝的過程中GPS接收機的天線最好能夠安裝在固定換能器桿的頂部,這樣能夠很好的保證測量點平面位置的準確性。第五,在導航軟件上輸入水上測量的范圍,根據測量區域的情況與測量地圖的比例尺來完成測線的布置,同時設置好數據的采集方式,然后和網絡RTK與測深儀進行連接,按照預先設置好的測線來進行導航并且進行數據的采集[1]。

(二)網絡RTK測量技術的優勢

相較于傳統測量技術,網絡RTK測量技術有明顯的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網絡RTK測量技術可以通過廣域差分的GPS和局域差分的GPS削弱系統在應用過程中受到的其他干擾,從而保持測量結果的精準性。第二,網絡RTK測量技術和單站RTK測量技術相比,它的覆蓋面更廣;定位的精度更高,可以實時提供精確到厘米級的定位,定位的精度不會受到距離的影響;同時可靠性非常強。第三,網絡RTK測量技術的基準站上配置了雙頻全波長的GPS接收機,能夠同時提供精準的雙頻偽距觀測值。

(三)應用案例

在對錢塘江入河口的水下地形進行測量的時候采用的是衛星定位技術,其中網絡RTK測量技術就是其中的一種。網絡RTK測量技術從2011年開始被應用在錢塘江河口水下地面的測量中,在使用的過程中提供了厘米級、毫米級、亞米級等不同級別的導航和定位服務。雖然網絡RTK測量技術沒有覆蓋整個測量范圍,但是目前也已經成為進行錢塘江河口水下地面測量的主要方法[2]。

二、水下測量的海洋激光探測技術

(一)海洋激光探測技術的應用原理

海洋激光探測技術的應用原理與利用回聲進行探測的原理相似,利用飛機裝載藍光和綠光的發射和接收設備,激光雷達從飛機上向水面發射激光,這種激光具有窄脈沖、高頻率的特點,發射之后記錄水面對激光的反射時間,記錄水底對激光的反射時間,通過這兩個時間的時間差,結合激光的攝入角度、水體對激光的折射率等因素,獲得測量點的水深。然后再根據定位信息、飛機信息、潮汐信息等確定探測點水深,從而根據水深的變化完成水面地形的測量[3]。

(二)海洋激光探測技術的優勢與不足

海洋激光探測技術以飛機為載體,具有很好的機動性,通過GPS定位系統,能夠滿足大面積水域地形的測量要求,具有測量的面積廣、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等優勢。但是目前由于受到激光的限制,利用海洋激光探測技術只能測量水深在50米以內的水下地形。

(三)海洋激光探測技術的應用案例

在對錢塘江河口的地形探測中使用海洋激光探測技術進行水下地形的測量,和水上測量的激光雷達技術相結合,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探測系統,實現了水上和水下空間的一體化處理,在很到程度上滿足了研究過程中對數據的需求。

三、復雜地形測量的超站儀測量技術

(一)超站儀測量技術的流程

使用超站儀測量技術來對復雜地形進行測量的測量流程是:第一,布設首級網點,在布設網點的過程中可以在便利的位置安置儀器,通過GPS來確定布設位置的三維坐標,不需要精準的設置控制點。布置好首級網點之后要進行測量。第二,利用GPS的定位功能來進行圖根的測量;第三,利用全站儀的功能來進行碎步測量;第四,利用數字化技術形成測量圖。

(二)超站儀測量技術的優勢

超站儀是由GPS和全站儀共同組成的一種新的測量儀器,它主要由參考站、碎部點反射棱鏡、流動站和其他的附屬部件構成,除了具有GPS的功能和全站儀的功能之外,還有具有支持GNSS定位系統的功能。通過流動站與參考站將GPS靜態定位功能和快速靜態定位的功能相結合,按照橢球面和坐標系統需要來進行投影,完成參數轉換,然后依照相對定位原則,計算并顯示出用戶觀測站的三維坐標和精度,而其他的碎部點的獲取通過反射棱鏡來完成。從而降低了復雜地形的測量難度,節省了測量時間,提高了測量效率,提高了測量精度。

四、激光雷達技術

(一)激光雷達技術的應用原理

激光雷達技術通過用飛機承載雷達,雷達通過一定的位置、角度和距離直接獲取被探測地點的三維坐標,從而完成對地表信息的提取,完成探測地點三維坐標的重建,是一種集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儀、慣性導航系統于一身的空間測量技術[4]。

(二)激光雷達技術的應用優勢

使用激光雷達技術進行地面地形的探測具有很大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激光雷達技術獲得的數據經過綜合處理之后可以獲得探測點的三維成像結果,它的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都很高。第二,因為雷達是由飛機負載的,所以它的動態探測范圍很廣,并且在探測的過程中可以穿透植物的阻擋,直接獲取高精度的探測地的三維坐標。

(三)激光雷達技術的應用案例

激光雷達技術的使用性很強,對環境的敏感度很低,所以在城市建模、城市規劃、環境監測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在錢塘江的河口地形探測中被用于進行灘涂的地形測量。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對地形測量的精準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在地形測量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技術,比如海洋激光探測技術、超站儀測量技術、激光雷達技術、網絡RTK測量技術等,這些測量技術的出現在很到程度上簡化了測量過程,提高了測量的精準度,為地形的測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覃行流.淺談地形測量方法的新進展[J].技術與市場,2011,(6):96-97.

[2]羅曉兵.有關一次GPS地形測量技術的探討[J].廣東科技,2012,(2):104-104+106.

第8篇

關鍵詞:GPS技術; 數字化; 地形測量; 應用

Abstract: GPS technology is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ystallization, it is the satellite 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high-tech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ntegrated products, the appearance of GPS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will further promote topography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mprove, improve and enrich the topographic measurement method. On the basis of developing GP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n digital topographic survey topographic measure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GPS technology; digital topographic survey;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 [TU19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一、地形測量、GPS技術的概念

地形測量(topographic survey)指的是測繪地形圖的作業。即對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進行測定,并按一定比例縮小,用符號和注記繪制成地形圖的工作。地形圖的測繪基本上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內測圖。但面積較小的或者工程建設需要的地形圖,采用平板儀測量方法,在野外進行測圖。 廣義上,地形測量是為城市、礦區以及各種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以滿足城鎮規劃、礦山開采設計以及各種經濟建設的需要。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統,是由美國建立的一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的測繪工具。 GPS定位技術與常規地面測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擾性能好、保密性強,觀測時間短,執行操作簡便,功能多、應用廣,高精度、全天候、全覆蓋的特點。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術又稱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是實時處理2個測站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差分方法。載波相位差分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修正法,另一類是差分法。所謂修正法,即將基準站的載波相位修正值發送給用戶,改正用戶接收到的載波相位,再解求坐標。所謂差分法,是將基準站采集的載波相位發送給用戶 ,進行求差解算坐標。 二、GPS技術及RTK作用

(一)GPS技術

GPS全球定位系統由空間衛星群和地面監控系統兩大部分組成,測量用戶還應有衛星接收設備。

1、空間衛星群:GPS的空間衛星群由24顆高約20萬公里的GPS衛星群組成,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各平面之間交角為 60o,軌道和地球、赤道的傾角為 55o,衛星的軌道運行周期為1 1小時58分,可以保證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地平線以上接收4到11顆GPS衛星發送出的信號。

2、GPS衛星接收設備:由GPS接收機、數據處理軟件及相應的用戶設備如計算機、氣象儀等組成,其作用是接收 GPS衛星發出的信號,利用信號進行導航定位等。

3、GPS地面控制系統:GPS地面監控系統包括1個主控站、3個注入站和5個監測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據各監控站對 GPS的觀測數據計算衛星的星歷和衛星中的改正參數等,并將這些數據通過注入站注入到衛星中去。同時還對衛星進行控制,向衛星指令,調度備用衛星等;監控站的作用是接收衛星信號,監測衛星工作狀態;注入站的作用是將主控站計算的數據注入到衛星中去。

(二)RTK的作用

RTK技術也同樣受到基準站至用戶距離的限制。為解決此問題,發展成局部區域差分和廣域差分定位技術。

應用 RTK技術進行定位時,要求基準站接收機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及已知數據實時傳輸給流動站 GPS接收機,流動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 ,在觀測到4顆衛星后,可以實時地求解出厘米級的流動站動態位置。這比起GPS靜態、快速靜態定位需要事后處理來說,其定位效率會大大提高。故RTK技術的出現和在測量中的應用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

地形測圖一般是首先根據控制點加密圖根控制點, 然后在圖根控制點上用經緯儀測圖法或平板儀測圖法測繪地形圖。近幾年發展到用全站儀和電子手簿采用地物編碼的方法,利用測圖軟件測繪地形圖。但都要求測站點與被測的周圍地物地貌等碎部點之問的通視,而且至少要求 2~3人操作。采用 RTK技術進行測圖時,僅需1人背著儀器在要測的碎部點上呆上 1~2秒鐘并同時輸入特征編碼,通過電子手簿或便攜微機記錄,在點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況下,把1個區域內的地形地物點位測定后回到室內或野外,由專業測圖軟件可以輸出所要求的地形圖。

三、測量中動態和靜態

GPS測量分為動態和靜態,動態GPS測量主要應用于礦山和公路的放樣及碎部點的采集;而靜態 GPS測量主要應用于工程建設的控制階段。

由于GPS測量技術要求高,作業周期短,并且要求有幾臺接收入機同時作業,因此要保證作業的高精度必須在作業前有周密的計劃,如在GPS測量觀測計劃中,每點觀測次數盡量保證在2次以上,臨近點基本都用直接觀測基線向量相連,網的邊緣點盡量與內部點同步觀測;外業觀測時段、觀測時間的選取及觀測數據必須每天傳輸存盤等。

基線解算及工作質量評定直接影響到 GPS網的精度,應認真做好當天的基線解算工作及閉合差和復測基線較差的統計工作,正確篩選合格基線。對于不合格基線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或重新測量,這對保證觀測精度,提高工作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應用GPS定位技術建立平面控制網,不僅具有精度高、工期短和費用省的優點,而且由于 GPS測量本身的特點,網形構造簡單,點的疏密和邊長的長短都可適當選取,這樣在建立城市控制網時,即使離國家三角點較遠,仍可進行連接 ,并進行控制網的定位和定向。另外,還可以解決常規測量中點位之間無法通視的困難,選點靈活,不需要高標,同時還可解決外業施測受天氣影響的困難。因此,應用 GPS技術建立平面控制網的方法值得推廣。四、數字化地形測量的組織

數字化地形測量是工程施工與規劃的基礎,同時由于數字化地形測量需要較高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因而需要良好的組織。具體來說主要包括: (一)測量方案數字化地形測量項目的作業方案根據儀器設備條件確定,儀器設備條件不同,作業方案變化各異,一般可選用靜態GPS網作基本控制導線,動態作加密控制,支導線補充測站點,全站儀動態碎部數據采集,進而計算機軟件機助成圖的作業方案。一定條件下,大比例尺數字化地形測量可以一次性全面布網至測站點,并且可以直接先測圖而不受先控制后測圖逐級加密等測量原則的約束。 (二)測量工序地形測量的工序主要分為兩個環節:一是控制測量與計算機輔助平差計算;二是碎部數據采集與軟件編圖成圖。兩個環節間以數據傳輸為紐帶,即可平行施工又可順序施工,與傳統地形測量相比,減少了大量的中間生產環節。 (三)測量方法在生產工序上,數字化地形測量不一定要遵守先控制、后測圖的原則,控制測量、碎部測圖可以同時進行,甚至可以是先測圖后控制,只是后者需將碎部成圖以控制點為基準借助成圖軟件進行測站糾正。在控制點點之記的制作上,數字化地形測量不一定要將其作為一個專門工作來進行,可依據最終成圖編繪點之記“碎部測圖在數字化地形測量中只是一個數據采集的過程成圖大量的工作已從外業轉移到了內業,目前,碎部成圖作業方法較多,因人而異。

五、GPS技術在數字化地形測量相關技術中的應用(一)測量范圍廣。GPS技術由于由高策低,測量范圍可以很大。可按需布設控制網,簡化加密級別,省去聯測過渡點。(二)測量精度高。隨著GPS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快速發展,現今,生產性作業精度可達1~Z10-6mm,國外可達零點幾10-6mm,可建立比常規測量精度更高的控制網。(三)各個聯測點之間不要求通視,不必建造高規標。(四)觀測自動化程度高。外業用電紐操作,內業用計算機處理數據,作業時間短,效率高。測量成果可得三維地心坐標,優于常規測量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系統分離狀況,有利于宇航科學、導彈發射等空間科學的應用。星座布置完成后,可24h觀測,在雨、霧、雪等條件下亦可全天候作業。

結束語

近兩年來相關測繪技術的發展并先后應用于地形測量也為地形測量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提供了保障。隨著GPS技術的進一步成熟,GPS系統廣泛地應用于民用領域,并日益發揮了其卓越的技術優勢,文章對GPS技術在數字化地形測量分析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對改善數字化地形測量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孟繼紅,何秀珍.《數字化地形測量的幾個問題探討》,載《地礦測繪》,2005,3.

[2]李元征,黃勁松.GPS測量與數據處理.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1

[3]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第9篇

關鍵詞:RTK 地形測量 應用

地形測量首先離不開控制測量。在城市和區域地形測量中,GPS實際上已成為建立平面控制網的一種標準手段。隨著差分GPS定位技術(DGPS)的發展與應用,不僅是高等級的首級網和加密網,甚至圖根點和航空攝影測量像控點的測定也廣泛采用了GPS。在許多地形測量項目中,電子測距導線早已成為一種最基本的控制測量方法。特別是當使用全站儀時,可以將低等級的圖根控制與細部地形測量同步進行,從而提高總體作業效率。高程控制測量過去一直沿用幾何水準測量的方法,這種方法耗時費力,效率很低。

過去測地形圖時一般首先要在測區建立圖根控制點,然后在圖根控制點上架上全站儀或經緯儀配合小平板測圖,現在發展到采用RTK時,僅需1人背著儀器在要測的地形地貌碎部點呆上l一2 s,并同時輸入特征編碼,通過手簿可以實時知道點位精度,把一個區域測完后回到室內,由專業的軟件接口就可以輸出所要求的地形圖,這樣用RTK僅需1人操作,不要求點間通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RTK配合電子手簿可以測設各種地形圖。

1、 RTK測量的特點

在GPS靜態測量中,不同坐標系的轉換是在數據后處理進行的。而對于RTK測量,要求實時得到測量點的平面坐標和正常高,需要預先建立WGS一84坐標系與地方平面坐標系和高程系統的轉換關系。對于平面坐標轉換關系的建 ,可以通過聯測測區及周邊的國家三角點,求取三參數或七參數。對于高程系統的轉換關系,由于大地水準面的差異,各點高程異常不同,需要聯測一定數量的水準點,選用適當的函數擬合方法進行測量區域的大地水準面擬合。為獲得可靠的高程值,一一般要聯測三個以上水準點,而且分布均勻。獲取優良的平面坐標及正常高轉換關系是進行地形測量的重要環節。而實現這個環節的重要一步是GPS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

2、 RTK技術在測量中的應用

2.1 圖根控制測量

大家知道,常規控制測量如三角測量、導線測量等,均要求測站之間相互通視,不但費工費時,而且精度不均勻,外業測量中不可能知道測量成果的精度 GPS靜態、快速靜態定位測量雖然無需測站之間通視,但要經過事后處理,才能得到測量成果及相應的精度,一旦發現精度不合乎要求,只有進行返工。用RTK技術進行圖根控制測量,既可以實時知道定位結果,又可知道定位精度,可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城市測量規范》(CJJ8―99,以下簡稱《規范》)規定:圖根點的精度,相對于鄰近的等級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圖上0.1mm,高程中誤差不應大于測圖基本等高距的1/10。就1:500地形圖而言,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限差為5cm,高程中誤差限差也為5cm。從RTK精度分析可以看出,在15km測程范圍內RTK的測量精度是可以滿足這一要求的。也就是說,RTK的測量精度對于一般圖根控制測量的精度是完全滿足的。

2.2 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檢查

在系統設置及初始化完成進行測量之前,要進行必要的測量檢核,以便確保基站設置正確,測量數據可靠。常用的檢核方法有幾個方面:1)用已知點檢核比較,即用RTK測量一些控制點的坐標,把它與已知坐標進行比較檢核,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改正。經過實踐表明,這種方法比較可靠。2)重測比較,設置完成后先測幾個固定點坐標,如果測區已有RTK點,即重測已有RTK點坐標進行比較;如果沒有,可重新設置儀器,重測剛才測過的RTK點進行比較,同時可用全站儀測量各測點問的距離和高差,用距離反算和高差較差來檢核成果的精度。

2.3 碎部點測量

對碎部點的測量,手持安置流動站天線的對中桿在碎部點上即可。RTK在空曠的地方采集速度較快,一般幾秒鐘內可達到固定解,完成1個點的采集工作。用RTK直接測量地形特征點,由于RTK采集的數據轉入數字成圖軟件后,所有的測量點均為高程點,所以采集時要一邊畫草圖,按碎部點序號記錄。到內業時,先把觀測數據文件轉換成成圖系統需要的數據格式文件,然后,在數字成圖系統中依據展繪的點位,用相應的線型或符號繪制地形圖。

對地物點的采集,根據數字成圖系統的特點,在一定范圍內最好按地物分類測量。比如測一條水渠,先按順序把它測完整后再測另一種地物,這樣便于畫草圖、記順序號,內業編輯也更方便。對于一些圓形地物,如電信桿等,可沿線路走向,把RTK天線分別緊貼電桿前后,采集兩點坐標或量取偏心距,內業時把兩點連線再取中點或利用偏心距改正即可得到電桿的實際位置。

用RTK直接測量地物及地形點,在開闊地有很大的優勢;但在另外一些地方也有它的局限性:對建筑物無法直接測量屋角坐標,在地形起伏高差較大的山區或樹木較密的林區,GPS衛星信號被阻擋機會較多,RTK數據鏈傳輸也受到極大的干擾,這樣要等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固定解,嚴重影響作業精度和速度。對這些地區,一般用RTK在稍開闊的地方測一些點作為圖根點,再用全站儀采集碎部點坐標,這樣可以提高成圖速度。

3 、RTK作業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 作為基準站的控制點必須與兩個以上其它控制點聯測,以避免因控制點粗差而影響到碎部點測量;② 流動站宜采用三腳架或帶支架的對中桿,特別是在布設圖根點時。這樣流動站天線穩定性好,對中整平誤差小,有利于提高測量精度;③ 開始觀測的第一個測點應該是控制點或已知坐標點,以檢測第一個RTK測量結果是否精確。實踐證明:開始RTK測量的第一個成果校核很重要,如果忽略了這一步,很可能造成一整天的測量成果作廢。

事實上,用RTK進行野外數據采集,大可不必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圖根控制測量與碎部測量完全可以同步進行,只有在GPS衛星受遮擋的地段(如高樓密集區、高森林區等),在適當位置用RTK施測成對的圖根點,以便使用常規方法(如全站儀配合電子手簿)采集碎部點。因這種方法圖根控制測量與碎部測量同時進行。

另外,這種方法不受圖幅的限制,作業小組的任務可按河流、道路等自然分界線劃分,便于進行碎部測量,也減少了圖幅接邊的問題。

4、結語

應用RTK技術,可以高精度且快速地布設圖根點,僅依據一定數量的基準控制點,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進行碎部點采集,既能實時知道定位結果,又能實時知道定位精度,大大提高了地形測量的作業效率。實例證明,RTK 的測圖精度完全可以滿足《規范》的要求,如果能夠將RTK測量數據處理靈活方便的特點很好地運用,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可以再加快工作進度。建議有條件的單位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武漢大學測量學編寫組.測量學[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3

第10篇

關鍵字:數字化;地形測量;應用

中圖分類號: [TU19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電子設備的普及,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形測量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全球定位系統(GPS)、攝影測量與遙感跟地形測量的結合,使地形測量的方法和手段都產生了質的變化,并朝著測量數據采集與處理數字化、實時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一、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優勢

數字化測繪技術主要應用機助成圖和全解析的方法。數字化測圖能夠使高精度外業測量得以實現。和傳統的測圖技術相比,數字化測圖技術有很大的優勢,具體有如下幾點:

1、自動化程度比較高。在地形圖的繪制過程中,可以使用計算機軟件來進行自動識別、自動計算和自動選擇圖示符號等,這比傳統的平板測圖快捷的多,而且所得到的數字地形圖也要比手繪的地形圖更加的規范、美觀、準確。

2、對圖形的編輯有利。在進行數字化測圖時,可以分層存放成果數據,這樣圖面負載量不受限制,可以進一步運用和加工成果,避免一些傳統的測圖中存在的弊端。

3、精度高。數字化測繪技術的一個很顯著的優點是測圖精度高。在地圖測繪中采用數字化測繪技術,使其精度有了質的改變。在輸入到成圖的整個過程中,其他方面的誤差可以避免,測繪成果的精度得到了保證。

4、圖形屬性信息豐富。使用數字化測繪技術繪制的地形圖能夠確保坐標位置準確性,并展現豐富的屬性信息。

5、成為地理信息系統等的數據源。在完善地理信息系統時,數字測圖不但能提供地理信息系統很多方面的源數據,而且對后期建圖過程中運用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信息有利。

二、基本精度要求

1、按《工程測量規范》,地形圖上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超過下表要求:

區域類型 點位中誤差

一般地區 0.8

城鎮建筑區、工礦區 0.6

水域 1.5

注:1)隱蔽或施測困難的一般地區測圖,可放寬50%。

2)1:500比例尺水域測圖、其他比例尺的大面積平坦水域或水深超過20米的開闊水域測圖,根據具體情況,可放寬至2.0mm。

2、等高(深)線的插求點或數字高程模型網點相對于鄰近圖根點的高程中誤差,不應超過下表要求:

注:1)hd為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m)。

2)隱蔽或施測困難的一般地區測圖,可放寬50%。

3)當作業困難、水深超過20米或工程精度要求不高時,水域測圖可放寬1倍。

控制測量方面,無論是采用全站儀數字化測圖、數字攝影測量或遙感測圖,只要認真執行相關的測量規范,都能達到要求。

三、在地形測量中的應用

1、模擬地形圖數字化

它能充分的利用現有地形圖,只需要配備繪圖儀、掃描儀、計算機和數字化軟件等就能夠開展工作,而且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數字化的成果。其工藝流程是:準備工作、圖紙定向、數據采集、數據編輯處理。其中數字化儀分為兩種:掃描數字化儀和跟蹤數字化儀,前一種的速度快但精度低,后一種的速度慢但精度高。模擬地形圖數字化不足之處是:1)運用這種方法所得到的數字地圖的精度受原圖的精度影響,而且數字化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其它誤差,所以其精度要小于原圖的精度(即m模擬﹤m原);2)它只是反映了在成圖時的地物地貌,其現勢性差。3)數據屬性差,對后期信息建庫不利。

2、全站儀數字測圖

結合不同的電子設備,全站儀數字化測圖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1)全站儀結合電子平板模式

以便攜式電腦作為電子平板,通過通訊線直接連接全站儀,實時記錄數據成圖。具有圖形直觀、準確性強、操作簡單等優點。

2)直接利用全站儀內存模式

使用全站儀內存,把野外測得的數據通過一定的編碼方式直接記錄,同時現場繪制草圖,供室內成圖時參考對照。具有操作過程簡單、無需攜帶其它電子設備、糾錯能力強等優點。

3)全站儀加高性能掌上電腦模式

通過通訊線將全站儀與高性能掌上電腦相連,把測量數據記錄在電腦上,同時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并繪制草圖。內業時把數據傳輸到計算機中,進行成圖。具有攜帶方便,內業工作量相對較少等優點。

以上三種模式常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這幾種數化字測圖方法在我國各個測繪單位中是用的最多的。

3、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測圖

利用航攝影像、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或機載激光雷達掃描系統獲取數據,經過數字攝影測量系統或遙感影像處理系統處理,生成數字線劃圖(DLG)等。數字攝影測量與遙感測圖是數字化測繪技術的高度集成,可以節省大量的外業時間。此方法常用于大面積地形圖測繪,是測量發展的方向。

四、容易出現的問題

1、等高線處理不當

在地形測量中,并不是野外采集的所有地貌點之間都可以進行等高線內插,也就是說靠全自動建立的數字高程模型(DEM)有失真的可能(見下圖),因而需要進行必要的人工干預,刪掉自動組網中那些不能內插等高線的三角邊。

2、野外數據采集不準不全1)地形變化處地形點不全面,坎(溝)上有點,下面無點或少點,這造成繪制的等高線可能失真,從而難以準確反映實際地形。2)有些線狀地物如小溝(特別是暗溝)、電力線等各種管線在圖內應該有始有終,而拾取地形點時往往容易忽略。(3)野外草圖繪制不全、不細。野外繪制草圖人員是現場跑路多且較忙,而且技術要求很高。如果現場繪制草圖人員不細心,則會造成地形地物表示不清楚,影響地形圖質量。3、自檢工作不力

相對于常規測圖,在圖紙審核中,數字化成圖的過程發現的缺陷要多一些。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還有如注記或植被符號壓線或覆蓋地物、坎(溝)上的高程注記在坎下或坎(溝)下的高程注記在坎上的;圖式符號使用不正確等等,這些現象只要經過仔細自檢,應該都能夠避免。

總結:隨著全球定位系統、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地圖制圖等各個測繪學科的發展,地形測量朝著高度自動化、實時化、大面積作業方向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各個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學科之間的融合。反之,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形測量中的廣泛應用,也為地理信息系統、地圖制圖等的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源。

參考文獻:

[1]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第11篇

[關鍵詞]RTK技術;礦山;地形測量

中圖分類號:P2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7-0305-01

1.RTK測量技術的概述

實時動態測量(Real Time Kinematic,RTK)定位技術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差分GPS定位技術。GPS測量模式可分為靜態、快速靜態、準動態和實時動態測量4種模式。但是,利用這些測量模式時,如果不與數據傳輸系統相結合,其定位結果均需通過觀測數據的測后處理才能獲得。由于GPS的觀測數據需在測后處理,所以,上述測量模式不僅無法實時地給出觀測站的定位結果,也無法對基準站和用戶站觀測數據的質量進行實時地檢核,因而難免在數據后期處理中發現不合格的測量成果,出現需要返工重測的情況。RTK測量技術的基本思路是,在基準站上設置1臺GPS接收機,對所有可見的GPS衛星進行連續地觀測,并將其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實時地發送給用戶觀測站。在用戶站上,GPS接收機在接收GPS衛星信號的同時,通過無線電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觀測數據,然后,根據相對定位原理,實時地計算顯示用戶站的三維坐標及其精度。

2. RTK測量與全站儀數據采集原理的分析

2.1 RTK數據采集工作原理

從測量的基本原理來講,RTK測量技術是指將載波相位觀測值作為測量對象,實現實時差分的一種GPS測量技術。整個測量系統主要三部分:GPS信號接收設備、數據傳輸設備以及與之配套的軟件操作系統。其中數據傳輸設備是測量設備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由基準站的發射基站以與測量流動站等關鍵設備構成的數據傳輸系統。而軟件操作系統主要是為測量提供一個人機界面,能夠實時的顯示出所測站點在所指定的坐標系當中的三維結果。

RTK測量技術的基本測量原理是:在基準站處設置一臺GPS 接收設備,然后連續的觀察所有可見的GPS衛星,之后通過數據鏈將其從衛星獲得的觀測值與測量站的坐標信息都傳遞給流動站。而流動站接收到測量衛星的GPS信號的同時,還通過無線電設備從基準站處接收觀測數據,在相對定位的原理上,實時的對整周模糊度進行求解與計算,并將計算結果以圖形、曲線等多種顯示方式顯示到用戶基站的三維坐標上。通過這種實時定位與計算的方式就能夠對基站和用戶站所獲得的觀測數據的求解收斂情況進行觀測,進而對數據的解算是否成功進行實時的判斷,進而有效的減少存在的冗余觀測值,提高觀測與測量效率。

2.2 全站儀數據采集工作原理

全站儀就所說的 “電子全站儀”,屬于一種自動測距、自動測角、計算以及數據記錄存儲兼具的一種三維坐標定位測量系統。其應用廣泛,如應用于地形測量、控制測量、房產測量、工業測量以及近海定位等領域。在測量的過程中,將儀器照準棱鏡,然后通過在望遠鏡上成像,利用在儀器中內置的識別儀器,將信號進行放大、數字化操作后,會得到相應的數值。

3.RTK技術在礦山地形測量中的應用

3.1 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測量工作開始之前,收集測量礦區1:10000土地利用情況分布圖,作為野外測量前的參考。所測礦區中及其附近已經有GPSC級控制點,其基本的精度滿足當前測量要求。因此,在測量時以這3個C級點作為起算點,建立起首級控制,之后布設整個控制網點。本次測量所采用的測量儀器包括:南方GPS接收機,用于前期碎部數據的收集以及首級控制點的布設;南方GPS三套,主要用于碎部數據的收集,并根據所布設的控制點設置次級控制點。在進行測量前,所有的設備都通過了相關部門的檢測和校正,精度都達到了相關的要求,能夠滿足本次測量精度要求。

3.2 野外測量

3.2.1控制點的測量

采用GPS靜態定位的方式布設首級控制網,并且在整個測量區域內進行布設,這樣便于對整個控制網進行加密以及數字化等操作。由于當前測量區域較大,為了便于后期工程施工以及精度處理需要,在整個測量區域一共布設了六個GPS點作為首級控制測量點。然后利用RTK技術來對圖根點進行測繪,并采用全站儀對部分導線進行測量,這樣有利于對碎部點進行檢查和測量。控制點的設置除了要滿足測圖的使用以及操作的方便性之外,還必須滿足RTK測量對相對應的測量條件的特殊要求。在設置基準站時,還應該盡量避開建筑物、大面積的水域以及強電磁波發射源等障礙物。

3.2.2碎部的測量

由于在測量的實際區域內存在大量的農田玉米和樹林,且村莊中有大量的溫室大棚和養殖場等,導致整個區域的通視條件相對較差。加之由于項目的時間比較緊張、工作任務繁重,若采用常規的全站儀式測量施工,則會導致項目的施工效率過低,而完全采用RTK來對碎部進行采集,雖然效率會較高,但是由于工作環境的要求而導致部分地區存在信號盲區。

在同一區域采用RTK與全站儀聯合測量的方式時,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碎部點的信號數據進行測量和采集。例如,在對河流、道路以及高程點等進行測量時,可以充分的利用RTK技術在這方面的技術優勢。而在采用全站儀進行測量時,可以完全利用首級控制點和RTK技術加密的圖根點來測量那些對RTK信號質量影響較大的區域,諸如包括有大量樹林、信號盲區以及地類界線等的區域。同時,在每天的野外作業結束之后要將RTK和全站儀所采集到的數據都進行備份,并轉換成*.dat的數據格式。

3.3 精度分析

為了對RTK的測量精度進行檢測,可以將其和靜態的GPS測量結果進行對比,將首級GPS控制網的平面點位和GPSC級點聯合測量的作為真值進行對比分析。在對數據精度的進行分析之后,應該保證所測圖根控制點能夠用來參考作為全站儀的碎部測量資料,且其精度要完全滿足測量繪圖精度的需要,且測量誤差分布要均勻、不存在累積誤差。

4.結束語

RTK技術是GPS定位技術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應用前景良好。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RTK技術在礦山地形開采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有利于提高測量工作效率,同時隨著該項技術的不斷發展,必將推動礦山測量事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俊:《RTK結合全站儀的礦山地形測量技術研究》[J],《科技資訊》,2010年第24期。

[2] 陳強文:《RTK技術在礦山地形測量作業中的應用探析》[J],《北京測繪》,2011年第3期。

第12篇

關鍵詞:GPS-RTK;數字測深儀;水下地形測量;數據采集;基準站

中圖分類號:P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17-0051-02

一、概述

在水下地形測量上,傳統的方法是采用全站儀結合測深儀進行測量,即在岸上架設全站儀,在船體上固定反光棱鏡,通過全站儀測量即時點位坐標,船上作業員同一時間記錄測深儀中所測水深值,內業處理時再將兩份數據統一。隨著GPS技術的興起和發展,打破了這一傳統方法,采用GPS-RTK結合數字測深儀的方法進行,即采用GPS-RTK技術獲得測點點位坐標,數字測深儀獲得水深值,通過軟件實時同步的記錄點位坐標和水深值,再根據實測值進行數據處理和地形圖的繪制。

在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右岸三期下游圍堰拆除工程中,就采用了這一方法進行水下地形測量。GPS采用的是南方靈銳s82GPS-RTK測量系統;數字測深儀采用的是無錫海鷹公司的HY1700型測深儀;軟件為南方海洋自由行測量導航軟件。作業過程即通過導航軟件實時同步的自動記錄平面點位及其水濟值并存儲到相應文件中,進行數據的預處理后再利用成圖軟件自動建模并生成數字化地形圖。

二、GPS―RTK工作原理

RTK(RealTimeKinematic)實時動態測量技術,是以載波相位觀測為根據的實時差分GPS(RTDGPS)技術,它是測量技才發展里程中的一個突破,它由基準站接收機、數據鏈、流動站接收機三部分組成。基準站實時地將測量的載波相位觀測值、偽距觀測值、基準站坐標等用無線電傳送給運動中的流動站,流動站通過無線電接收基準站發射的信息,將載波相位觀測值實時進行差分處理,得到基準站和流動站坐標差X、Y、H。坐標差加上基準站坐標得到每個點的WGS-84坐標,通過坐標轉換參數轉換得出流動站每個點的平面坐標x、Y和海拔高H其精度可達cm。如圖1所示:

在水下地形測量時,基準站一般架設在固定的高等級控制點上,而移動站則與測深儀的換能器一同固定在船體上。

三、三峽三期下游圍堰拆除工程中GPS-RTK水下地形測量

(一)準備工作

1、收集測區控制網成果,包括控制點的坐標,等級,中央子午線等參數。同時明確測圖區域及測圖比例,將測圖范圍輸入筆記本電腦,選擇合適圖幅,建立導航圖。

2、求定測區坐標轉換參數。因為三峽工程采用的是獨立大壩坐標系,而RTK得出的坐標為WGS-84坐標,所以必須計算出兩個坐標系的轉換參數。根據轉換參數將WGS-84坐標轉換為三峽大壩坐標系。方法是:(1)將GPS基準站架設在已知點A上,設置好參考坐標系、投影參數、差分電文數據格式、發射間隔及最大衛星使用數,關閉轉換參數和7參數,輸入基準站坐標(該點的單點84坐標)后設置為基準站;(2)將GPS移動站架設在已知點B上,設置好參考坐標系、投影參數、差分電文數據格式、接收間隔,關閉轉換參數和7參數后,求得該點的固定解(84坐標);(3)通過A、B兩點的84坐標及當地坐標,求得轉換參數。

3、選取合適高等級控制點作為基準站。GPS-RTK定位的數據處理過程是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的單基線處理過程,基準站和流動站的觀測數據質量好壞、無線電的信號傳播質量好壞對定位結果的影響很大,基準站位置的有利選擇非常重要。RTK測量中,流動站隨著基準站距離增大,初始化時間增長,精度將會降低,所以流動站與基準站之間距離不能太大,一般不超過10km范圍。同時要考慮基準站上空無衛星信號的大面積遮蓋和影響RTK數據鏈通訊的無線電干擾,以及提高基準站無線架設高度。因此該次基準站選在距離測區2km的首級平面控制點“測繪樓”。

(二)外業數據采集

1、基準站設置。將基準站架設到控制點,并將電臺等連接到位后,打開主機和電臺,當主機和電臺的顯示狀態正常就表示基準站開始工作。靈銳s82采用全內置―體化工業三方設計,將數據鏈、藍牙、雙頻天線整合成小巧的全無線一體接收機單元,只要打開主機,其就能自動完成初始化和搜星工作,簡單方便。

2、移動站設置。將移動站連接完成后打開主機讓其完成初始化和搜星。待顯示狀態正常時表示移動站開始工作。

3、校正。南方靈銳S82提供了強大的手簿功能,在通過手簿輸入基準站坐標及坐標轉換參數后,可以對移動站進行校正。校正方法有兩種:(1)利用2個以上控制點建立坐標庫從而求得四參數(在四參數未知情況下);(2)通過手簿上“校正向導”功能,根據基準站已知坐標進行校正(在四參數或七參數已知情況下)。靈銳$82也能在基準站未知的情況下,通過移動站架設已知點來進行校正。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GPS解算狀態必須是固定解時校正才正確,否則必須停止。校正完畢后,就可以開始數據采集了。

4、數字測深儀。數字測深儀采用的是無錫海鷹公司的HY1700測深儀,是一種用于江河、湖泊、淺海及水庫進行水深測量的便攜式測深記錄器,適用于水文、勘察、航道及碼頭疏浚等行業的精密測量及水深數據輸出,采用先進的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水底跟蹤門技術于一體,使儀器能在惡劣的水文環境和地貌情況下,得到精確、真實、穩定的水聲數據。標準的RS232/RS485串口使儀器能和計算機通訊。

5、數據采集。將移動站和測深儀的換能器固定好,將移動站和測深儀通過串口與手提電腦連接,連接好后可以開始采集。根據測區范圍選擇合適的點位密度,因為三期圍堰所在測區范圍不大,且要涉及工程量,所以采集時按每3~5m布設一測量點。南方自由行導航軟件實時同步的記錄測點坐標和水深值,并顯示在導航圖上。由于是實時記錄,所以要注意GPS的解算狀態,應為固定解,否則其測點精度不高。

(三)將外業采集的數據進行預處理

將水深值結合其統一到基準面的改正數、根據相關水文部門各水文站提供的水位觀測資料綜合計算獲得點位的高程值,與平面坐標組合成該測點的三維空間坐標,并存儲于文本文件中,利用南方CASS成圖軟件繪制地形圖。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1、基準站一般應選在周圍視野開闊,避免在截止高度角15°以內有大型建筑物;避免附近有干擾源,如高壓線、變壓器和發射塔等;不要有大面積水域;為了讓基準站差分信號能傳播的更遠,基準站一般應選在地勢較高、地質條件好、點位穩定、易于保存的地方,同時顧及施測的便利,盡可能利用原有的標石觀測墩。

2、考慮到測點平面位置與測深儀水深值的同步問題,以及GPS所測的水面點與測深儀所測水下點是否重合的問題。因此,要求GPS接收天線和測深儀的探頭安裝在一條垂線上,而接收GPS的定位信號和測深儀所接收的測深信號必須同步,否則都要進行相應的改正。探頭一般要求安裝在船的側邊,以免后面的浪花影響測深的精度。

3、測船速度的確定。測量船的航速是一個直接影響測量成果的重要因素。航速過快,會造成接收GPS的定位信號和測深儀所接收的測深信號同步性減弱,點位坐標精度急劇下降,從而影響水下地形測繪的精度,而過慢時,會造成測量數據過多過密,使后期數據處理過程過于繁瑣,影響效率。所以船速要選擇合適,既要保證測量精度,又保證采集數據真實有效的反映實際地形。

五、結語

GPS-RTK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水下地形測量方法,不僅減少了外界因素對作業過程的過多干擾,而且降低外業數據采集的勞動強度和成本,提高了作業效率,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了測量點位的精度,使得水下地形測量這項工程變得簡單、方便、快捷、輕松、高效、經濟,可以全天候的實施測量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GPS-RTK技術將會更加完善,給包括水下地形測量在內的各種工程項目帶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徐紹銓,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出版社,1998

[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久久午夜无玛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老牛|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综合在线一区| 欧美hdxxxx| 日韩一区高清| 欧美精品xxxxx| 色综合久久精品| 久久夜靖品2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91在线拍偷自揄拍| 亚洲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五区|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偷|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99| 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99国精视频一区一区一三| 欧美在线免费观看一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2021免费|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三区二区| 精品福利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奇米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小说| 99视频国产在线| xx性欧美hd| 99视频一区| 午夜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激情|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 国产精品日韩视频| 国产乱老一区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123bt| 一色桃子av大全在线播放| 强制中出し~大桥未久4| 午夜电影一区|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强制中出し~大桥未久10|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99久久精品36亚 |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一二三四 | 国产一二区精品|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一区| 久久青草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猛男大粗猛爽h男人味| 欧美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二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日韩一级黄|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国产aⅴ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不卡一| 奇米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 毛片大全免费看| 狠狠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 亚洲免费永久精品国产| 黄色av中文字幕| 公乱妇hd在线播放bd| 高清欧美精品xxxxx在线看| 国产一级一区二区| 99日韩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