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26: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隨波逐流,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如果,你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你所認為的寶物 ,你是會堅信自己的判斷, 還是因為無人問津, 而將寶物 ,變為普通的物體 被一搶而光 ?
如果你在環境的影響下 ,動搖自己的信心 ,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選擇隨波逐流 ,還是選擇相信自己 ?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對自己都不信任,還會信任什么真理 ?”小澤征爾是個指揮家 ,指揮比賽中他聽到了不和諧的聲音,堅信樂譜有問題 。可評委都說他錯了, 他思考再三,否認了這個觀點 。賽后被告知這是圈套 ,評委只是想找一個能抵抗外界評論質疑 ,并能堅持自己主張的出色的指揮家。
在這個充滿競爭、人才不斷涌出的社會,有多少人會因為評語的一句質疑,一聲“你不行”而埋沒自己的才能? 又有多少人會因為對手的強大,而產生自卑心理 ,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但總有那一小部分人能從中脫穎而出 ,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才華出眾,更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主張,不被 外界事物所干擾, 不隨波逐流 ,并始終堅信自己的主張。
尼克松在競選中 連任 ,但他很不自信 ,便派手下潛入競爭對手所在的飯店安裝竊聽器, 事后又阻止調查, 競選成功后被迫離職。
其實如果尼克松沒有做出這一系列的行為,他也有很大機會能競選成功。但他與小澤征爾相比 ,最大的缺點就是他不夠自信 ,他始終不相信自己能競選成功,選擇了破壞競選規則, 而被后世所嘲諷 。小澤征爾能堅信自己的判斷, 始終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擊敗一切質疑的聲音 ,終于成為被全世界認可的指揮家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屠格涅夫曾說過:“我相信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又有多少人會選擇相信一個會被質疑聲 所擊倒的人呢? 年輕人因為不堅信自己的判斷,最終改變了想法,將價值千金的沉香木做成普通的木炭 ,這不僅是他的知識儲備不夠, 更是因為他隨意動搖自己的信念, 不能堅定自己的立場。
當你有能力跨過深淵, 你是選擇隨波逐流 ,跟隨大眾 ,在即將成功時退繞返回; 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能力 ,跨越深淵 ,從而走向成功? 相信你已有選擇。
現在的人啊,慢慢的好像都開始變得越來越,怎么說呢……好像現在的人們都有了太多的相同之處,這個相同并不是指人類本該相同的東西,而是一些物質上的,思想上的東西,慢慢的都從有個性有靈魂的人,開始變得隨波逐流了。何為隨波逐流呢?意思就是跟著大群人走。
給大家分析一下吧,也就是說有三款手機,第一款手機叫諾基亞,好用又使用。第二款手機叫oppo,拍照手機,拍照很方便,其他功能一般。第三款手機叫蘋果手機7,iphone7,iphone7和iphone6比起來,沒什么大的區別。可經過數據統計之后,你們知道最受歡迎的是什么手機嗎?好的, 我想大多數人恐怕也猜到了什么手機最受歡迎了,毫無疑問那就是蘋果手機7,為什么呢?其實它的性能款式和6簡直是一模一樣的,價錢卻貴了好多不止,但還是有那么多的傻人去買呢?為什么呢?再給大家分析一下吧,比如說今天你買了個諾基亞,你心里樂滋滋的,可你的同學卻已經在用iphone6了,他在你面前炫耀著自己的新款手機,這個時候又來個人炫耀,說自己已經買了新的iphone7了,這個時候難道會有人去比較6和7的差別嗎?當然不會了,別人肯定只覺得你小家子氣,在一切的事實面前, 你說什么都會突顯出你地難堪。可人的骨子里就藏著一股好勝心,是的,你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問自己父母去要這些新款手機了,那么隨波逐流的人也就會像這樣越來越多了。
這個社會啊,現在隨波逐流的人真不算少了,就像手機這件事情一樣,說的都是我們現實當別真實的事情,我們骨子里面都會有一些傲氣這沒錯,可是怎么能把自己的傲氣放在物質攀比上呢?更何況,別人用的那就一定是最好的嗎?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用的,不就可以了嗎?比如說,每款手機的功能都不一樣,可學生的你沒有什么要做的事情,只要買部手機可以打電話就行了啊,有再多的功能你不能用不會用這不就是暴殄天物嗎?花了再多的錢又有什么用呢?人很多時候面對的都是自己的心,既然不能讓所有人都順心如意不如先讓自己的心意順了吧,何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呢?適合你的,你覺得好用的,那么就買你認為好的手機啊。
何必要追求別人認為的好的呢?別人覺得好的,你拿到手,等那新鮮感癡迷癥狀一退下去,你就會清醒過來,認為自己真的是浪費錢,浪費時間,浪費精力了。永遠都別做讓自己以后后悔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從自己的心,冷靜的去思考,而不是聽從沖動,在生活中我們只能選擇理智的去判斷,更要靠自己去判斷,別人說的對的,不一定就真的是對的了,跟著自己走,永遠不會錯!
現在石午睡剛剛被電話吵醒的午后。我到陽臺靜靜的坐著。
【貳】
而后單純的,心血來潮的想寫篇文章。看來只是因為無聊罷了。而且想到我的書,就真正動筆了。你知道,我向來常有瞬息的靈感并且常常被我扼殺于我的懶惰之中。
這次我不要這樣。
【叁】
午后的陽光很溫暖,今天的天氣我格外的喜歡。陽光,微風,而且出奇地我套著三件厚衣服坐在陽光下卻一點都沒有熱的感覺,只有滿滿的溫暖。心里大概十分空澈了吧。
陽臺望出去的河,因為治理過看起來舒服了很多,慢慢游蕩的漣漪。以前從來沒有這么專注地看它這么好一陣子。更遠一點是消防大隊,能聽見他們打球的聲音,熱血澎湃。似乎我打了他們好多年紀,這么安靜地看著、寫著他們。
而河更近一點是一大片廢棄的土地,長滿了綠色,它們學習著河中的漣漪,也是那樣的慢慢地蕩,慢慢地蕩。
這么寫是不是相悖了描寫環境的順序,不是由遠及近,也不是由近至遠,只是我腦子里想的文字就是這樣的。
這樣地喜歡各種漣漪,我做的每件事都和漣漪似的,隨著感覺走,到底是好是壞呢?
【肆】
剛剛給你發了信息,說想和你一起靜靜地呆著,和你一起看我所看的,聽我所聽的。
我說這也是一種強烈的感覺的牽引。
也不知道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就如我現在的另起一段,我解釋不清我的動機。
是不是指望著你給我回個“哦”或者一段長長的,和我一樣因為感覺而迸發的話呢。一直希望你也是感性的人是嗎?
這一直是個難解的題目,而我常常棄權不做選擇,這次我還是一樣。
【伍】
端著這些雜七八糟的東西關進了我的小屋,寫了這些東西。
關鍵詞:學案導學;預設;生成;整合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09-092-1
“學案導學”課堂模式從熱到冷引起了反思,學案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載體,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方面有著其他教學載體不可替代的功效,關鍵是如何從教師的“導”落實到學生的“學”?下面結合必修一《經濟生活》中第十課《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教學,談談筆者對學案導學模式下處理預設與生成關系的幾點看法。
一、編寫學案,粗放預設,規劃知識生成之“流”
課堂教學是“流”,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編寫學案的過程本身就是對課堂教學預設的過程。編寫學案前教師不僅要深入理解教材,更要用抱著“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來深入地了解學生,從學生現有的體驗水平、理想、情感、態度現狀出發,分析文本,制定多維目標,這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 也是走向動態生成的邏輯起點。
如在章節學習內容的設計時,筆者認為編寫學案要粗放,給課堂生成留足空間,可以考慮選擇這些板塊:(1)問題導讀。將每一堂課的學習目標設計才具有層次性、啟發性、趣味性、時代性的科學、新穎、舉一反三、難易適當的一個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自主高效地閱讀教材,主動探究,拓展思維。(2)主干知識導學。盡可能圍繞主干知識設計一些新穎別致的生活化的情境材料,或圍繞重點難點選取新近發生的社會熱點政策法規作為背景材料,以事說理,以理析事。這樣,在課堂有限時間內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信息量,最大限度地開拓眼界,獲得知識信息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創新意識。(3)思維導練。針對一堂課的學習內容精心設計適量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高質量題目,并當堂訓練,當堂反饋,以鞏固所學,培養能力。(4)反思質疑。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時遇到的難以理解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師生共同會診,排憂解難;同時也引導學生反思自主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尋求最佳的學習方法和路徑。
比如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一課的學案中,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部分,布置學生看書預習,畫出知識的框架,標出自己的疑問,同時設置一個開放性的思考題,并提供一些材料作為補充。這個課前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逐步掌握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正確的自學方法,這樣既能充分體現學案的導學功能,又是實現“主體先行”的關鍵環節。
二、使用學案,調控生成,掀起教學思辨之波
編寫的學案如果過于完美,過于精細,就像是設施齊全的“泰坦尼克號”豪華巨艦,安能蔫知乘客是否昏昏欲睡?還是坐享設施帶來的舒適,怎能體會海上生活的獨特樂趣呢?整個的過程能有多大的收獲呢?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與預設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學生的回答有超出自己預設之外的,這是值得我們欣喜的事情。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應對這一切,能夠從容指導學生。即使是不能指導,我覺得也無傷大雅,和學生一起交流、學習,或者是課后的繼續研究,教學相長不是很好嗎?學生感受到老師對知識的實事求是、求知質疑,不也是一種榜樣的力量嗎?又怎會損害所謂的“師道尊嚴”呢?關鍵是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將自己放在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學生的生成,給學生的生成營造氛圍。
當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之后,就會在課堂上生成大量信息,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有一部分生成是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所生成的獨特的見解,教師在傾聽中敏銳捕捉,順應學生思維走向,順水搬舟,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共同研究。還有一部分生成,是學生對內容的誤解甚至是強詞奪理的“賭氣性”、“弱智性”問題,對人的思維開拓和智慧生成沒有啟迪意義,沒有探究的價值,如果不及時制止,只會舍本逐末,要巧妙地引導,一帶而過,這不僅是一個對教學環節的處理,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對信息進行處理、科學思維的過程。
仍然以前面一課為例,教師可以以讓學生來談談“你覺得目前經濟發展中存在著哪些問題?”來導入新課,將學生涉及到的“能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城鄉差距大”、 “消費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社會貧富差距大”等問題一一羅列,然后重點挑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一些專題和學生最感興趣的一些問題,組織學生自主組成合作小組進行探究,提供學生一定的條件收集相關資料,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然后派學生代表進行交流展示,并在學案上設計學生可能關注不到的一些數據材料或是學生不太感興趣的政策法規,在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閱讀總結,對知識進行升華。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系列的活動中,處處有生成,時時有生成,并靈活地使用了學案,最終實現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三、整合預設與生成,隨波逐流,彰顯教學的本質特征
1、《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作者:隨波逐流。
2、《血鑄山河之兩宋》,作者:任我飛揚。
3、《宋朝那些事兒》,作者:周膺。
4、《如果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云。
5、《夢回宋朝》,作者:何仁勇。
6、《宰執天下》,作者:cuslaa。
7、《新宋》,作者:阿越。
8、《一品江山》,作者:三戒大師。
9、《國士》,作者:衣山盡。
10、《奸臣》,作者:府天。
(來源:文章屋網 )
枝頭花朵正開放 旁邊又在添新牙
前面一排竹籬笆 農舍茅屋一人家
三分菜圃三分田 又種菜來有種花
大雨大雨一直下 地上有個大水洼
野呀野 這里可是你的家
輕輕搖搖頭 這里不是我的家
野呀野 那兒才是你的家
隨波逐流輕搖曳 我的家在天之涯
野呀野 那兒才是你的家
山高云深不知處 只有夢里去尋它
野呀野 那兒才是你的家
隨波逐流輕搖曳 我的家在天之涯
野呀野 那兒才是你的家
山高云深不知處 只有夢里去尋它
-
從書堆里拔出頭顱
思考是閱讀的生命
聊天或者品茶
散步抑或靜坐
發聲或者沉默
哪怕在喧囂的人群里
哪怕在狂吠的旋律里
心間的一隅總在醒著
腦細胞在活躍地舞蹈
此時,請駐足聆聽
聆聽來自思想的聲音
一如骨骼在春天拔節
痛并快樂地分娩與眾不同的境界
//
人云亦云就像嘰嘰喳喳的鳥雀
就像角馬隨波逐流遷徙在非洲草原
盲目的夜空
北斗星躲閃到真理的后面
而人們的腳步開始在謠言和謊言里前行
習慣的眼睛
已不能辨別每天太陽升起的方向
于是,在一個人的夜里
看不見心間的太陽以及頭頂的星光
此時,請駐足聆聽
聆聽來自思想的聲音
太陽、星辰以及大海的顏色
不會因誤判而輕易改變
//
生活是對智慧考驗的過程
包括良心、使命與責任
也許會暫時迷失方向
也許會被美麗的謊言迷醉
也許就像鳥雀那樣附和一種聲音
用以表達一種忠誠與追隨
也許就像角馬那樣隨波逐流漫天的風塵
也許你只是忘記了你是誰
此時,請駐足聆聽
許多人在面臨決定的時候都會犯難,不知道該如何的進行抉擇,因為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們只能最后去隨波逐流,當他們后來意識到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他們會因此而感到有所遺憾,對于一些幸運的人來說,他們能夠有機會去重新開始,而對于一些另外的人來說,他們就只能這樣繼續碌碌無為的去過完一生。
對于馬上就要上大學的我們來說,我們需要選擇一個專業,但是大多數的學生并不知道該選擇什么樣的專業,所以他們會去詢問一些學長學姐又或者會去做一些小的調查。有的人會選擇一些有前途或者是比較熱門的專業來作為他們的第一選擇,但是可能在他們進入大學開始學習以后,他們會發現自己對這一方面并沒有什么興趣,但是他們又不能夠放棄,如果他們真正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的話,就不會這樣隨波逐流最后什么都沒有做到了。
我們有些時候應該要自己做主,而不是一味的去隨大流,有些人為了隨著大流而反而違背了自己的意愿,失去了自己的個性,這是十分不可取的,我們應該要為自己做主。
甲:為美而爭奪斗艷。
乙:只要獻出一顆溫暖的心,何必爭奇斗艷。
青草
甲:雖小,卻向上,挺直了腰板。
乙:風強迫它們向大地母親叩謝。
垂柳
甲:溫柔,細軟,以柔克剛。
乙:沒有堅挺的骨骼,只好隨風搖擺。
大樹
甲:狂言大山就在自己的腳下。
乙:其實自己只不過是山的一根毫毛。
藤條
甲:雖然不能自主,雖然挺不起腰板,雖然大自然沒賦予堅硬的骨架,卻從不放棄向上的努力,只要處理好成長與靠山的依附關系,照樣能向上攀登。
慚愧:向上是攀附上大樹,但卻提心吊膽,生怕山垮樹倒,時時刻刻扭曲自己,爬得再高,也直不起腰。
浮萍
甲:即使漂向遠方,也不失綠的本色。
乙:根不落地,隨波逐流。你炫耀的那點可憐的碧綠,憑的是根深?還是自身?
竹子
甲:一節一節,虛心有節,剛正不阿,高風亮節,每向上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結。
慚:一節一節,空有漂亮的外衣,卻無堅實的內涵,過分虛心,難成練梁。
根須
甲:生活在最下層,默默奉獻,忍受寂寞的熬煎,卻托起一個神奇世界,何必沽名釣譽。
慚愧:壞就壞在根上,根爛了、朽了、沒了,蒼天大樹也就完了。
落葉
甲:自由的代價,是用生命換來的。
乙:情愿自己飄逝而去,給新芽騰出位置,才能展示死后舞蹈的美姿。
樹葉
甲:高高在上,威風凜凜。
慚愧:無論位置多高,腐敗了總要跌落;得勢時趾高氣揚,失意時威風掃地。
辣椒
甲:不甘示弱,越老越紅。
乙:辣不辣不在大小,別以貌取舍。
甘草
甲:性情溫和,卻疾惡如仇。
乙:在別人的品評中,生命有點甜味就足夠了。
浮萍
甲:即使漂向遠方,也不失綠的本色。
乙:根不落地,全因隨波逐流。
仙人掌:
大河東流,萬千水滴隨波逐流,追隨大河去尋浩瀚大海,也許它們并未思考過此行的意義,只是隨大江而走,他們的命不在自己手里,他們只是隨大河匯入大海,做那億萬中的一滴。
而我,是特立獨行的一者,我不入大河,我不隨波逐流,我化作云霧,然后變為雨水去掌握我生命的歷程!
命,在我手中,我的生命不容大河掌控!
也許,有一天,我會去滋潤那些多姿多彩的鮮花,讓它們容光煥發,在世間更加奪目,為大自然更添一筆美麗的色彩。
也許,有一天,我會和同伴們,會和其它的雨珠落在一片洼地上,組成湖泊,其上,仙霧繚繞,好似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也許,有一天,我會化身甘露,落入干渴人們的喉嚨,變作他們的救命稻草,使他們不在死亡的邊緣苦苦掙扎。
又或者,作為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我化作充滿力量的雨滴,如利劍一般,與暴風一起,毀滅城市,奪回自然的領地。
不過,無論是滋潤萬物、化作湖泊,亦或是潤人心肺、化身暴風之使,我的命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不為人賣命,我不充當河與溪爭權奪利的工具,我只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沒有人或物能讓我做什么,沒有什么東西能強迫我做什么,我是獨立的一體,不因外界因素而違背本心的獨立一體。
總會有那么一天,我要讓蒼天知道,讓大地明白,讓大海聽到:
我的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的命運要由我自己來掌控!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縣第一初級中學初三:***
但王哥莊的饅頭不一樣,大多數路過王哥莊的人,回市區的時候會帶上些大饅頭。王哥莊大饅頭吃起來面特別有嚼勁,而且有甜甜的麥香味,剛出鍋的饅頭,不用就咸菜,就這么吃,也是非常的香。
圖片
愛吃王哥莊大饅頭,是因為它原汁原味。如果面粉里添加了增白劑等,好看是好看了,但剩下的只有好看了。
由物及人,想到了自己。自己是不是摻雜了增白劑的面粉?
學生時代,是比較重視成績名次的,成績代表著一種榮耀,或者在老師眼里,或者是在自己心里。因為過度追求學習成績,放棄了本身喜歡的一些興趣愛好。求名逐利,是人生最大的增白劑之一。
參加工作,想如何賺很多的錢,即使從事的不是自己愛做的事情,看在錢的份上,也就從了。當逃避內心聲音的時候,人生的面粉也就失去了原本的麥香味。
也許偶爾有些清高,但也不是沒拍過馬屁,說過違心的話,做過違心的事,為的是追求當時最大化的利益。為生活妥協,不丟人,但丟心。丟了心,也就像饅頭丟了嚼勁.
走著,走著,一年過去了;想著,想著,又一年過去了;盼著,盼著,又過去一年。暮然回首,青春不再,沒有感傷,卻有無奈。
雖然自己也隨波逐流過,或者將繼續隨波逐流中,但很多堅持的東西,還是遵循本心。就像大家都遞煙的時候,不會勉強自己抽煙。
回首往昔,我們并沒有丟了自己,也不用尋找,我們的內心始終和我們在一起,只取決于你是否在傾聽它的聲音。在想,自己的人生一定不需要太多增白劑,到頭來只剩下好看而已;在想,自己的人生應該像王哥莊的大饅頭一樣,歷經時光流逝,卻還能保留住那份本真的麥香味。
在日趨戲謔化、娛樂化或媚俗搞笑的世風中,大學更有責任呵護和堅守高雅、厚重、嚴肅的文化家園。倘若大學也隨波逐流,那么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將走向何處呢?
前段時間,浙江大學法學院一位北京大學博士出身的副教授在該院畢業典禮上發表了所謂甄嬛體演講,開口“朕”如何,閉口“眾愛卿”。傳到網上,一時沸沸揚揚。
記得北大中文系陳平原教授說過:“人世間一切場所,唯有大學最適合于做夢、寫詩、拒絕世俗以及容納異端。如果連大學校園里都‘一切正常’,沒有特立獨行與異想天開,絕非人類的福音。”一言以蔽之,大學最看重多元性和包容性。在這個意義上,甄嬛體也罷“玉環體”也罷,作為一種個性一種風格,都應允許其存在,也自有其存在的理由。“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就正能量而言,它對某種“體制性合謀話語”或以政治正確為圭臬的官腔說教式文體未嘗不是一種揶揄和挑戰。
與此同時,其“負能量”也是顯而易見的,不宜效仿和提倡。這是因為,在日趨戲謔化、娛樂化或媚俗搞笑的世風中,大學更有責任呵護和堅守高雅、厚重、嚴肅的文化家園。倘若大學也隨波逐流,那么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將走向何處呢?
再說,我們的大學隨波逐流還不夠嗎?如去年四川大學某副研究員和浙江大學某副教授因論著涉嫌抄襲而被開除教職,甚至堂堂中科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其論文也有剽竊之嫌。依我愚見,個中原因或可歸結為一點:不嚴肅。
要知道,這種不嚴肅并非幽默,而是兒戲。之于他們,一切形同兒戲。毋庸諱言,作為大學整體也在某種程度上失去嚴肅性,如早已不成為新聞的教授競聘處長,如對官員“讀博”網開一面,如為應付評估檢查而動員師生弄虛作假。
說起來,致使“杜甫很忙”惡搞圖片在網上瘋狂流傳的主力軍,也并非社會流散青年,而是在校大學生。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大學教育、大學文化開始失去應有的嚴肅性。
李白被惡搞過,說他是到處招搖撞騙的“小混混兒”;《西游記》被惡搞過,從石頭里蹦出來的孫猴子有了漂亮的女朋友,“五世元陽未泄”的唐三藏有了;《三國演義》被惡搞過,千里趕馬車的關云長同兄長劉備的小妾也險些有了“”。如今又搞到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頭上。杜甫誕辰一千三百年的二月十二日舉行的嚴肅紀念活動沒引起多大反響,而雙耳插著MP3或iPhone什么破玩藝兒的“杜甫很忙”卻風靡大江南北。
要知道,大學之所以稱之為大學,關鍵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學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嚴謹求實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大學文化體現的是一種共性,其核心與靈魂則體現于大學的精神。
試問,假如我們的大學生、我們的大學老師只能以“杜甫很忙”、只能以“甄嬛體”等搞笑這一形式取悅于人、取悅于社會,那么肩負經典傳承和文化強國重任的大學還成其為大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