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07:04: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數學網上教學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一個地球。”怎樣立足校本,找到撬動校本研修的支點呢?我們一直在思考、探索。
現 狀
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是我們自己起的名稱。我們的操作模式是這樣的:分學科、分年級、以教研組為單位組成學習型團隊。在分單元充分研讀教材、教參的基礎上,依托網絡建立備課家園,上傳教學設計,進行互動反思。
語文備課家園我們選擇的是鳳凰語文網,在鳳凰語文論壇各年級備課室中建立備課主題帖;數學我們選擇的是小學數學網,在小學數學網論壇各年級備課室中建立備課主題帖;英語我們選擇的是中小學牛津英語網。我們每個備課主題帖名稱中都注明了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學。
緣 起
作為一所農村鄉鎮中心小學,在推進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瓶頸。
1.自我反思:懷揣著一張“舊船票”
人需要反思,可“櫻桃好吃樹難栽”。作為一線教師,更關注的是上課、備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問題。有些教師認為,反思是領導要求做的事,因此應付了事式的、總結式的、舊貨翻新式的反思比比皆是。
2.同伴互助:演繹著昨天的故事
對于傳統校本教研中的集體備課、同伴互助來說,我覺得定時、定點、定人、定內容、定主講的傳統模式一直演繹著昨天的故事。這種以行政命令干預的集體備課,使得集體備課成了主講人一言堂,同組其他教師不能很好地行使其話語權。
3.專業引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校本研修、教師發展需要各層次專業力量的介入,農村小學的師資缺少差異性。區域共同體、各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教師的發展有一定的引領作用,但總是感覺到不解渴。
4.備課質量:久治不能痊愈的“頑癥”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于提高備課質量,但實事求是地講,備課與上課兩張皮,應付檢查式的備課或多或少地存在,我們想了許多的檢查方式、用了許多的督察辦法,花費了太多的精力,但收效往往甚微。
尋 路
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我們醞釀了一個暑期,在學校行政團隊達成共識后便將它作為新學期提高教育質量上臺階工程的重大舉措,一開學就正式啟動。作為一項重大變革,我們也充分估計到了它的沖擊力及可能遇到的阻力。回顧我校的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運作,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1.觀望期――給予教師選擇權
為了開好動員會議,我作了充分的準備,會議的效果很好,大家聽得心潮澎湃,大多數教師都很激動,但就是沒有行動。怎么辦?急了效果也不一定好。
我們提出給教師以自由選擇權,傳統的手寫備課、網絡備課兩者任選其一。一些年輕教師因對手寫備課耗時耗力的抵觸而開始嘗試網絡備課。其他教師沿用傳統的備課方式,但建議他們去網上多看看,養成親近網絡的習慣。剛開學,各辦公室電腦只有一臺,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教師進行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的積極性。(當然現在因區域現代化的推進,條件得到改善,教師人手一臺電腦。)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由于年齡差異、能力差異、習慣差異等因素,在第一個月,大家還處在觀望期。
2.摸索期――典型引路,骨干示范
我們把已經起步的主題帖作為典型,每次集體學習都大張旗鼓地給予展示,給予肯定。對于片、市級骨干教師采取“趕鴨子上架”的辦法,要求必須率先做好建帖工作。慢慢地采用網絡備課的教師超過了采用書寫備課的教師,最終其余教師都加入了“摸著石頭過河”的行列。
3.適應期――肯定每一點進步
任何改革帶來的必然是陣痛,嘴巴上牢騷不斷,行動上不甘落后這可能是所有教師的共同特性。我們的教師付出了許多,瀏覽我們的帖子,晚上十點、十一點上傳教學設計、進行互動交流,網絡備課不再是個別教師的行為。他們在前行的路上收獲著點滴進步,享受著基于網絡教研的幸福。
每天瀏覽各個教研組的主題帖,適時進行互動交流是我們對教學管理人員提出的要求。我的網名是逆水行舟者,在主題帖上與教師互動交流,已成了我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收 獲
魚兒養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難呢!
我們的嘗試已進行了一個多學期,時間不長,但它帶給我們的變化卻是巨大的。
1.徹底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
教師完全在開放的、合作共享的氛圍中進行著教學,進行著研究;慢慢地反思、研究、合作已成為或正在成為教師每天的習慣。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團隊研修的智慧多了、真實有效的反思多了、自覺學習的教學理論多了……
2.有效改變了教師的心智模式
長期以來,由于受環境的制約,農村中小學教師形成了一種以封閉、孤獨、孤軍作戰、關注眼前利益、靜態思維、習慣性防衛等為核心內容的心智模式,嚴重阻礙了系統思考和組織學習,成為學校教育改革難以繞開的暗礁。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有效改變了教師的心智模式,逐步構建起創造性的、開放的、合作的心智模式,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注入了不竭的源泉。
3.學習型研修團隊正在悄然形成
這個學習型團隊不僅包括我們校內的教師,版主、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教育同仁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進來。
4.轉變了學校教學管理理念
傳統的教學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檢查者、督促者,現在我覺得我們的角色是參與者、欣賞者、呵護者、服務者。
5.提高了課堂效率,推進了“學程導航”
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帶來的最直觀的變化是反思質量、備課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提高了課堂效率。
我們的網絡團隊研修式備課借助了全國一流的專業網站建立主題帖,它超越了時空,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學程導航”,我們在網絡團隊研修中與他人一同接受“學程導航”的教學理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反 思
1.構建網絡對話文化
簡單地將教學設計與教后反思進行疊加,只能說是初級階段。如何構建問題參與式的、問題解決式的對話文化是我們接下來的一項重要任務。現在我校已有一半以上的教研組在構建網絡對話文化方面頗有起色。
2.如何科學評價、引領
對學校而言,我們除了激勵、服務、參與外,該如何正確、科學地評價它是學校應該直面的一個課題。
行走在網絡團隊研修式備課的路上,不只是欣賞到鮮花與掌聲,快樂與幸福,應該也有忐忑、孤獨、迷茫、疲憊。如何正確引領也是個難題。
3.期待合作共贏
期待兄弟學校,共同參與團隊研修式網絡備課,網絡資源應該既是我的,也是你的,應讓它真正成為大家共同經營的家園。
4.傳統教研、網絡教研怎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