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6 06:27: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端午的鴨蛋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分層備課
1.吃透“兩書”,精心設計教案。
充分考慮各個層級在課堂中的活動,精心設計有關課文內容和課后需要鞏固的問題。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和每個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掌握的不同情況,把著眼點放在B層級學生(中等生)的位置上,同時,充分考慮課堂的生成性與預設性的關系,兼顧A、C兩級。
2.科學確定各層級教學目標。
教師在分解教學目標時,應特別注意“識記”“了解”“掌握”“鑒賞”“理解”“擴展”等用語的不同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達成不同的教學目標。
3.認真分析學生,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確定教學目標前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教法,做到因人施教,量體裁衣。
二、分層施教
分層教學并不是復式教學,它是在集體教學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A、B級)的學生為教學主體,轉化暫差生,提高優生。具體做法分課前預習與課中施教兩階段:
1.課前預習。
C層級:讀懂課文,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生字詞,積累語言,學有所得;
B層級:整體感知,進一步落實課后練習,初步自學課文;
A層級:培養自主學習,訓練批注,主動提問,能講述預習所得,學會歸納、梳理、拓展、延伸等。
2.課中施教。
A.由淺入深。
為滿足三個不同層次的需求,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如教學課文《端午的鴨蛋》時,先布置任務,統一解決課文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具體的教學步驟,設置三個環節:一是細讀課文,說說課文抓住了家鄉端午鴨蛋的哪些特點來介紹的。要求用“課文寫了端午鴨蛋
,理由是
”這種句式說話。這一環節旨在訓練C層級的學生能夠讀懂課文內容。二是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一處句子,試作品味。要求:①用批注的形式并給出示例。②用“我最喜歡……因為……”這種格式說話。三是鑒賞積累,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本文細膩而生動的語言風格。例:假如請你選用下列一標點來表達對家鄉鴨蛋的理解,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什么?(備選標點有 , 。 ? …… )三個環節皆要品讀課文,動筆作批注。 B.設計梯度。
在解讀課文時,為了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循序漸進,分層推進,螺旋上升,在設計提問時,要有一定的梯度,有利于B、C層級的學習。
C.化整為零。
在文本對話時,教師要善于把一個大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以保證各層級的學生都能愉悅地參與。如分析小說《孔乙己》中孔乙己人物形象這個大問題時,我把它分解為“1234”:即1個人物,2次喝酒,3種寫法,4種人物的笑。這樣,各個層級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D.先學后教。
為了確保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層次性和豐富性。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特點,大膽處理教材,先學后教。在自學階段,一般都能較好地解決B、C層級目標。對于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則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性學習中通過激烈探討完成教學,充分發揮兵教兵的優勢。而對于難度較大的內容,在教師的點撥下,一般以競標的形式鼓勵A層級學生大膽參與。
三、分層作業
建立彈性作業結構機制,分基礎作業、選擇作業、競標作業三級,明確各層級訓練重點。如C級主要強調他們必須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生字詞默寫,古詩文名句積累,文學常識的了解等;B級學生主要加強一課一練的有關訓練,增加一些小綜合訓練;A級學生主要加強閱讀訓練,重點放在知識遷移、語言感悟、寫作表達等能力的提升上。
四、分層輔導
1.堅持群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群體輔導主要面向B級學生,以鞏固學習目標為目的,針對課堂上大多數同學存在的共性問題、疑難點問題,仔細加以解決。個別輔導因人數較少,主要是兼顧A級生和C級生,分別給他們“開小灶”。如A級學生主要針對答題思路、解題技巧、語言表述等問題進行點撥,C級學生側重書寫習慣,錯別字矯正,文言文的課下注解等雙基落實。
2.堅持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
教師在課堂上主要針對共性輔導,進行個別點撥。課堂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在課外及時解決。當然,教師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課堂上,還要充分發揮兵教兵的優勢,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C級問題,是完全可以放手讓A級學生代勞的。
五、分層評價
良好的方法是正確解決問題的保證,是確保少走彎路的捷徑。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唯有特別注重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讀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樣去讀、怎樣去寫。對于這個‘怎樣’,如果沒能切實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給學生日常授課和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白他們要去讀的是什么,要有明確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標要明確,還要明白怎么去讀,怎么去理解。對于不同題材的文章,它們有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語言風格,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脈絡。不同的作者在寫相同體裁的文章時也會因為個人文學修養、意趣愛好、側重習慣等的不一樣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寫作習慣和突出的語言文字風格等。
在給學生授課和指導時,要引導學生精細閱讀,逐漸去發現這些差異和不同,以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分類,以提高其學習能力。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記敘文時,首先要引領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旨,重點去品味敘述部分和議論抒情敘述部分。一般來說,初中學段學生所接觸到的議論文,其論點往往出現在句首或句尾。但偶爾也有出現在句中的,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不能因為一般性特征而湮沒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論。學習說明文時要仔細分析其課文內容,明確課文的說明對象,找出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并根據關鍵字詞句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體裁文章不同的知識點去進行有針對性的歸納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總結新的知識點,以循序漸進式地提高現代文學習和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是關鍵。
二、鼓勵學生適度擴大閱讀視野,涉獵課外美文,加大閱讀量,進行閱讀量的積累和閱讀分析
能力的有效訓練語文課程標準規定:“應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課外讀物,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260萬字”。語文這一門課程的特點是其閱讀量積累量是沒有限度的,是沒有上限的。從古自今,沒有哪一個大文學家敢說自己讀盡了天下書,識盡了天下字。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也是積淀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閱讀是積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閱讀材料內化為自己閱讀能力的關鍵步驟和必須方法。我們應該鼓勵新生代學生放寬視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學好教材里面的課文之外,還要廣泛涉獵那些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讀物和文章。在選取閱讀材料時,要注意選擇那些符合初中學生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的讀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細選擇,要挑選出那些能激發學生正義感和有助于培養學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經》里面也說:“九層高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長期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課外閱讀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起了強化和促進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符合法度,顯然跟吸收密切相關。”無論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是針對語文考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當今時代賦予當今語文教師語文教學工作的重任。
三、問題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具體措施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首要任務是精心設疑,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著手去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初中課本所選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優秀作品,在詞語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此為學習的典范,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在知識積累之余深化文意認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馮驥才的《珍珠鳥》、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等佳文中,詞句運用寫作技巧無一不蘊藏著作者無限寓意、深情,教師可在學生掌握字詞、句子的基礎上,設置與課文寫作背景、引申含義、留白手法等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逐一思考、解答,進行知識的拓展訓練。其次是逐步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分析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即教師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時應作出具體的思路解析,對學生的優缺點要有所掌握,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加以引導,詳細說明該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慮,如何考慮以及注意事項等。再者是增進交流,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分析,確定教學中應著力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去分析、探究,進而自己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發現的問題得到解決,還要對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2.注意事項據筆者教學經驗,建議采用上述以問題為基礎的互動式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提前計劃,即在計劃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基礎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規劃,并將該教學方法融入到整體教學計劃之中,從而妥善分配課時。二是設計新教案,即教師先要全面加強對此教學方法的學習,積極借鑒以往教學案例,并對此展開縱深層的研究、分析,學習相關教學技巧與經驗,在已有的教案基礎上創新。三是充分教課準備,即在課堂開始前,教師應大致介紹本堂課采用的教學法的概念、作用和意義,使學生能夠對問題式教學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備課,即根據課標要求選擇應實施互動教學的章節,結合知識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并于課后調查此種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五是將課堂提問設置為開放性。語文學科并不像數學、物理,有固定的解題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將語文問答設作開放性的答題方式,能讓學生自由發揮,使想象力和聯想力得以充分鍛煉。以筆者教學經驗總結,在解答開放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常會有更多嘗試性的思考,能緊扣文章主旨,進一步深化對文本內涵的認知。
3.效果分析采取問題式教學法,結果顯示,學生“睡覺不聽課、聽講但不互動、聽講且參與互動、積極提問與考試成績”等課堂指標調查結果均優于傳統教學法授課的學生,同時,對于語文能力的培養與學習興趣的調動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由此,說明了問題式教學法對學生課堂表現、提升學習成績等改善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