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8 17:04: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照相館社會實踐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思想品德 教學 有效性 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6-0167-01
2011年新修訂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課是從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根據《課程標準》的規定,組織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時,就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本文結合蘇人版思想品德《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依照《課程標準》要求,有效組織和實施思想品德課堂教學。
1 引入課題要精彩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會帶來疲倦,處于疲倦狀態下的大腦,是很難有效吸取知識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的材料,創設出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精彩的開頭,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
在《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如下情境:“星期六,你獨自一人在家,這時有人敲門,來人自稱是上門檢查電路的,要求你開門,你怎么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學生在生活中極有可能遇到。當看到這一問題時,學生立即被上述問題所吸引,并自主與同桌討論、交流并提供了諸如“告訴他我家大人不在家,不能開門”、“打電話告訴鄰居,請求鄰居幫助”等方式。教師由此順利引入青少年自我保護的課題。
2 講授新課要創設生活化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既學校”。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生活。教學的過程就是把生活中的經驗,生活中存在的現象通過分析歸納上升到理論知識,再讓學生用理論知識指導日常生活。通過教學情境讓學生去體驗,體驗可以增強教育的說服力,讓學生在感受中獲得認識。
為了順利進行新課教學,筆者設置如下情境來解決青少年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教學。
情境一:“一天,當你行走在路上,忽然發現前面有3個可疑男子跟蹤一位燒香的老太太準備行竊。一名男子手已經伸到老太太包里了。這位你走在后面,看見小偷在偷錢……。”
生活化的情境中給學生留有思考、想象和發揮的空間,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中,思維碰撞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并由此總結出學會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第一點:要冷靜、沉著、機智,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佳方法,以保護生命為第一原則。
情境二:“一天,年僅15歲的戶口在天寧區的小娟在媽媽的陪同下到位于鐘樓區的“藝苑”照相館拍了幾張藝術照,拍的效果非常好,曉紅也很滿意。可幾天后,小娟的同學發現,小娟的藝術照在“藝苑”照相館的櫥窗里展出了。小娟知道后,非常生氣……。”學生討論和交流后,得出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第二個知識點:面對不法侵害,忍讓與報復都不可取。維護合法權利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打官司”就是一種重要方式。并引導學生探討和了解“打官司”的一些常識性知識,這樣既學習了書本知識,又了解了法律訴訟常識,給學生今后的用法維權提供了法律基礎。
情境三:“人已經死了,沒呼吸了,警察快來!”1月21日,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江北區某網吧內,一名男子被砍死。因事關重大,江北區交巡警、雨花村派出所、該區刑警支隊都派人前往。不僅如此,報警人還撥打了該區文化執法隊、各大媒體熱線,一樁“命案”就這樣被炒得沸沸揚揚。上百名民警趕到網吧時,發現這里風平浪靜,秩序井然。見大批警察趕來,網吧老板著實嚇了一跳。
警方調查發現:該不實信息由曾經在網吧暑期打工的17歲青年楊某散布。因為該網吧發工資時楊某被老板無故扣了800元。”讓學生評析楊某的做法。在交流后得出依法進行自我保護的第三個知識點: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未成年人在進行自我保護的時候,不得以自我保護為借口,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3 反饋練習要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