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爱,揉胸吃奶动态图,高清日韩一区二区,主人~别揉了~屁股~啊~嗯,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欧美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黄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學課程

大學課程

時間:2022-07-12 19:32: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課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學課程

第1篇

社區大學課程主要有三種研發模式。

(一)政府委托當地大學研發的學術性課程

學術型課程是各地政府委托當地的高校和學術人員,依據其已有的課程編制,進行針對當地社區學習特征的進一步研發的結果。學術性課程的主要內容是適當擴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著眼于知識的自由和解放,從而達到培養學習者思考分析與理性判斷能力的目的。學術性課程的開設須要依托當地高校的配合和投入,研發此類課程也需要和當地社區特點相結合,課程研制的過程中需要征詢和調研當地社區學習狀況。學術性課程研制依托鮮明,但是須要和當地學習狀況結合,研制不容易落到實處,要契合社區學習者自身發展和需要是這類課程在社區學習中心適用重要突破的難處。

(二)政府委托當地社團研發的社團服務性課程

社團課程是政府委托當地社團,依據其活動內涵和基本服務內容,結合地方社團活動特色,針對當地社區學習特征進一步研發的結果。社團課程主要內容是培育公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和修養。社團課程的目的在于引領學習者參與公共事務,面對當前社會現實問題,引發學習者深度思考和體驗,發展其對人的社會關懷及人文情懷。社團性課程多以培養學習者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能力、修養,這類課程的運行需要學習者參與實在社團服務活動,其組織化意涵十分鮮明,因此,建立良好的課程執行制度和支持系統十分重要。

(三)政府整合當地資源研發的生活藝能性課程

生活藝能性課程是政府整合當地課程資源,集聚當地藝能人士,依據當地民眾生活狀況和基本需求而開發研制的結果。生活藝能性課程注重學習者生活的層面,其目標在于增進學習者生活知識視域,開拓生活感悟,健全生活知能,提升生活品質,升華生活價值觀感。生活藝能性課程門類繁多,開設形式靈活多樣,課程研發周期短,內容豐富多彩,有些已經形成頗具規模的課程超市。生活藝能課程的研發多依賴施教者個體特征,其特色較為明顯,研發過程也多是課程實施過程的反思和總結,相對前兩類課程的研制,生活藝能性課程有不成熟的一面,須要不斷修正。

二、社區大學課程的編制

臺灣社區大學下設各類分區學習中心,其課程的編制概括如下。

(一)數字化資源中心

1.地方特色數字化發展課程。依照地方特色的數字化經營,選擇經濟面、文化面、教育面、藝術面等編制課程。2.數字化信息課程。依據民眾學習興趣及當地的學習程度,規劃民眾數字化信息課程進度。3.日常開放應用引導課程。成立專責管理委員會,并公布開放時間,定期維修設備,開放并為民眾使用。

(二)高校附屬社區學習中心

1.規劃學術性課程。高校已有編列的較成熟的學術性課程,課程涵蓋自然學科、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的全方面。2.非規劃學術性課程。源自社區的宗教、社區、媒體、學術界等的學術性課程,課程涵蓋各類專業領域學科的全方面。3.推廣課程。高校課程資源向社區的推廣,高校教師向社區推廣自己的課程,課程涵蓋高校特色課程和地方特色課程的各方面。

(三)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

1.社區地方特色課程。結合當地產業、文化或農產?品等特色,發展當地特色課程,如虱目魚丸網路行銷課程、花草植物栽種與認識等課程。2.民眾興趣課程。調查社區居民感興趣之課程或依據學員特性規劃合適的課程,包含養生課程、烘焙課程、簡易資訊課程等。

(四)樂齡學習中心

1.中心特色課程。結合當地產業、文化、藝術、自然環境等特色,發展為樂齡學習中心特色課程。2.政策宣導課程。預防及宣導老人心理問題、用藥安全、消費保護、交通安全、性別平等、祖孫代間互動等課程。3.基礎生活課程。包括活躍老化基本觀念、高齡社會趨勢、終身學習、退休準備教育、健康老年等課程。4.興趣休閑課程。依照學員學習特性規劃,包括信息科技、藝術教育、養生運動、成立劇團、古跡巡禮、生態保育、文化傳承、產業創新等課程。5.貢獻服務課程。包括樂齡志工成長、方案規劃、服務學習、技藝傳授、中高齡人力運用、自主學習團體經營等課程。

(五)外來人員學習中心

1.家庭教育課程。包括親職教育、子職教育、性別教育、婚姻教育、失親教育、倫理教育及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等課程。2.多元文化學習課程。包括外籍配偶母國語言學習課程,閩南語、客語等鄉土語言課程,外籍配偶母國文化節慶課程,當地文化節慶課程,相關文化宣導課程。3.技能輔導課程。各中心依照其設備、師資專長等資源與優勢特色,迎合外來人員需求規劃其生活技能所需要的學習課程,如:考駕照前之學習輔導、簡易烹飪、美容美發、彩繪指甲等課程。4.人文藝術特色活動課程。依照當地人文藝術特色,配合外來人員教育推廣,彈性規劃各類活動課程。5.人力資源培育課程。為使外來人員能長遠具備勞動能力和素養從而規劃開設的人力培育課程。6.政策宣導課程。如用藥安全、交通安全、反毒教育、愛滋病防治、消費者保護、反詐騙、性別平等等課程。

除以上課程編制外,社區大學還會依照選課人數研發和開設新的生活藝能課程和休閑課程,每年都會不斷有新的課程進入課程編制。

三、社區大學課程的實施

(一)在地就近學習,劃片分班實施課程

地方政府規劃社區大學在社區分設課程教學點,場地多選擇臨近的中小學,發展跨越地界的課程服務,不僅設計融入鄉村文化及城市特色的課程,也和中小學校本課程相結合,就近共享課程資源。社區學習中心秉持“學習送上門”的精神,拓展課程服務,讓社區居民不分經濟階層、生活型態、居住區域遠近都能享受社區學習中心的課程資源,不僅將分班視?學習據點的延伸,更以“學習在地、在地學習”的精神,發展當地的特色課程,透過居民學習意愿及相關資料的訪查,協助社區辦理社區活動、參與公共事務、開設社區相關課程,營造一個學習型的社區。

(二)連結當地社會發展,發展更具本土特色的學程

為了深化課程和當地社會現實生活的聯接,地方政府發起討論探究課程社會化、生活化的實際做法,首先從課程專案的內容體系修正,鼓勵教師從課程位置思考如何與在地文化特色結合,如何規劃參與式的策展活動,讓課程實施展現力量。政府鼓勵課程內容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加強對在地文化創新、環境美學再造、文創產業研發、資訊素養普及工作等等的關照。

(三)以“課程公共化”為導向,成立“教與學”陪伴小組

“課程公共化”強調課程的公用性、公益性和公效性的內在意涵,在課程的實施現場,師生平等的以對話的形態合作學習,課程實施不僅僅展現知識力量,更促成才能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進而推動社會改革,逐漸形成學習者的“公共性格”,從而逐漸引出知識、現實和人我關系的體驗,這是教育者與學習者公共經驗的多維交流。

(四)走出教室,走入社區,成立“自主性社團”

臺灣社區大學的課程實施跳脫純粹的個人的學習視野,學習與社區實習服務相結合,走出教室,走入社區,認識當地實情。社區實習服務表現為師生同學共享,共同面對現實課題,如一起打造社區花園、彩繪、木工、設計社區宣傳等。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課程實施者為學員量身打造體驗課程過程,引領師生共學參與,實踐“邊學邊玩,邊做邊學”,最后達到自主性課程體驗的學習效果。

四、社區大學的課程管理

(一)課程規劃

社區大學均為自主辦學,社區大學采用學分制,學員年滿18歲即可進修,修業不設年限,學員只須修滿社區大學規定的學分數,即可由縣市政府與該社區大學核發四年制大學畢業證書,如修完兩年學分數,也可核發兩年制社區大學結業證書。社區大學課程的特色,即是所有的課程均為選修課,由教育局核準課程庫資源,各社區大學可根據課程庫資源自主開課。社區大學也可以自發研制新課程,并通告縣市教育局備案以備納入課程庫。學員選課藉由學員自身能力是否能通過修課要求來判斷學習水平,一切都由學員自己決斷。

(二)課程組織

社區大學聘任教師采用提名制和核準制,社區大學有自己的校務會,有權提名校內外合適的專業人士為教師,由于課程越來越多,新課程教師也一般采用自薦的方式提請校務會審核自己的新課程,經校務會議核準,社區大學聘任提名人選擔任課程教師。社區大學開課時間比照正規大學學制,分為春季課程班、秋季課程班,暑期課程班,開課時長多數是18周,授課和活動相結合,開課形式靈活多樣。

(三)課程評價

每門課程設課程小組長協助規劃執行本課程,課程小組長作日常考察及記錄,負責考勤,負責填寫綜合考評成績單及缺曠課統計表,送授課教師作為學期成績核算的依據。授課教師根據學生出缺席、學習態度、執行成果,并參考課程小組長的督考紀錄評定成績,再結合該學期進行的社區服務活動成績、進行成績總評。成績評定后送社區大學注冊組登記。每門課程的教師也會在課程結束后給予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細節寫一份詳盡的反思心得,以最為對本課程的修正和善化。社區大學也會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檢驗課程執行的效果,并形成結論備案,以進行課程精減的依據。

(四)經費管理

第2篇

第一類是選課前覺得可能有興趣,上課后卻發現非常枯燥,聽得昏昏欲睡。但我一點都不后悔花時間選這些課,因為這樣的嘗試會讓人生的選擇更少些。

第二類課程是上了就愛不釋手的課程。這感覺特別好,但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選了那么多不喜歡的課之后,才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計算機相關的課程。

第三類課程學的時候很感興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沒關系,就像喬布斯所說的,這都是人生中積累的點點滴滴,也許未來有一天,你會把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比如,當時我發現自己對哲學很有興趣,但并不想做哲學家。雖然沒有直接的用途,但哲學類的課程教會我如何思考,這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

對于第一種課程,直接丟掉;對于第二種課程,馬上去追隨;對于第三種,先留著,以后總歸會把它串聯起來。

在大學期間,還必須學會三種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第一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是自學的能力。在大學4年,要學會從一個被填充知識的人,變為自學知識的人。不能只會背誦,還必須要有理解的能力――這包括舉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無師自通的能力,等等。

該怎樣培養自學能力?很簡單,你必須學會問“為什么”。

第二種能力是從理論到實踐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論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用。這需要在學習時多問一個問題――“有什么用”。我女兒小時候非常不喜歡數學,覺得像指數之類的東西沒有實際用處。直到有一天,我問她:“如果有100元存在銀行,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會有多少錢?”當她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時候,她突然對數學有興趣了。

第三種能力是批判式思維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要學會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問題。每碰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不但要學會問“為什么”,還要學會問“為什么不”。

第3篇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科教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專業知識傳輸,而是對知識、素質、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化學學科作為一門中心科學與應用型科學,與物理學、材料學、生命科學等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已成為許多高校非化學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通過《大學化學》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必需的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運用化學的理論、觀點、方法審視公眾關注的材料、能源、環境保護、生命科學、國防、醫藥衛生、資源利用等熱點問題。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加強大學化學課程教育,培養具有一定化學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學生是非常必要的。它順應了教學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拓寬學生的人生發展道路。而《大學化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如何盡可能的調動所有有益教學的因素,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為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服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關心的問題。在此背景下,許多高校針對《大學化學》課程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包括從教學內容、考試模式、活力課堂建設和實驗教學等方面進行的教學改革,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本文將針對我校材料專業的《大學化學》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等特點,結合多年的高校一線教師的授課經驗,就大學化學課程設計、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教學思考,淺談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大學化學》課程教學質量。

二、前沿問題

大學化學是一門中心性和實用性的學科,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基礎課,是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課程。國內各高校根據不同的非化學專業的需要開設的基礎化學課程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大學化學(或普通化學、應用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及相關實驗課程等。因此《大學化學》這類課程的開設目的,并不是培養化學家,而是旨在使相關專業的學生對化學學科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化學領域內必需的基礎知識,為后續課程和各自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與化學專業的化學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應根據授課對象的專業背景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和調整,使其能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到所學內容能為其所用,從而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非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既要掌握豐富的化學科學知識,涉獵有關化學的前沿領域和歷史動態,掌握與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有關的各專業學科的相關知識,學習任務相對教重。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大學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有限的教學時間把學生教好,是每位大學化學老師要面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現有的該課程設置在各大高校中主要是理論課,而無配套實驗。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化學化工專業學生將化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為數不多的途徑之一,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實際情況是,大學化學課程學時通常較少,根本無法開展實驗教學。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上諸多問題都是現在化學課程開展中的不利方面,因此大學化學課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學過程的思考

非化學專業與化學專業的化學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任課教師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時應十分明確教學目的和任務,在進行教學時應根據授課對象的培養目標及專業背景等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和調整。既能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綜合提高,又能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提供一定基礎。因此面向非化學專業的大學化學課程重點在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注重對整體化學體系的把握和觀察,而不是僅局限于某個理論的詳盡解釋或某一復雜化學問題的計算等,在給學生們提供基礎理論知識之時要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及前沿動態。本文認為:“突出重點”、“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為達到非化學專業的《大學化學》教學模式改革目標的有效途徑。具體內容如下:

1.突出重點,適當把握及精選《大學化學》教學內容大學化學課程的內容選自四大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內容多、滲透性強,這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對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此外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可以說它既是一門基本理論學科,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內容上,如果試圖全面詳盡給學生提供化學各學科基礎知識及嚴謹理論計算,很容易使非化學專業的學生進入一種“云深不知處”的學習狀態,對于并非立志從事化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還沒領略到化學之美就只被鋪天蓋地的化學知識給掩埋了,給學生的印象也就成了知識的堆砌。這時何談學習的樂趣及動力呢?因此應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及人才培養的目標,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作相應的調整。筆者所處的化學教學是面向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學生開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大學化學的基本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取舍,包括調整后的內容能使得學生可以整體把握大學化學的學科脈絡,但對某些復雜的化學計算部分,比如化學平衡的各種計算,進行了淡化處理,引入前沿科技或應用領域時加強與后續課程的銜接和聯系,介紹一些現代化學的前沿領域或教師本人的科研課題,并適當圍繞智能材料、納米材料、液晶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光電轉換材料等新材料的結構性能及應用進行闡述。以此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方法是促使教學內容內化為學生素質的手段,起著導向、中介和內化的作用,不同的課程內容要和相應的教學方法匹配對應,才能相得益彰。近年來各高校通過開展討論,推行多媒體教學和啟發式、講座式教學,教學效果有所提高。在本人的教學過程中,通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例如物質結構基礎這部分內容較抽象,往往多引用模型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為主。例如元素和化合物性質這部分,因為大多學生高中時學過相關知識,因此可以由學生自學,組織課堂討論,教師引導答疑。例如表征體系混亂度的“狀態函數—熵”時,多延伸舉例各種體系從有序到無序的傾向性案例,利用認知心理中用已知經驗去理解未知事件的心理行為,幫助學生們快速拉近與新知識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從而深刻理解該部分概念。在教學的同時不要拘泥于原有框架,應鼓勵學生有新思想和新見解,培養學生開拓未知領域的興趣,也有利于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3.注重實踐,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創新技能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學科的魅力在于其生動及復雜多變,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及生動感。通過實驗可以把書本學習中的復雜科學理論和嚴謹的化學語言進行生動再現及驗證,同時實驗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動手機會。具體實施中,應增加該類課程中的實驗學時,利用各自學校的化學實驗室為學生們提供實驗條件。相應設計配套實驗內容,包括基礎實驗、綜合實驗、開放性實驗。基礎實驗和綜合實驗面向全體學生開放,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基本實驗技能訓練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加深對理論教學的理解。開放性試驗面向部分學生開放,主要形式以學生自學和獨立實驗為主、教師輔導為輔,鼓勵他們勇于探索與創新,主要是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對于非化學專業學生們來說,受條件制約,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做。但實驗教學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改變教學模式,帶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內容中封閉被動的模式,向開放型、主動性模式轉變,都具有極大的作用。

四、小結

第4篇

【關鍵詞】合作辦學 數學教學 課程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9(a)-0080-01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和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歷來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教育功能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程的應變能力。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國際化,我國高等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得到了飛速發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合作辦學的國際化特點,為我國現行教育體系與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探索適應國際合作性高等教育的新型課程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擺在高等教育教學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在中南大學與澳大利亞合作辦學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作為重要基礎理論課大學數學的教學過程,探索出了一套結合中外雙方優勢的課程模式與教學方法,并進行了教學實踐。

1 合作班大學數學課程模式的研究

課程模式是指在課程發展過程中,根據某種思想和理論,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制定教學評價原則而形成的一種形式系統。課程模式的選擇不僅決定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決定人才的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課程模式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手段,為了實現中外合作辦學的目標,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課程模式。我校材料專業中澳合作班的大學數學課程采用的是國外大學數學課程的本土化開發,并進行了創新。本項目引進了國外,特別是澳大利亞的大學數學課程資源,并加以整合,改進與擴充創新,形成了一套本項目特有的大學數學課程教學體系。

1.1 教學指導手冊

我們參考澳大利亞相應課程的做法,為大學數學課程編寫了教學指導手冊(Study Guide),其中的內容包括:教學計劃,每周的教學內容大綱,課后練習,教材及參考書籍,補充材料,大作業,以及考試安排和評分考核標準,還有考試樣卷等。教學手冊的內容基本上概括了本門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原則上按照手冊的指導進行。

1.2 合作班大學數學課程體系

大學數學課程體系是實現中外合作辦學數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和保障,課程體系是此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此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因此,作為中外合作辦學類型應構建相應的為其培養目標服務的課程體系。首先是以創新能力為本位選擇大學數學課程內容,而“創新能力本位”則強調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其次是以具有國際競爭力為主線構建大學數學課程體系。大學數學課程體系是根據強調創新能力培養,將微積分、線性代數、空間幾何、概率統計、應用數學模型、計算機方法等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按模塊優化組合成一種的課程體系、該體系課程設置模塊化;教學內容整體優化;滲透現代數學思想與觀點,加強應用性與實踐性。

2 合作班大學數學教育的培養目標研究

培養目標是教育中最基本和核心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工作就沒有方向,更談不上質量和評價等。因此,培養目標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于數學教育也同樣如此,我們研究合作班的大學數學教育,也必須從培養目標的研究開始。中外合作班的大學數學教學目標主要有三方面:語言目標,數學知識目標和英語思維目標。結合這三者,其根本目標是:培養既精通英語,又有專業特長“的國際化人才。

3 合作班大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啟發式,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加大課堂信息量,主要采用雙語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采用全英文的精品電子課件,課堂講述內容則穿插使用英語。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循序漸進,逐步加大英語的使用量,課外讓學生逐步使用英語解答習題,使用英語批改作業,最后用英語命題考試。中澳合作班的大學數學教學最顯著的特征表現在教學語言上。在教學過程中,大學數學課程主要采用的是雙語教學,基本上以英語為主。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是學生能夠在熟悉專業英語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數學教學內容。經過一段雙語教學后,逐步過渡到全英語教學方式。這種模式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完全模擬國外的教學語言環境,學生在實踐中很大幅度的提高了日常英語以及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實踐效果表明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即使到了國外,也能很好地適應專業課程的學習。

4 合作班大學數學輔助教學文件研究與開發

制作了適合合作辦學特色的大學數學教學大綱,授課計劃等。

參考文獻

[1] 劉碧玉,韓旭里,秦宣云,周英告,李軍英,工科數學課程體系.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工科數學.2000,16(6):47-49.

[2] 劉碧玉,李學全,劉建華,實踐課程的模式和目標實現,工科數學,2001,17(4):81-83.

第5篇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對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提出更高要求,明確大學音樂類課程要加強對學生音樂水平和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推動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與新時代與時俱進的發展。為進一步提升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性,需要加強對新媒體的運用,充分發揮出新媒體的教育功能和價值,促進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資源和內容的不斷豐富,讓新媒體時代的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更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

在傳統教育體制中,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還存在很多弊端與不足,為更好對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及將現代教育體制中素質教育全面落實到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中,就必須結合新媒體時代的教學優勢和特點,加強對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讓新媒體時代的教學作用和優勢,更好帶動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新媒體時代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的特點

第一,實現數字化教學方式,推動傳統大學英語類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在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中,不同虛擬的音樂是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存在是媒體中的,將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與新媒體相結合,有利于打破傳統音樂受空間限制和客體時間限制的教學局限性,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或者網絡與學生進行實時的音樂知識傳播和教學,也能夠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不斷豐富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內容,將各種各樣的音樂素材分享給學生,以此來達到豐富教學資源的目的和作用。與此同時,傳統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主要以傳輸音樂藝術和相關作品內容為主,忽略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最終導致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更好實現對學生的多方面培養。而新媒體時代的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可以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通過手機就可以學習儲存在主機中的音樂作品,而且能夠通過信息化技術,搜索網絡中多種多樣的音樂材料和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音樂課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學生學習的知識面。第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音樂作品的傳播不僅能夠通過聲音媒介,也能在網絡平臺和網絡環境中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的媒介傳播,促進音樂作品感染力的增強。并且在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中,結合新媒體時代的教學優勢和作用,也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良好的音樂互動和交流,轉變傳統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缺乏與學生有效溝通和互動的教學方式,進而有效促進大學音樂類課程信息傳播的雙向性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將所遇到的問題和不理解的音樂類課程教學內容,通過新媒體平臺向教師進行反饋,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疑難問題,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解答,從而有效促進大學音樂類教學質量的提高,激發學生通過新媒體進行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在新媒體平臺徹底打開心扉,不斷收獲更多的音樂知識和學習內容,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三,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給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中的器樂教學、音樂欣賞教學等帶來很大機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新媒體時代下的計算機軟件,對學生進行器樂的模擬教學,并且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下載軟件就可以進行靈活性和自主性的學習,轉變以往教師通過自身演示,來對學生進行器樂教學和音樂欣賞教學的方式,從而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隨時隨地的學習。如此一來,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音樂類課程學習的魅力,增強學生在音樂類課程學習方面的綜合素養和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創新與發展。

二、新媒體時代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氣氛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最主要的是要結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充分落實素質教育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加強傳統教學方式與新媒體的結合,進而在先進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全面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而且在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中,學校和教師還要加大對新媒體設備的投入力度,不斷豐富相關教學的基礎設施,還要為學生營造良好音樂教學氣氛,從而充分突出靈活性和多樣性的新媒體時代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特征。與此同時,為進一步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還要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加強與學生之間的音樂對話與交流,增強學生對音樂知識技巧的全面理解,讓學生在音樂類課程教學中,更好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中國好聲音》音樂節目進行觀賞的基礎上,為更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則教師可以在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采用這一模式,與學生之間進行音樂作品的剖析和交流,并且通過新媒體為學生收集更多豐富多樣的音樂作品,增強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化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樂器演奏和音樂節奏產生深刻認知,進而全面提升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的質量和效益,也可以促進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的與時俱進發展。

(二)積極整合音樂類教學信息新媒體具有整合音樂教學信息的功能,所以,教師要充分結合新媒體教學優勢和特點,加強對學生音樂教學信息和學習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實現對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使音樂類課程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開展。同時,積極整合音樂類教學信息,也有利于通過豐富多樣的音樂類教學內容,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讓教學內容更好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相一致,全面促進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黃河大合唱》這首聲樂作品時,為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學生對聲樂作品中相關器樂的了解,則需要教師充分結合新媒體時代的教學方式,通過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收集多種多樣音樂類教學方式,轉變以往以教師講解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比如,將新媒體平臺中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聲唱法等作品的表達,以視頻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分享給學生,進而加強學生對不同音樂資源信息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在對各種聲音知識學習與了解的過程中,增強對大學音樂類課程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新媒體開展實踐活動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需要教師結合新媒體積極開展相關實踐活動,不斷培養學生實踐活動中的音樂能力和綜合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音樂藝術的學習當中。例如,教師在教學音樂類課程中音樂表演相關知識時,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先是通過新媒體向學生講解音樂表演相關知識,或者以視頻的方式分享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然后,教師可以結合新媒體為學生舉辦小型音樂表演會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小型音樂表演會,增強自身對音樂教學內容和音樂表演的感悟,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促進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結語

總之,在新媒體時展過程中,大學音樂類課程教學改革要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特點,加強傳統教學方式與新媒體教學方式的結合,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6篇

1改變課程定位

高職高專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上直接就明確了要以職業技能為主,以就業為導向,以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作為學校培養目標。這樣的培養目標促使了高職高專院校在大學課程的設置上往往重視技能性的課程,而輕視人文性的課程,尤其是工科學校在課程的設置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因此大學語文這門課在很多高校里一直是作為公共課來設置,甚至于有些院校還把它作為一門選修課來設置,學生想選就選,不想選就不選。而事實上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不僅在文化層次上要差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在人文素養上也往往是落后一截。這時學生再以公共課、選修課的態度來對待大學語文,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就更難以得到正確的引導。事實上每一個非中文專業的大學生都應學學語文課程,學生不應以選修課、公共課的態度來對待。學校在設置這門課程時應列入必修課程,從宏觀上首先確立它的地位,重視它的作用,才能使學生和老師在思想上重視這門課程,便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2技能和人文并重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學習精力主要是放在專業技能的培養上,尤其是理工科類學生。所以我們為了培養全面性人才,應針對他們多開設文史哲方向的輔助課程,便于大學語文的消化吸收。大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也應以文學審美為主,以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完善、修養的培養作為學習要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的大學教育不應該培養學歷高、文化低,知識多、素養差的“半成品”。我們培養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職業所需的技能,也需要掌握為人處世的法則。這樣當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時才能真正的適應自己的社會角色,懂得如何生活,學會正確的活著。另一方面,大學語文課雖然重視人文性教育,但絕不是對技能教育的忽視或者不進行技能培養。大學生在自己的專業課程上可以學習掌握本專業技能,而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里也能學得某些未來職業所必備的技能。實際上在語文的教學里除了有人文素養的陶冶,還會穿插了部分技能訓練。比如在寫作這一部分,其實就是對學生將來的職業技能進行訓練。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可避免地會寫工作情況匯報等類型的應用文,大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能有效地提高他們這方面的能力。而作為授課老師還可以在教學里適當地進行人文和技能的雙結合,比如寫讀后感既能培養文學素養,還能提高寫作技能。總體上,人文素養的提高有利于職業技能的完善,職業技能的充實體現了個人素養的水平,二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

3改變教學方法

大學語文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往往比較傳統,少有革新。比如在講解作品這一部分,一般是按照作家簡介、作品賞析、作家總結三個步驟進行,這種教學方法比較古板老套單一。所以學生久而久之會產生審美疲勞,逐漸失去學習熱情。因此大學語文教師在講授中可以多運用幾種方法穿行,使大學語文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現在高校里基本都實現了多媒體教學,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來豐富教學。比如講解詩歌的時候播放一些朗誦的錄音,讓學生從聽的過程里感悟詩歌的情感、意境,然后再讓學生自己模仿錄音去朗讀作品。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教師從頭講到尾過于單一的缺點,也能使學生更能身臨其境地感受詩歌之美。再比如講解小說的時候,由于長篇小說很長,有不少學生并沒有讀過原著,所以大學語文課本里小說節選的部分還不足以使學生深入了解作品信息,這時老師就可以播放一些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一方面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使學生迅速掌握小說內容,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對小說的人物有了感性的認識。此外針對不同系別的學生,在課堂上還可以調動他們的專業特色以豐富教學,比如美術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完全可以讓他們根據詩歌內容、詩歌意境畫上一幅生動的畫。而音樂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將某些詩句、小說改編成歌曲。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突出了他們的專業特色,還加深了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印象,避免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堂”現象,可以說是一舉多得。以上只是借助外在手段來豐富大學語文教學,而在實際教學里更多的還是要借助教師自己的方法來豐富教學。比如在講解過程里可以穿插使用比較法、體驗法、聯系法、探索法等方法。如將多個作家進行對比,或者將多個作品進行對比,甚至進行古今對比,中外聯系,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使學生溫故知新,既學習了新的作品,又不忘以往學過的知識,有利于加深學生的文學素養。另外,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這一部分時,向老師反映學習起來很吃力。因為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是文言文,有些字詞學生不認識,語句也看不懂,很難理解作品內容,更難以對這部分作品產生興趣。而目前全社會都處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潮里,作為大學語文老師,必須要有耐心地去引導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想方設法使同學們對這部分作品感興趣。比如可以給他們講講古代人的生活,吃飯穿衣出行禮儀等等,使學生對古人的生活狀態有一個稍微感性點的認識。然后再聯系作品給學生分析作家的生活狀態,思想狀況,寫作背景,這樣就有利于使學生把興趣轉移到要學習的作品里去。

4調整教學重點

為了提高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除了可以改變教學方法以外,還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重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調整教學內容,第二是增強學生實踐。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里,很多教材在選取作品時基本上是以中國文學為主,外國文學為輔,古代文學為主,現當代文學為輔來設置講授內容的。所以我們很多老師在教學里也是主講古代部分,略講現代部分,主講中國文學,略講外國文學。當然這樣的情況也有一定的原因,那就是大學語文課程課時量確實有限。在大部分的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的課時一般都只有32節課左右,課時的壓縮也不可能讓老師在課堂上有太多的發揮,做到面面俱到。盡管課時有限,我們也要盡量使教學內容的涉足面變得寬闊一些。所以我們應改變固有模式,盡可能地做到古代與現代并重,中國與外國齊舉。我們不應把視野局限于某一點,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更為寬廣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培養他們完善的知識體系和人格修為,而不是讓學生只掌握了單一的知識點就大功告成。在這一點上就正如中國古人所說的要兼收并蓄,厚積薄發。此外,在大學語文課程里主要還是老師講授為主,學生實踐的部分很少,甚至沒有。所以我們還應在教學里多加強學生讀、寫的練習,讓學生多讀書,多寫作,以免造成只會空想,不會動筆的結果。比如在課堂上要經常讓學生站起來朗讀文章,既可以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又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再比方說,很多學生現在文體不分,連基本的常用文體都還搞不清楚。一份請假條包含幾十個字但都還說不清楚請假原因,或者一份求職信不能恰當地介紹自己,甚至還錯漏百出。更有甚者,連基本的寫作格式都是錯誤的。還有的同學遇到要寫的作業,通通去網絡上下載抄襲,就算抄好了還存在一大堆錯字。造成這樣局面,不僅僅是大學生在中學里沒有學好語文,還有身為大學語文老師也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所以作為大學語文的教師,在教學里不僅要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還要適當地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適時地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去鍛煉,通過練習發現學生的問題,以此給學生糾錯。

5建立優秀的師資隊伍

目前,從事大學語文教學的老師雖然不少,但是教師水平卻各有差異。有些大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抱著應付的心態來對待,而有些老師是臨時抽調來上這門課,還有的老師是由于剛參加工作不久,以大學語文課程作為跳板,為自己將來轉專業做準備的,總之這支隊伍是良莠不齊的。而擁有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大學語文教師才能使這門課在時代的發展中不被邊緣化,不被拋棄。所以亟需建立起優秀的大學語文師資隊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每位老師都應具有認真踏實的教學態度、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和不斷進取的創新意識。身為大學語文教師,首先要甘于奉獻,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陣地上要站得住、站得久、站得穩。其次,做為通識課,大學語文教師還要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較為全面的專業技能。最后,大學語文教師不能墨守成規,幾十年如一日地按照老套路上課,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了解最新教學動態。比如同校教師之間可以經常交流教學經驗,切磋技藝;又或者多參加學術探討會,與外校教師、專家共同討論取經。這些都有利于開闊眼界,提升教學水平。綜上所述,大學語文課程任重而道遠,需要每個大學語文老師去積極探討,認真學習。為了這門課的延續傳承,更為了培養學生較高的人文素養,我們責無旁貸。

作者:楊慧 單位: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

第7篇

大學化學課程是高等院校面向化學專業和近化學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對于化學專業,大學化學講授的內容主體上和無機化學基本一致,它既要與中學化學內容相銜接,又要為后續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等無機化學、結構化學等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作為面向化學專業新生開設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凸顯出其重要地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用型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科教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輸,而是對知識、素質、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在此背景下,我校大學化學課程組成員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通過不斷深化教學模式改革,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使學生建立對該專業的興趣,為后續課程的開展和學生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奠定良好基礎。本文主要介紹本課題組在大學化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體會,以期為其他院校同類課程的改革提供一些經驗。

一、大學化學課程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改革內容

1.大學化學課程的基本內容。本校大學化學課程總學時112學時,分為兩個學期講授,主要內容包括熱化學、化學動力學基礎、化學平衡、熵和Gibbs函數、酸堿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基礎、原子結構、分子結構、配位化合物和元素化學部分。

2.本課程主要改革內容。①將原有的由單一老師授課模式改變為由一位老師主講,在一些特色知識環節由具有相關知識實際應用背景的老師輔助講授的模式。這樣改革的優點是可以發揮師資優勢(目前本課程組有六位老師承擔大學化學教學工作),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和了解本專業老師的情況;②在課堂教學上每2~3次課設立一次3~5分鐘的學生講授環節,由當堂選擇的一位或兩位同學對自主學習內容的一個知識點進行講授、剖析。目的是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改變平時教學環節中學生對自學內容基本不看、老師考試不考、流于形式的不良狀況;③在整個教學環節,每學期設計2次討論辯論課,學生分組對提前設計的專業拓展知識進行討論辯論。目的是:給學生提供更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鍛煉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的,立足所學,加強小論文書寫環節,營造“研究型”學習氛圍。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及時與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相結合,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⑤課堂講授與自主學習相結合。近幾年來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大了實踐技能課程的比重,相應的理論課學時數有所減少。如何在規定的學時內將課程內容全部講完,是理論課老師遇到的新問題。在本課程授課中,我們采取了課堂講授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在課堂上主要講授重點和難點,而將比較容易自學的內容布置給學生課后學習;⑥改革考核方式。考試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但僅憑借一次期末考試就決定學生成績的好壞是不客觀的。在本門課程考核中我們加大了平時考核的力度,具體比例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70%。平時考核中,除課本作業外,增加課堂討論和作為拓展知識的小論文知識的考核,其中平時成績中課堂作業和考勤占15%,課堂討論占5%,小論文占10%。

二、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

1.全體課程組老師對教學模式進行討論,分析各種教學模式的優缺點,提出適合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單個教學班單一老師授課模式和單個教學班多位老師分章節授課模式的比較和分析討論,本課程組認為前一種模式的主要優點是教授內容比較系統,前后知識點容易銜接,不足之處是教學風格比較單一;后一種模式的主要優點是一年級新生學習一門課就可以接觸到多位專業課老師,享受不同特色的教學風格,不足之處是學生剛從高中邁入大學,自主學習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還不夠強,多個老師輪流上課恐怕學生不太適應,前后知識也可能不容易銜接。綜合考慮認為采用由一位老師主講,在一些特色知識環節由具有相關知識實際應用背景的老師輔助講授的模式比較好。

2. 原來的化學專業和藥學專業對無機化學部分要求掌握的難易程度、內容都有很大區別,實行大類招生后大學化學如何兼顧化學、應用化學和藥學的要求,需要進一步仔細討論。另外大學化學教育是在中學化學內容上的提升,在授課中既要注意與中學知識的銜接,又要防止不必要的內容重復。為此我們組織全體課程組老師共同討論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基本點、重點、難點和知識實際應用的劃分形成統一的意見,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師精講和學生自學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定期開展教學討論和學生調研,對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尋找合理化的解決方案。

3.討論課實施方案。老師提前一個月布置討論課,主要內容包括:①以5~6名同學為一組,全班同學分為六個小組;②每組同學自主選擇一個與所學知識相關的課題,查閱資料,準備講解;③討論課上每個小組15分鐘左右,其中主動講解環節7分鐘,問答環節8分鐘;④每位同學不僅要積極主動講解、回答問題,而且要勤于思考,向其他同學提問;⑤討論課成績總分10分,臺上講解和回答問題6分,臺下向其他組提問4分。分數由同學自主打分評定,每個同學只給其他組同學打分,以全班同學30名全勤為例,A同學的分數由其他組25位同學評定,去掉3個最高分和3個最低分后,取平均值,即為該同學的本堂討論課成績。

三、對大學化學課程教學方式改革的思考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對人才需要的不斷變化,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保持其原有優點的同時,對其不足之處進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無論是什么課程,改革不能是為了改革而改革,或者為了申報課題而進行改革,而是應該實實在在地具有真正的目的和意義。對于改革中遇到的問題,有如下思考:①改革要循序漸進。如在自主學習內容的安排上,不能步子邁得太快。一方面對于剛從高中走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在對新知識的掌握上還是主要依靠老師的傳授,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人都有點惰性,對自主學習的內容即使有一定的考核機制,學生也常常不會和課堂內容一樣用同樣的精力學習。對于為后期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課程奠定基礎的大學化學課程,基礎一定要打好,所以自主學習內容應該適當,特別忌諱為了激發學生的能動性而設置大量自主學習環節;②授課中應重視課本理論知識和學科前沿知識相結合。盡管目前教材追蹤學科新知識較為及時,但是仍然與最新學術發展有一定的時間差。為了學生能及時獲取新的知識,在備課中應注重新知識的補充,授課中注重課本理論與最新學術成果的結合;③授課內容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普通地方高等院校,主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教師在講授大學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多結合當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如環境污染、能源短缺、食品健康等問題與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拓展知識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學有所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④注重師德修養,加強師生互動。良好的師德修養、淵博的知識、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灌輸學生知識的過程中,以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塑造,才能夠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第8篇

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教學是對基礎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的補充和完善。 2007年9月,教育部頒布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之后,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備受關注。尤其是隨著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提高,大學英語教學不再能夠滿足學生對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技能的要求,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成為必然。 然而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多半是以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和取得較為理想的考研英語成績為目標,或者是以提高某種單項語言技能為主,因此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其中包括學生對英美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在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時表達能力較弱,較為集中的表現是口語和寫作能力相對較差。此外,學生對后續課程的開設需求較為廣泛,很難逐一滿足。筆者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遵照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針對大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提出的培養目標,嘗試改革創新,強調素質培養,提倡個性化學習,力求實施更為切實可行的后續課程教學。通過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后續課程需求進行相關調查研究,結合多年英語專業以及非英語專業的教學實踐,嘗試將英美文學作品諸如經典散文及詩歌引入大學英語后續課程中,將英美文學作品賞析作為人文素養課程的一部分,同時兼顧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針對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的培訓,做到將工具性需求課程教學與人文素養課程教學進行有效融合。

詩歌是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我國的專業英語教學中,詩歌教學占據一定比重。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英語閱讀教材《大學英語》第三、四冊中,每一課的練習之后都附有英文小詩一首,供學生欣賞,而教師的輔導方式各不相同。鑒于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大高校對大學英語后續課程的開設越來越重視,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后續課堂中引入詩歌教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下面就如何開展詩歌課堂教學進行探討。

一、詩歌與情感

有關愛情、友情和親情以及描寫父母的詩歌是最容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欣賞的,以美國現代詩人西奧多?羅特克的《爸爸的華爾茲舞》為例:

My Papa’s Waltz

Theodore Roethke

The whisky on your breath

Could make a small boy dizzy;

But I hung on like death:

Such waltzing was not easy.

We romped until the pans

Slid from the kitchen shelf;

My mother’s countenance

Could not unfrown itself.

The hand that held my wrist

Was battered on one knuckle;

At every step you missed

My right ear scraped a buckle.

You beat time on my head

With a palm caked hard by dirt,

Then waltzed me off to bed

Still clinging to your shirt [1].

這首按照傳統格律創作的帶有自傳成份的詩采用抑揚格三音步和交韻,通過生動細膩的細節描寫表達了父子之間深厚而真摯的情感。詩中描述了父親酒醉后同兒子跳華爾茲舞的滑稽可笑的場面:直跳得廚房的鍋從架子上掉下來,母親心煩而眉頭緊鎖;父親每跳錯一個舞步,矮小的兒子的右耳就會狠勁兒地蹭在父親的腰扣環上;父親在兒子頭上打節拍;兒子如此不舒服仍要緊緊抓住父親跳下去,直到被甩到了床上還使勁兒地抓著父親的襯衫不放。詩人的父親勤勞質樸而且生活并不輕松,他的手指曾經斷過,手掌上結了厚厚一層泥巴。他喝了酒之后跟兒子的一通胡鬧反倒讓兒子感到親切而并非討厭,甚至成為詩人一生中難以忘卻的記憶。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欣賞、翻譯這首詩的同時,考慮到他們一定會有相關經歷,即父親與孩子的生活點滴和趣聞軼事,因此可以激發其閱讀和創作熱情,培養用得體地道的語言表達情感和感恩的能力,同時將其他詩人創作的父與子的詩歌一同朗讀,使他們在欣賞和比較的學習過程中仔細體味英文表達的魅力,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了解不同時期和不同詩人的作品風格、社會背景以及創作特點。

二、詩歌與想象力

這里列舉的一首小詩是英國著名詩人羅伯特?赫里克的《這兒安睡著一位漂亮的小孩》:

Here a Pretty Baby Lies

Robert Herrick (1591-1664)

Here a pretty baby lies

Sung asleep with lullabies:

Pray be silent, and not stir

Th’ easy earth that covers her[2].

這是一首很短的墓志銘。學生在朗讀前三行時容易理解為詩人在描述一個熟睡中的嬰兒,搖籃曲伴隨著她進入夢鄉,祈求保持沉默,別去打擾她。然而讀到最后一行 “別碰那覆蓋其上的舒軟塵土,讓她睡得安詳”時,馬上會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想象和詩人想表達的情感大相徑庭,從而給學生強烈的震撼。原來這并不是一個躺在床上安然入睡的嬰兒,而是一個行將入土、躺在棺材中的女嬰。那歌聲不是母親的安眠曲,而是教堂葬禮的悲歌。如果教師能夠更深層次地引導學生,帶著他們用恰當的語氣朗讀這首詩,讓他們去充分領略英語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感,會進一步提高其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力。比如在這首小詩中“lies”和“lullabies”、“stir”和“her”的押韻,使整首詩歌更富于感染力。教師帶領學生仔細閱讀并深刻理解這首小詩的意境,會使其對詩歌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激發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創作熱情,由此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再如英國19世紀著名作家羅伯特?路易斯?斯蒂芬森的《風》:

The Wind

Robert Louis Stevenson

I say you toss the kites high

And blow the birds about the sky;

And all around I heard you pass,

Like ladies’ skirts across the grass ?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

I saw the different things you did,

But always you yourself you hid.

I felt you push, I heard you call,

I could not see yourself at all ?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

O you that are so strong and cold,

O blower, are you young or old?

Are you a beast of field and tree

Or just a stronger child than me?

O wind, a-blowing all day long,

O wind, that sings so loud a song[3]!

這首詩酷似兒歌卻并非簡單的兒歌,似乎是用孩子天真爛漫的口吻在和風對話:你是一頭野獸呢,還是和我差不多的大一點的孩子呢?它采用抑揚格四音步、偶韻、疊句來烘托和渲染氣氛,每一段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意象、多層次的畫面、生動而又口語化的節奏、豐富的想象表現了更為深刻的內涵。

為了將工具性教學和詩歌教學有效融合,教師應注重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高效組織課堂教學。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強調以下諸要素,讓學生在充分理解和欣賞詩歌的同時兼顧五項基本技能的培養。

三、詩歌的題目與背景

題目是一首詩的核心,通常給出相關信息同時告訴學生詩歌的內容。例如,一首題為“Schoolville”的詩很可能是詩人對學校生活的一些感想。再如“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詩人在一個寒冷而寂靜的環境中對生活和人生的一些想法。學生看到 “The Man He Killed” 這個題目時馬上就會想到,這首詩很可能是關于戰爭和謀殺的主題。“Loveliest of Trees, the Cherry Now ”,很可能是詩人由樹林寫到自然進而做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讀詩之前,一定要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猜測其最有可能是關于什么內容的詩歌,這對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思辨能力以及主觀能動性大有裨益。

詩歌的背景對于理解一首詩至關重要。背景能夠烘托氣氛,亦會告訴讀者詩人是在怎樣的一種特定背景和環境下擁有什么樣的心境。下面以美國詩人羅伯特?佛羅斯特的《雪夜停在林邊》為例: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Robert Frost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4].

在這首具有田園風格的詩中,詩歌展現的背景十分鮮明,在一個黑暗的雪夜,詩人在趕路時被湖邊一片森林中的美麗雪景所吸引,不禁勒馬駐足欣賞起來,對那個寂靜的世界悠然神往,使得伴他而行的小馬奇怪地搖起脖子上的鈴鐺,深邃的森林因此而更顯幽靜。主人公忽然想起自己還有信守的諾言要去實現,只好戀戀不舍地繼續前行。當學生在腦海里留下如此美麗、動人的景象時,其內心深處也一定會被一種激情感染。這首詩采用的是四行連環韻式,末尾兩行巧妙擬生重復,語言通俗淺顯,有著極富音樂感的優美音律,并非簡單寫景,而是富有深刻哲理,因此能夠激發讀者強烈的愿望想要將這首詩朗讀下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詩歌的意境方面有更深的領悟力。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背景和不同心境下創作出的詩歌風格迥異。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幾個不同版本的較為權威的翻譯文本,比如余光中、江楓和覃軍的譯文,讓他們通過對不同譯文的評價和鑒別來欣賞和理解詩歌的深刻內涵,同時嘗試翻譯和創作詩歌。

四、 詩歌的形式

不同的詩人用不同的形式來抒發感情。 詩歌通常有以下三種形式:

(一)敘事詩

比如前面提到的Bill Collins 寫的“Schoolville”。

(二)抒情詩

下面這首詩是英國著名現代派詩人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冬日黃昏》:

The Winter Evening

T.S. Eliot

The winter evening settles down

With smell of steaks in passageways.

Six o’clock.

The burnt-out ends of smoky days.

And now a gusty shower wraps

The grimy scraps

Of withered leaves about your feet

And newspapers from vacant lots;

The showers beat

On broken blinds and chimney-pots,

And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A lonely cab-horse steams and stamps.

And then the lighting of the lamps[5].

這首詩表面是在寫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字眼是在講述作者的內心世界,但是所描寫的冬天傍晚荒涼而破敗的街區景象其實就是作者心境的真實寫照。詩中的雙關語“burnt-out ends”不僅指“燃燒盡的煙蒂”,而且指“烏煙瘴氣的環境”,“settle”用于表現傍晚讓人壓抑的感覺,“steam”用來形容孤獨的馬兒因為奮力拉車而在寒冷的街角冒汗的形象。盡管這首詩本身沒有整齊的韻律,但是達到了寓情于景的效果。

(三)寫景詩

下面這首詩是英國浪漫主義奇才威廉?布萊克的《倫敦》:

London

William Blake

I wander thro’ each charter’d street,

Near where the charter’d Thames does flow,

And mark in every face I meet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In every cry of every Man,

In every Infant’s cry of fear,

In every voice, in every ban,

The mind-forg’d manacles I hear.

How the Chimney-sweeper’s cry

Every black’ning Church appalls;

And the hapless Solder’s sigh

Runs in blood down Palace walls.

But most thro’s midnight streets I hear

How the youthful Harlot’s curse

Blasts the new born Infant’s tear,

And blights with plagues the Marriage hearse[6].

這首詩僅有十六行,卻用生動鮮明的形象、極為簡潔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最有力的筆觸,描述了處在動蕩的法國大革命和產業革命時期的英國社會,從商業公司大肆霸占土地、成千上萬掃煙囪孩子的哀號一直到黑夜倫敦街頭年輕的詛咒,觸及到了社會政治、經濟、宗教、家庭等各個層面的本質問題,極其深刻,發人深省。詩人不僅懷著真摯的同情心,而且發出了憤慨的呼聲,預言革命風暴即將到來。

相比較而言,同樣是在描寫倫敦,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湖畔派魁首威廉?華茲華斯筆下的景象卻迥然不同。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September 3, 1802

William Wordsworth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re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 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7]!

華茲華斯在詩中所描繪的是在威斯敏斯特橋上遠眺清晨的倫敦所看到的景象:大地無處呈現更壯麗的景象:氣象萬千,如此沁人心脾,倘若漠視,必然心靈麻痹。此刻都市宛如披上晨裝……。倫敦依舊沉睡,朝陽放射金光,河水潺潺流淌,一切如此靜謐安詳。這首精美的十四行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音韻優美,節奏舒緩,完美地表達了莊重而恬靜的情感。

第9篇

【關鍵詞】公司金融 課程建設 教學方式 工科院校

一、引言

金融學的研究起源于貨幣,金融學一開始就是對貨幣與金融及其漫長演進史的研究。金融學作為一門比較獨立的學科存在則是從1939年開始的。標志性事件有兩件:一是美國金融學會(The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于1939年成立;二是《金融學刊》(The Journal of Finance)于1946年出版。從學科領域拓展來看,經過近7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四個方面基本命題:有效市場理論、收益與風險理論、期權定價理論和公司金融理論。從發展的模式看,西方國家金融學演進主要經歷了兩種模式。第一,經濟學院模式。貨幣金融學成為經濟學理論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金融學專業主干課程為貨幣金融學、國際金融學和中央銀行學,依托經濟學院培養具有宏觀金融經濟分析與研究能力的金融人才。第二,商學院模式。公司金融學成為管理學理論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主干課程為公司金融學、投資學和金融市場學,依托商學院培養具有微觀金融分析與實踐能力的金融人才。對于我國,則經歷了30年的“大財政、小金融”格局,只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金融學才真正獲得新生,但相對于西方國家,我國金融學科的發展相對滯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般的做法是:在開設主要課程《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的基礎上,逐漸增加《公司金融學》等微觀金融課程,這實際上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學發展模式。

二、工科院校金融學定位與重點建設公司金融學的意義

偏理工科類的多科性院校,盡管開設金融學專業較綜合性院校和財經類院校要晚一些,經驗和積累要少一些,但是這類院校也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是具有現代金融學數理基礎――理工學科方面的優勢。長期以來,這類院校在數學、物理、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學科上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培養了穩定的教師隊伍,集聚了相對良好的教學資源,非常有利于培養對數理技術要求較高的微觀金融人才。二是具有歷史積淀少、轉型便捷多的優勢。相對于以貨幣金融學、國際金融學為主要課程教研見長的綜合財經院校、工科院校歷史積淀不多、教師等教學資源較易重新組合、重新優化,能夠很快轉型而定位到公司金融等微觀金融的教學和研究領域。三是金融產業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以及公司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提出了對理工與金融等復合性人才的巨大需求,從而為理工科背景的院校拓展金融學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把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定位于商學院模式更適合大多數工科院校的辦學特色:即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強調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有效溝通能力,做到文理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因此,具體到課程開設和學科發展上,應該給予公司金融學等課程以核心課程的地位。就目前而言,工科院校將課程建設的重點放在微觀金融領域和公司金融學,具有以下現實意義。

第一,就改革可行性而言,西方的兩種模式中,相比較而言,經濟學院模式對宏觀經濟金融教學體系、教學資源的依賴性要強一些,理工院校一般不具備這些先天優勢資源。而對于商學院模式,無疑更適合理工院校,辦學成本較低,資源整合和優化更為便利,創設或轉型更加可行。

第二,就服務國家建設而言,在世界和中國的經濟、金融實踐發生巨大變革的大背景和趨勢下,我國高等院校金融學科建設顯得嚴重滯后。21世紀的金融、經濟實踐,已不再局限于以銀行為中心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長期以來形成的圍繞貨幣銀行學進行課程教學、以銀行為中心來展開研究的格局,也已不能適應這一變革和發展了。“宏觀金融”和“間接金融”正在與“微觀金融”和“直接金融”相融合并向以后者為重點的方向演進。

第三,就金融學課程創新而言,有利于糾正兩種不良創新行為或避免兩種“誤解”。其一是認為改革傳統金融學課程,就是將宏觀金融微觀化,將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和中央銀行學等加入微觀金融的內容,在教學上增加個案研究或案例分析。實際上,以貨幣銀行學為核心的金融學研究領域、方法和人才培養,與以公司金融學為核心的金融學差異很大,不可以簡單處理為“微觀化”,否則只能是“形式上”的創新。其二是將公司金融與會計學、財務學混同起來,認為加大會計學、財務學等課程的份量就是微觀金融課程改革。盡管公司金融學與會計學、財務學都需要使用會計工具、分析財務報表等來從事教學與研究,但是兩者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出發點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將公司金融學納入金融學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可以少走彎路,有助于金融學進行“實質性”創新與發展。

三、工科院校公司金融學課程教學界定與內容拓展

公司金融學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融資理財為主的傳統理財階段;第二階段,以融資、投資和并購為主的綜合理財階段;第三階段,以MM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和期權定價理論等現代金融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金融理論與方法進行風險管理為主的理財階段。一般認為,公司金融學講授的是微觀金融的基礎性課程,其基礎概念和原理是圍繞“3C”展開:Capital Budgeting(資本預算),是企業為了增加企業價值,進行比較和選擇長期資本投資項目的過程;Capital Structure(資本結構),是企業除短期負債以外的全部永久性和長期性資本占用項目的構成以及構成項目的比例關系,目的是企業通過安排企業資本中的負債和權益的比重,從而使股東權益價值最大化;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研究的是公司兼并收購行為產生的公司控制權轉移問題和公司的治理結構問題。這三個部分構成金融學專業公司金融學課程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是不可缺少的基礎性教學內容。

在完成上述階段教學的基礎上,相應地拓展以下教學內容。

1、公司金融學研究領域的拓展。首先,需要進一步講授公司融資、投資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延伸到企業重組與并購領域,如結合當前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分析其對公司并購產生的影響。也可以延伸開設新的相關課程,如企業并購理論與實務、公司并購案例分析等。其次,根據工科院校的具體學時設計情況,進入到第三階段,講授風險管理理財的相關內容,如結合上個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講授投資、融資、重組、并購中的各種風險,進而結合當前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和全球金融風暴講授其對金融業、經濟實體的影響等,也可以另外開設風險管理或金融風險管理與實務課程,完善公司金融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公司金融學研究方法的拓展。為了在公司金融學的教學中反映該學科的前沿研究成果,需要突出兩個方面的研究方法:(1)行為公司金融學主要從兩個視角來展開研究:一是在假定公司管理人理性的條件下研究其對非理性市場的反應;二是在假定公司管理人非理性、存在心理偏差時研究非標準偏好與判斷誤差對公司投資、融資決策所產生的影響。(2)法和公司金融學是法和經濟學的延伸與發展,其所側重的是公司的金融行為不是普遍意義上的企業金融,而是經濟活動中的合法主體法人“公司”的金融行為,認為公司理論是公司金融學的基礎。

四、工科院校公司金融學教材教法改革與創新

現階段可以歸為公司金融學的教材繁多,教材名稱也各不相同。1998年由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華東師范大學陳琦偉主編的《公司金融》,是我國較早的一部公司金融學教科書,是為適應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與金融體制改革需要并按國家“九五”教材規劃要求組織編寫的。隨后陸續出版的教材多達上百種,如《公司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原理》、《財務管理應用》、《公司理財原理與實務》等。但是,由工科院校金融學教師主編的公司金融教材非常的少,因此,組織編寫適合工科院校金融學教學需要的公司金融學教材十分必要,圍繞工科院校公司金融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也勢在必行。目前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強教材建設。教材的內容體系主要體現在“增減三性”上。(1)減少宏觀性,增強微觀性,加強微觀經濟金融行為的課程內容,加強適應各種經濟金融主體人才需要的培養力度。(2)減少理論性,增強應用性,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強調教材能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和應用型人才需要信息的歸集。(3)減少封閉性,增強開放性,注重公司金融學科前言知識和研究成果的吸納和掌握,教材要動態反映理論與實踐中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

2、引導教師培養。教師隊伍的培養需要積極引導。一方面,要“走出去,請進來”,通過與實力雄厚的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開拓一種“開放式”培養公司金融學科師資人才。另一方面,立足自身,積極轉型,整合內部教師資源,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形成一批具有從事財會業務和金融業務資格、高級會計師(經濟師、工程師)職稱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和高級技師。

3、創新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具有綠色環保、直觀形象、信息集聚特點的多媒體教學的作用,以此為基礎深化教學方法改革。一是加大案例教學份量,精選案例和典型時事,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二是采用聯合授課方法,聘請業界專業人士,分擔部分教學與實踐任務,將學校教學平臺延伸到社會。三是增加模擬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中嫁接“中轉站”,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創新考試考核方法,可以考慮課程考試、課程設計、案例分析、社會調查和撰寫小論文等多種形式。

4、改革實踐環節。現階段,盡管各高校增加了教學中的實踐環節,但份量偏低。財經院校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4級金融本科的培養方案顯示,包括軍訓、實習、學年論文、課外活動在內的實踐環節學分為26學分,占全部總學分162學分的16%。工科院校如吉林大學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占總學分的比重僅為12.6%。因此,需要花大力氣來改革實踐環節。一是大力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基地要兼顧金融與非金融領域――應放在資本運作頻繁且投資、融資業務較多的經濟實體企業方面。二是積極鼓勵課外上機實驗,學生應充分利用大量的課外時間來實驗室從事收集信息、研判市場、模擬投資、熟悉操作,乃至拓展視野、教學互動、發現問題和研究創新,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科研平臺,最大限度地調動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科學研究的創造性。

(注:本文系湖北工業大學教研課題“凸現工科院校優勢的應用型經濟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張亦春、林海:金融學范疇界定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

[2] 孫偉: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研究[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2).

第10篇

關鍵詞:概率統計;教育環境;概念理解;教學效果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數學知識在科學研究、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科學以及經濟生活等領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概率統計課程幾乎是每所高等院校理工科與經管專業本科階段的必修數學課程,它是研究隨機現象的一門學科,它與實際問題聯系非常密切,應用非常廣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對某些內容的理解上頗為困難,尤其是一些概念和定理。為此我結合教育對象和教學過程,研究“大眾化教育”階段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這對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一、課程面臨的問題及課程的特點

1.概率統計課程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學校的本科教學規模也快速發展。如何保證本科生的教學質量就成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怎樣提高概率統計課程的教學質量也是我們必須面對和研究的問題。

多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們,概率統計課程的教學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1)受教育的對象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基礎與學習積極性跟過去相比都有較大區別,學生之間的基礎差異也較大,一些學生很難適應概率統計課程的教學要求,給課程的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使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社會和大教育背景的變化。在當今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物質利益追求不斷膨脹的環境中,學校的整體教與學的態度、目的和效果直接或間接地受其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復雜和持久的,其作用也是不能低估和忽視的。比如說,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在很多情況下不夠細致和扎實,而是像生產過程一樣追求所謂“效率”和“功利”。很多同學只是應付考試及格,只滿足于會做老師要求的幾個簡單習題。這種狀況對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是極為不利的。

2.課程的特點

概率統計課程的內容分為概率和統計兩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同時前者是該課程最難之處,需要較多時間和精力才能保證學習效果。

從表面看,工科和經管專業的概率統計課程所用的數學工具只是中學數學知識和大學一年級所學的微積分,應該說學生對這些工具并不陌生。但是在概率理論中,有一個以往數學課程中所沒有的關鍵而本質的概念,即所謂“概率空間”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學生感到抽象而困惑的根源所在。

我們知道概率統計是研究隨機現象的一門學科,而每個隨機現象的背后都隱藏一個“概率空間”,它包含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和我們所關心的一些事件及對應的概率。這里就涉及一個集合與數字相對應的問題,而我們以往的數學課程往往考慮的是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系。比如高等數學中討論最多的函數,就是實數到實數的映射。因此學生對于一個集合對應一個數字(概率)這樣的數學理念比較陌生。

上述不同則造成了初學者理解“概率空間”的障礙。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概率空間”的概念,那么就無法很好地理解“隨機變量”和“分布函數”等概念,進而影響整個課程內容的掌握。

鑒于此,我們提出加強基本概念的理解,注意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

二、加強概念理解,注意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

概念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的概念也不例外,從一開始就要引導學生重視理解概念。

比如在第一章的最開始,就出現了樣本空間的概念,它是概率空間的一個基本要素,因此需要花一定的時間,舉較多的例子讓同學們理解好。接著提到了概率的三種定義:統計定義、古典定義、公理化定義。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分析異同點,并在課堂上自主發言討論。說的不完整甚至說錯了都沒關系,應鼓勵同學動腦筋,大膽表達和交流,然后我們老師再來分析,舉例說明異同。還可以布置學生課下寫總結,并找出習題中或生活中一些不同場合下我們使用概率的不同定義的例子。對樣本空間和概率的定義有了很好的理解之后,對概率空間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根據多年的經驗,我們覺得還有如下一些概念和定理尤其需要學生注意區別和聯系,比如全概率和貝葉斯公式、離散型和連續型隨機變量、分布函數和密度函數、一維和多維隨機變量等概念。

對于這些概念的理解與區別,我們認為可以考慮采用如下線索進行:第一,課前預習,做到心中有數;第二,課堂討論,做到是非分明;第三,課下自主總結,加深理解;也可布置學生找出習題或實例中牽涉的相關概念并分析區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這樣比單純地做出題目答案效果更好。

采用如上措施,至少具有下面以下意義:第一,從解題角度來看,弄清了概念的內涵、區別及聯系,避免了張冠李戴,提高了解題效率和準確率;第二,從學習能力角度看,讓同學們通過比較、分析、總結、表達、相互指正的方式來理解概念有助于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探索的習慣,提高表達能力以及透過現象得出規律的歸納能力,而這些是今后繼續學習或從事科研工作所必備的品質;第三,從學以致用的角度看,只有真正透徹地理解了概念才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第11篇

美國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創業教育課程的建設,從1947年美國哈佛商學院開設第一門創業教育課程《新創業管理》(ManagementofNewEnterprise)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嘗試和經驗積累,美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已經成為各國研究和學習的典范。本文以密西根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以下簡稱威斯康星大學)及康奈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三所研究型大學為研究樣本,前兩所大學在各學科領域中成就卓著并擁有巨大影響,素有“公立大學典范”之稱,而康奈爾大學是美國著名“常春藤”大學聯盟成員之一,三所高校在人才培養質量及科技轉化與創新都處在全球的領先地位,選擇三所高校作為研究樣本有一定的代表性。密西根大學成立于1817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高標準的人才培養質量使其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該校現有多個與創業有關的組織,支持并服務于創業教育的發展,各個學院也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業教育,尤其是商學院和工程管理學院的創業教育發展最快,兩個學院承擔了全校大部分創業教育的教學工作。密西根大學的創業教育包括專業教育和選修教育兩部分,其中專業教育主要體現在商學院實施的研究生創業教育,選修創業教育則以提供創業資格證書模式面向全校所有學生。威斯康星大學成立于1848年,以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蜚聲海外,學校從成立之初,其辦學、管理等層面都力爭走在高校改革的前列。該校不僅在創新教育層面表現出色,在創業層面也相當地突出。威斯康星大學的創業教育可分為專業教育和選修教育,專業形式的創業教育可分為本科生創業教育與研究生創業教育,選修形式創業教育主要是針對本科生,由商學院以提供創業教育資格證書的模式進行。康奈爾大學是美國著名“常春藤”大學聯盟成員和最負盛名的私立大學之一,在全世界范圍內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現擁有學生18000人,其中本科生13000多人,是常春藤本科生規模最大的學校。學校1865年建立以來十分重視創業教育,目前對本科生的創業教育主要通過“康奈爾創業計劃”實施,該計劃是指所有學校、學院的創業組織共同幫助創造和推進創業教育、創業行為、商業化和體驗學習的機會,其目標是在每個學院、每個領域及每一個生活階段,支持大學范圍內不同群體的活動,發現和培養每一個康奈爾參與者的企業家精神。“康奈爾創業計劃”為學生及社會人員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創業教育,包括創業論壇、創業競賽以及豐富的創業教育課程等。

二、三所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比較及其分析

美國高等教育堅持實用主義思想,高校發展既遵循高等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因面向社會發展的不同需求而各具特色,大學創業教育課程也不例外。通過比較與分析三所大學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目標、實施機構、課程結構及課程內容等方面,可以對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課程目標

我們可以把美國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目標歸納為兩點:一是為大學生進入企業或創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二是培養大學生成為高級管理人員和企業家。這三所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目標盡管表述不同,但內容基本一致,就是圍繞創建或管理企業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創新人才。由此可知,美國研究型大學在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上,已經達成共識,即通過傳授創業知識,提高創業技能,培養創業精神,強化創業意識,鼓勵首創實踐,培養創業者應具備的各種條件或素質,為學生日后成為企業家或高級管理人員做準備。美國三所大學創業教育課程目標依據社會對經濟領域人才的要求而設置,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二)實施機構

創業教育課程的建設不僅需要專屬的組織機構來承擔,也需要形式多樣的相關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參與。美國三所大學都十分重視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并且都有專門的課程管理機構,密西根大學主要是創業中心(設置在工程管理學院)和塞繆爾•澤爾和羅伯特•盧萊創業研究院,威斯康星大學是商學院,康奈爾大學是通過“康奈爾創業計劃”進行管理。課程管理機構的職責大致相同,都是負責該校創業教育課程的建設任務,主要包括設置課程及開展實踐活動等。除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各學校還有多個與創業教育有關的組織機構也參與到課程建設之中,據不完全統計,密西根大學這類性質的教育組織有6所,威斯康星大學有5所,康奈爾大學有13個學院及中心作為創業計劃的組織成員。這些機構或組織都為學校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各種資源的服務與支持,比如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提供研究服務、提供創業資金、創建協作平臺、幫助學生與企業建立關系、培養創業技能以及創造實踐機會等。

(三)課程結構

從課程結構來看,三所高校對學生修習創業教育的要求有所不同。從表2可以看到,密西根大學創業教育主要是由創業中心和塞繆爾•澤爾和羅伯特•盧萊創業研究所提供,共68門課程,其中創業中心的45門課程主要分為必修課程、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實踐課程以及興趣課程五類課型,以證書資格模式提供給本科生,而塞繆爾•澤爾和羅伯特•盧萊創業研究所的23門課程全部是選修課。威斯康星大學的創業教育由商學院承擔,共53門課程,分為兩種:一是提供給非商學院本科生的課程,有39門,主要分包括必修基礎課程、創業提升課程以及選修課程三大類;二是商學院本科生所修課程,有14門,包括必修課程、核心課程及選修課程。康奈爾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多達167門,包括創業前技能課程、創建企業課程、企業管理課程、企業解析工具課程及專業領域課程五大結構,企業管理課程區與專業領域課程區的課程數量較多,兩者占課程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從課程學分設置的角度看,各高校對學生修習創業教育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密西根大學本科生要獲取創業資格證書需修習9個學分,從學分修習的要求來看,核心課程至少修習3個學分,選修課程至少1個學分,核心課程所占比例較大。威斯康星大學非商學院本科生選修創業教育,獲得創業資格證書需要獲得15個學分,在課程修習方面,要求學生在提升創業課程區至少修習3個學分。同時商學院本科生完成本科學業需要修習創業教育課程達12學分。由于培養目標的不同,商學院創業教育專業必修課程要求較高,對選修課程甚至可以不做學分要求,而對其他學院或專業修習創業教育的學生在選修課程上有更多選擇,選修課所占學分比例也較大。康奈爾大學的創業教育開設的課程較多,為學生提供任意選修的創業課程科目,學校并沒有統一的修習學分要求,學生自愿修習。由于創業教育面向學校所有學生,包括各類知識與技能,所以課程涉及到校內各個學院。威斯康星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主要分布在六個學院,開課最多的學院是商學院,其次是工學院和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而信件科學學院、音樂學院、戲劇學院、藝術學院各2門。康奈爾大學創業教育課程主要有10個學院參與,各學院開課門數與學分及比例都有所不同,而且相差很大,如飯店管理學院、Johnson商學院以及工程學院開設的課程都在30門以上,開課最多的飯店管理學院達到了37門,而藝術與科學學院、計算機信息學系與獸醫學院都只有1門課程,開課數量相對較少。

(四)課程內容

三所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主要依據其各自課程目標而設定的。美國三所大學的創業教育內容都有不同的特點。密西根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屬于“聚焦式”,主要集中在創業中所需要的創業知識與技能,如創業融資、創業的相關法律、新產品開發等技能的培養與知識的傳授,強調新建企業過程所需能力的提升。威斯康星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屬于“輻射式”或者說“擴散式”,側重于創業技能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體現創業與各個學科領域的緊密結合,各個學院開設了大量與本學科領域相關的創業課程,如藝術創業、科技與社會、商業與企業工程師等。康奈爾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是“階梯式”,同時也強調與專業學科的緊密結合,目前開設的課程模塊包括創業前區域、創業區域、企業管理區域以及行業企業所需知識和技能。創業前區域課程主要了解什么是創業,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為什么要創業,激發鼓勵學生創業的基本課程;創業區域課程涉及到創業計劃的設計、創業財務、創業計劃書的開發等;企業管理區域課程包括如何管理公司、如市場問題、財務問題、公司決策層、管理創新,團隊的領導者等方面的知識。康奈爾大學在特色企業方面開設的課程最多,目前開了78門課程,主要涉及食宿企業、健康、娛樂、房地產、高科技企業、小企業咨詢等具體問題。

三、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之思考

創業教育課程是實施創業教育的關鍵,美國各大學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都立足于自身的發展定位和培養目標,突出了各自學校的特色與專長,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和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因此無論其中的差異性還是共通性,都可能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啟示。

(一)明確的課程設置目標

課程目標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方向,沒有明確的課程目標,課程的開設必然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人才培養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我國高校目前由于自身定位不明,各校創業教育課程目標也模糊不清,難于同其他專業教育課程目標相區分,導致創業教育的作用與價值難以凸顯,甚至只有一種創業教育形式,而無創業教育實質。而如上文所示,美國這三所大學的創業課程目標雖然表述不同,但都清晰明確,而且具有實質上的同一性,都是為從事企業管理和力圖創業的學生傳授相關知識與技能,不管是培養企業家還是管理人才,課程的設置都是以培養目標為導向的。清晰明確的創業教育課程目標,可以使教育者加深對人才培養理念的認識,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二)專屬多樣的課程管理機構

創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涉及各門學科領域,因此需要有專職機構或組織來負責,并需要多個相關組織協同承擔。高校只有擁有專屬于創業教育的組織機構,才能夠較全面地統籌學校的各種資源并加以整合,合理有序地管理創業教育課程及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更好地實施創業教育。如密西根大學管理全校創業教育課程的機構是密西根創業中心,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是商學院,康奈爾大學則是通過“康奈爾創業計劃”統一管理各類、各學院的課程資源。我國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多是由在學院或專業層面各自開設,零散分布且不成體系,缺少一個學校層面的專門的課程管理機構或整合各種課程資源的平臺,導致課程實施效果不佳,難以達到創業教育的預期目標。

(三)獨特的創業教育課程結構

結構決定功能,每所高校都應根據各自的培養目標設置適合的創業教育課程結構,以體現學校人才培養要求,凸顯自身育人特色。威斯康星大學采取創業教育課程結構是由必修課程、提升課程與選修課程構成;密西根大學的課程結構是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實踐課程以及興趣課程;康奈爾大學的課程結構是創業前課程、新創企業課程、創業中的課程以及創業行業領域的課程。三所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結構各具特點,展示了獨有的課程結構。同時,結構設置還需注意課程學分的安排。每個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結構都須根據自身的情況而有所不同,形成獨特的課程結構體系。

(四)科學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

第12篇

關鍵詞:先修課 教育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91

大學先修課程起源于美國的AP課程,一般譯為大學先修課、先修進階課程,是在高中階段開設、達到大學學術標準與學業水平的課程,供高中生選修。目前,不少高中和高校合作開設先修課――浙江省高校面向浙江省普高學生,開設大學先修課;北京大學將與全國20多所高中合作,在這些高中里試點開設5門“中國大學先修課程”;福州五所高中試點大學先修制,提供大學認可的學分選修課程。這是我國探索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嘗試自主招生形式多樣化的新里程碑,能對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改革起著推動性的作用。

“桔生南方為桔,生于北方為枳”。大學先修課程,雖然在國外已經運作多年,且初具規模,但是我國教育機制以及教育評價系統等異于美國。“大學先修課程”強調選擇性,對學校教師、課程資源、評價模式和學校管理都有較高的要求,學校開設“大學先修課”對自身有很大的挑戰性。因此“大學先修課程”并不適于我國的教育情況,盲目推廣,會對我國教育產生負面影響。

第一,引發學業攀比,加劇課業競爭。

現今,同齡人之間的學業成績的攀比,是學生重要的壓力源之一。“先修課”是為“有余力”的學生施展“余力”而開設的,換言之,就是學習中的佼佼者,優秀者。自己的孩子能上“先修課”,那么自己的孩子就是“優等生”,成為父母向其他家長炫耀的資本;如果別家孩子上“先修課”,那么那個孩子就會成為自己孩子的“榜樣”。如果同學選修了“先修課”,那么,即使自身條件不成熟,但不想自己被他人瞧不起,父母不愿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也會想方設法縱身投入到“先修課”的大軍之中。

北京大學公開聲明,成績“將作為北大自主招生時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若條件成熟,對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經大學相關學科審核認定,入學者可減免其相應的大學課程學分,免修相應課程。”為了能增加進入北京大學的籌碼,擠過高考這一“獨木橋”,取得進入優秀高等學府的“通關文牒”,同學們會爭先恐后的選擇“大學先修課程”。這樣,原本作為開拓學生思維與視角的課程,又會造成另一個“奧數”課程。

第二,加重學生負擔。

北大在各個中學開設的“大學先修課”,是針對本學校的大學課程所設計和開發的。因此,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只能上北京大學,如果選擇其他高校,則這門課程成績無效,這樣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加大了課程壓力。

北京大學在試點學校開設的“大學先修課”主要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普通物理學、普通化學、生物學、高級英語翻譯等,這類課程與基礎課程相比,難度加大、更為深奧。學生們想要學好這些課程必然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再加入“先修課程”,使學生的學習“擔子”“雪上加霜”。

第三,入校基礎懸殊,教師無法教學。

有些學生在高中時期選修過“先修課”,對大學課程有所了解,有些甚至熟悉;但是沒有修過“先修課程”的同學對于大學課程一無所知。這樣,同一班級的學生基礎參差不一,懸殊很大,教師教學過程中很難把握內容和時間的分配,無法統一步調,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

第四,大學課程沒有新意,學生失去興趣。

學生的好奇心、求新的心理,能給教學創造一個快樂輕松的環境。學生的求知欲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掌握知識。“先修課”的開設,把大學的新知識、新理論、新課程引進到了高中的課堂,使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對大學的知識體系熟悉,理解。當學生進入大學對即將學習的知識課程失去了興趣,認為大學課程沒有新意,會產生厭學的心理。能否調動學生的興趣,關系到教學是否成功,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只有學生對學習課程有興趣,才會好學、樂學。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第五,刺激教輔亂象。

粗制濫造、盜版侵權、過多過雜……教輔書的混亂,令人眼花繚亂、瞠目結舌。教輔作為學習的輔導性工具,影響范圍廣、程度深,所以在內容選擇上應尤為細致,認真。但是,由于入門門檻低以及沒有相應的質量標準,導致教輔資料亂象叢生,泛濫成災。許多出版社為了謀求高額的利潤,內容直接從其他教輔中復制粘貼,東拼西湊,有些出版社甚至換個封皮就直接上架。另一方面,教輔的“高標價”也刺激了教輔的亂象滋生。“先修課”課程的開設,為出版商們又辟了一條“致富”的道路。教學輔導書低成本、高標價,操作簡單,需求量大,在題海戰術的教育方式中,出版社賺得盆滿缽滿。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精88v|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综合色婷婷一区二区亚洲欧美国产|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影片|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尤物麻豆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区欧美|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91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护士| 国产一区激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少妇性色午夜淫片aaa播放5|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色综合| 国产毛片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 日韩av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精品suv一区| 精品中文久久| 午夜影院一区| 香港日本韩国三级少妇在线观看 |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99视频一区| 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国产盗摄色噜噜|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88| 中文字幕制服狠久久日韩二区|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日本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久久久| 国产精品理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9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色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二区| 午夜av网址| 乱子伦农村|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日韩毛片一区| 国产二区不卡| av午夜在线|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 午夜wwww|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国语精品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区| 久久精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日韩偷拍精品| 黄毛片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yy50| 综合久久激情|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影视| 欧美性猛交xxxxxⅹxx88| 国产日产精品一区二区| 97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亚洲| 日韩中文字幕区一区有砖一区| 亚洲久色影视| 久久99久国产精品黄毛片入口|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17c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色在线网站| 欧美一区二三区人人喊爽| 国产人成看黄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激情免费电影|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久久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