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8 12:20: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級數學總復習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239-01
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是全面回顧六年來所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系統地把握小學階段數學的所有知識點,并加以鞏固、理解及靈活地進行應用。然而由于復習內容多、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復習過程中應力求體現減負增效。為學生今后學習奠定扎實的數學基礎功底。我認為復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緊扣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制定確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復習前,要認真把握課標要求,明確復習的目的,把握好教材內容,弄清各知識的復習目標。而后以教材為主,熟悉教材內容,努力讓學生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網絡結構,使他們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有了明確的方向,要使復習有條不紊,環環相扣,還需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出復習計劃。復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進行系統梳理回顧,全面把握教材內容,注重查缺補漏,主要是幫助學生打牢基礎。
第二階段:依據課標要求,講一些重點、弱點、難點問題,以針對性訓練為主。比如計算和解決問題能力低下是我班學生的弱點和難點,我就要有針對性的加強這兩個方面的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階段:以綜合復習為主,搞好強化訓練。可適當加大復習題的分量,增強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這樣分三個階段進行復習,有利于幫助學生打牢基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二、注重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
復習期間,每節課的知識容量都比較大。所以在復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1、巧妙導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復習課導入比新授課還重要。因為數學課本極其枯燥,再加上學生對每一個復習內容已經熟悉,能否讓他們對舊內容產生新興趣,能否幫助他們通過復習把各知識點把握得更透徹,并有創造性的理解,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在復習前吊起他們的口味。所以導入的作用不容忽視。
2、用做游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復習課中做游戲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像開火車、找朋友、猜謎語等游戲都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復習數的讀寫時,我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寫出我的手機號碼,然后再讓他們比一比誰能很快讀出這個數。這樣一來,學生馬上表現出了極大興趣,整節課都以我配合的很默契。
3、教學中的動手操作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復習空間與圖形知識時,我將事先準備的實物分發到各學習小組,讓學生動手測量解決問題所需的數據,并記錄各組所用時間,比比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做既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又使他們在競爭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學法指導和解題方法的傳授
復習中的學法指導,就是交給學生自己復習、自己總結的方法,教會學生掌握解題要領,幫助他們盡量避免出現面對未做過的或稍有變化的題時因找不到切入點而束手無策的情形。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要指導學生定期做計算練習及創新練習。指導學生抓住解題的關鍵信息及問題中的數學關系,歸納出規律和方法,指導學生排除解題障礙,對一些看似復雜的難題,引導學生斬枝去葉,找出其核心部分,更快、更準地對題意進行理解。在這一過程中,要提醒學生切記死記硬背,重在開闊視野,培養實踐能力,摸索技巧與規律。
四、精心設計練習,搞好強化訓練
在復習階段,學生只有通過“練”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應用知識的能力才會提高。當然片面的講求多練,只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并使學生喪失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因此,只有精心設計復習題,才能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能提高復習的質量。這樣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根據復習的方向和重點,在眾多的復習資料中挑選和組織具有目的性、典型性、規律性、啟發性、靈活性和綜合性的練習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分層訓練,讓他們“能飛的飛起來”,“能跑的跑起來”“能走的走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從而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增強學習的信心,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復習的效率。
總之,在數學復習中,我們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有的放矢地組織復習,真正體現復習的價值,從而真正達到提高數學復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夏乃康.小學數學總復習中的“步步反饋,逐層提高”法[J].考試周刊,2010(38):72-73.
[2] 楊武昌,張美華.建構知識體系 提升數學能力――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教學談[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1(4):33-35.
[3] 張迎雪.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在小學數學總復習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4(36):43-45.
[4] 李培芳.從訓練思維到領悟思想――例談“開放題”的教學策略[J].新教師,2014(Z1):130-132.
[5] 滕云飛.淺析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引入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和實施對策[J].文理導航(下旬),2015(10):40.
一、復習的意義:
期末復習是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習過的知識材料進行再學習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和總結,彌補學習過程中的缺漏,使本學期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從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識的重點和關鍵。要重視知識的系統化,避免盲目做題,搞題海戰術。要能夠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實抓好復習工作,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二、復習原則
1、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自覺地進行整理和復習,提高復習能力。
2、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要適時講解點撥,保證復習效果。
3、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教育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查漏補缺,集中答疑,提高復習效果。
三、具體做法:
1、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并認真執行計劃。制訂復習計劃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實把握復習的具體內容,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使復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增強復習的針對性。標準是復習的依據,教材是復習的藍本。在復習中,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把握教學要求,弄清重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本,弄清重點章節,以及每一章節的復習重點。要能夠根據平時作業情況和各單元測試情況,弄清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所在。做到復習有針對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類整理,梳理、張揚網絡,強化復習的系統性。作為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系統原理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識綜合成一個整體,使之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
3、辨析比較,區分弄清易混概念。對于易混概念,首先要抓住意義方面的比較。如:求比值和化簡比等。對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質,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擾。對易混的方法也應該進行比較,以明確解題方法。如求比值和化簡比。
4、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提高解題的靈活性。有些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解題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結果相同。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同時也給其他的學生以啟迪,開闊解題思路。例如,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雖然題目的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復習時,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導學生對各類習題進行歸類,這樣才能使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的靈活性。
5、復習題的設計不宜搞拉網式。應做到有的放矢,挖掘創新。數學復習不是機械的重復。什么都講,什么都練是復習的大忌。復習一定要精要,有目的、有重點,要讓學生在練習中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概括。題目的設計要新穎,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多角度、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多思考,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學到更多的解題技能。
6、對待學困生要細心、認真。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提高,特別要做好補差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義之一,最后的總復習更應該體現這一點。對本班學生要做到全面了解學情恰當對學生做出評價,正確引導學生搞好復習,以期他們取得好的成績。這就要求我們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給與更多的關心。對他們的知識欠缺應及時給以補課,以免再一次吃夾生飯。因材施教,適當補習,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責任。
四、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整體復習各個單元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復習(書上總復習)
第二階段:綜合練習,講練結合(綜合試卷)
第三階段:分層復習,查漏補缺
給后進生特別的輔導和指導,查漏補缺。給優等生多做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習題,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12月27--29日:將知識點理順,學生重溫整冊內容,了解平時錯誤或遺忘的內容。
12月30--31日:計算的專項復習,尤其是簡便計算和解方程。
1月4--6日: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專項復習,將平時的錯題展示,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分析錯誤點,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計算的專項復習,尤其是簡便計算和解方程。
1月7--10日:圓的專項復習,由于圓--這一知識掌握得比較好,所以主要是讓學生注意在運用公式計算時的一些特殊性。
關鍵詞 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復習技巧
一、系統分析 周密計劃
首先,老師要明確小學數學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任務、知識范圍、體系與結構,教學重點與難點,這些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況,知道每一位學生現在學到了什么程度,還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知識;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明確應該用什么方法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起來,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結合六年級知識特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書本上的知識有些比較零散,我們可以概括出一些規律或一般解題思路,使學生見到題時不會產生無從下手的局面。比如:講復合應用題時,涉及類型較多,用到的數量關系也很多,這時我們就不應只是就題論題,而應教給學生一些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復合應用題解題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要么從已知條件出發,推導出最后的問題;要么從問題出發,推到最原始的已知條件。再比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我們可歸納幾類,然后教會學生找等量關系的方法,這樣就可把內容繁雜的知識歸為幾類,以一般的規律性知識去對待多種題目,從而把課本從厚教到薄。
二、抓住基礎 縱橫聯系
總復習中,抓好五個方面的基礎知識及運用:一是概念。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識點,把容易混淆的內容一一區別開來。二是知識對比。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分數的乘法意義,學生們容易混淆。要從整數乘法入手,看學生是不是寫成幾個數相加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真正理解他們的意義。三是基本計算。很多學生到了六年級,連基本加減乘除計算都算錯,更談不上應用題了。四是公式推導。比如圓的面積、圓柱的體積、等計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嘗。五、解題思路,比如,復合應用題可能涉及好多數量關系,但它們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我們可以用這兩種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從而教會學生解答不同類型的復合應用題。實現對知識的擴展過程。只有把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結合起來,才會對知識有充分的掌握。比如:應用題的教學,在初學過程中,縱向聯系比較突出,分為整數、小數、分數幾大類分別講解,而在12冊復習時橫向聯系比較突出,如何把二者結合起來?我認為可在復習12冊時涉及到哪類應用題,就拿出初學這部分應用題的課本進行縱向復習。然后再復習12冊相關內容。
三、能力培養 應試訓練
(1)要注意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的能力。在復習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鞏固畫圖和測量的技能。
(2)要培養一題多變的能力。重點是要抓住母題,使學生知道題目源于母題,萬變不離其宗。通過改變條件、問題和情境,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啟發學生多思考,從而達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及解題能力。
(3)要培養操作實踐的能力。如:八寶粥公司請包裝公司設計一個能裝12罐八寶粥的盒子。[八寶粥罐子為圓柱形,底面直徑6厘米,高13厘米]你準備怎樣設計?(提示:包裝盒一般可設計成長方體,要求需要多少硬紙板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即先確定八寶粥罐子怎么擺)這時不急于讓學生做,讓學生找易拉罐擺放。通過親身實踐可以獲得直接感受把題解出來。但有的同學做得不切合實際,確定的長、寬、高不適中。所以教師必須把學生做的幾種方法都一一列出來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們選用最省料的方法。 (4)要拓展訓練應試能力。最后總復習階段,在歸類復習的基礎上把課本上的知識展開,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思維。因為課本上出現的題較簡單,或類型較少,而實際考試時發現好多題并不是很難但很靈活,需要綜合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復習時,不要太多的做考卷,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應試訓練,以便學生考試時認真對待,高度重視,正確作答。
四、保護后進生 轉化學困生
一、對數學學習進行系統分析
小學六年級階段是小學數學學習的末尾階段,也是小學學習的總復習。在復習階段前,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知識的難易點等等,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更加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緊跟其次是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了解,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明確學習目標,通過不同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激勵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求知欲望,充分的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最后是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
二、牢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在學習階段最為重要的往往是基礎的學習,而也是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的,尤其在復習的階段,教師們往往會把基礎的知識遺忘。而在大多數的考試中,基礎知識的出題率比較偏高,也使很多學生在基礎知識題上失分。所以,在六年級數學的復習中,要全面的學習數學知識,并夯實基礎知識。比如在復習多邊形的面積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先讓學生復習下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基礎知識,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記憶。接下來讓學生復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的面積計算的公式;其次是應用這些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一步步的學習,讓學生從最為基礎的知識復習,打牢基礎,由易到難,將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更加靈活的應用。
三、抽查摸底,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法
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全面、更完整,不能讓學生在按部就班地照著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宣讀,因為這樣不僅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也浪費了時間,學習效果也不太明顯。所以教師要合理的安排學生復習的學習知識,內化知識結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明確學習的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全班的學生進行抽查摸底,摸清每個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以此為依據,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并進行實施。
六年級總復習中學生是否完整地掌握所學知識呢?從整數、小數、簡易方程、數的整除、分數、計量單位等等全部內容的進行,而這些知識的學習相隔時間較長,也使學生在知識的掌握上參差不齊。所以要針對每一部分的學習內容,從基礎、重點、難點以及考點對學生進行測試,從測試的結果中總結學生現在所存在的不足,并根據學生實際的不足點制定比較有效果的學習方法,并指導學生對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做總結,從而使學生全面的進行知識復習。
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對學生學習方法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合理、靈活地使用簡便的學習方法計算數學習題。如學生在學習統計與比例時,讓學生回想生活中出現的例子,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的能力,并加強學習的技能。
2、培養學生在問題中舉一反三的能力。抓住主要的規律,讓學生掌握規律的變化,才能靈活地答題。通過改變條件以及情景,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尋找問題解決的途徑,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地靈活。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
3、培養學生多動手實踐。例如,某設計公司需要設計一個能裝12瓶飲料的盒子。而這個飲料的形狀為圓柱形,底面直徑5cm,高12cm。要如何設計出最節省材料的盒子呢?在問題提出后,不是急切讓學生進行制作,而是讓學生先找一些相似的瓶子進行位置的擺放。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從而更直接地把題解開。最后,將設計好的盒子,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比較,選擇出最為節省材料的盒子。
五、復習中利用生活中的例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在學習數學時,不僅是看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更是看學生是否能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白數學是從生活中而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指導生活。所以在復習課中,習題的設計就必須與生活結合起來,設計出具有實用性、發展性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