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爱,揉胸吃奶动态图,高清日韩一区二区,主人~别揉了~屁股~啊~嗯,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欧美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黄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護理健康教育宣教內容

護理健康教育宣教內容

時間:2023-07-27 16:23: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護理健康教育宣教內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護理健康教育宣教內容

第1篇

【關鍵詞】標準化宣教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健康教育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3月—6月在我院接受IVF治療的患者100例為觀察組,年齡26歲~36歲,平均年齡(30.09±2.11)歲;不孕年限2年~8年,平均(4.99±1.09)年。隨機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2月接受IVF治療的患者100例為對照組,年齡26歲~37歲,平均年齡(30.23±2.56)歲;不孕年限2年~9年,平均(4.78±1.34)年。2組均為首次接受IVF患者,2組年齡、不孕年限、治療方案、個體差異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流程進行健康教育,在患者進入IVF治療周期前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IVF的相關知識、治療流程及注射促排卵藥物期間需要配合事項;②取卵手術以及移植手術日需要注意事項,并發癥的自我觀察要點;③胚胎移植術后抽血檢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時間,對于成功妊娠的隨訪內容以及未懷孕患者下次就診時機等內容[2]。

1.2.2試驗組使用標準化健康教育模式,宣教方法如下:①啟針日:門診護士介紹藥物儲存方法,注射促排卵藥物期間飲食活動的注意事項,并且實地演示藥物自我注射方法。②夜針日:注射室護士告知夜針注射地點、方法,以及手術前飲食活動注意事項。③取卵日:手術室取卵護士講解手術配合關鍵,術后用藥方法以及對取卵后異常情況的自我監護和胚胎移植手術前準備等內容。④移植日:手術室巡回護士講解胚胎移植術后用藥,抽血檢測HCG的時間,將隨訪的時間和內容進行介紹。⑤注意事項:整個宣教過程中使用標準模式,語言簡潔通俗易懂。統一宣教內容,重點一致。

1.3評價指標

根據宣教內容重點問題發放自制考卷調查,評估宣教內容掌握情況。由護士向患者提問5個問題,包括藥物如何儲存、藥物如何注射,飲食活動有哪些注意事項,手術需要配合哪些內容,檢測HCG時間。評價標準:完全答對為完全知曉;答對2~4個為基本知曉;答對0~1個為不知曉[3]。在移植手術后向2組患者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評估2組患者對治療期間護理滿意度情況。評價標準: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為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標準化宣教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由于實施宣教護士語言表達能力,對知識重點認識等差異會導致每個護士的宣教效果大不相同。而標準化的宣教模式,讓每個宣教護士在每個治療節點上對患者的健康知識教育的內容,重點保持一致,并且改進了宣教的時機,讓患者在每個治療節點都能得到相對應的健康教育內容,從而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打造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的依從性更高,從而使治療過程更加順利[4]。

3.2標準化宣教對護士的要求

標準化的宣教模式不僅是對護士的宣教內容和重點進行要求,更重要的是對宣教護士的授課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授課技巧,語言表達,姿勢與體態等方面的定期培訓保證授課質量。

第2篇

摘  要: 目的  探討患者對入院宣教內容需求與患者入院時病情的關系以及對疾病康復的影響,提出針對性的入院宣教方式。方法  隨機抽查2007 年6 月~2008 年12 月間,入院3 天以上且神志清醒的病人203 例,進行入院宣教、需求情況調查。結果  入院時輕度不適患者128 例,100%選擇剛入病房時需要護士介紹主管醫護人員、病區環境生活設施、醫療報銷、作疾病方面的簡要指導;而對介紹各種制度,多選擇在當日治療護理后(占83.6%)。入院時嚴重不適患者75 例,100%選擇剛入病房時作疾病方面的簡要指導,94.1%選擇剛入病房時介紹主管醫護人員;而對病區環境、生活設施及各種制度的介紹則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穩定后介紹。結論  應針對病人入院時的不同情況、區別不同的時間,采用靈活的入院宣教方式及內容,以使入院宣教更具有針對性。同時要求把疾病方面的簡要指導,作為入院宣教內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病人入院就能得到優質、高效、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促進病人的早日康復。

關鍵詞: 入院宣教;需求

        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服務內容,其中入院宣教是健康教育的基礎內容之一。包括病區的人員介紹,環境介紹,制度及作息時間介紹等[1]。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已由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強調人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統一整體,強調病人從入院到出院是一個整體的護理過程。入院宣教正是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的第一步。我們對2007 年6 月~2008 年12 月間,入院3 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253 例,進行入院宣教情況調查,旨在了解患者對入院宣教內容的需求與入院宣教時間及患者入院時病情的關系。提出針對性的入院宣教方式,使病人入院就能得到優質、高效、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促進病人的早日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2007 年6 月~2008 年12 月間,入院3 天以上且神志清的病人253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71 例,初中以下82 例。其中男147 例,女106 例,年齡35~81 歲,平均年齡68 歲。其中入院時患者輕度不適者(無明顯痛苦貌和急性病容)128 例,嚴重不適者(痛苦貌、較煩躁)75 例。入住病房后,由責任護士或值班護士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宣教內容包括:介紹主管醫生、護士、護士長,介紹各種制度(作息、探視、查房、安全、請假等),介紹病區環境和生化設施,新型醫療制度、作疾病方面的簡要指導(交代有關心理、飲食、休息活動、用藥、安全等)。入院后3~7 天內由責任組長或護士長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的反饋性調查。包括對宣教時間的選擇、宣教內容的評估。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輕度不適患者128 例,100%選擇剛入病房時需要護士介紹主管醫護人員、病區環境生活設施、醫療報銷、作疾病方面的簡要指導;而對介紹各種制度,多選擇在當日治療護理后(占83.6%)。入院時嚴重不適患者85 例,100%選擇剛入病房時作疾病方面的簡要指導,91.7%家屬選擇作醫療報銷的具體事宜指導,94.1%選擇剛入病房時介紹主管醫護人員;而對病區環境、生活設施及各種制度的介紹則希望在第二天或病情穩定后介紹。

        我科將住院環境、住院制度(安全、探視、查房、作息、請假等)、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新型醫療制度的重點規定、室友的介紹、疾病相關知識等在醫院的協助下寫成書面文字,按照滿足患者與家屬的優先需求的原則采用口頭宣教、實物講解、發放健康教育卡等形式,由責任護士或值班護士對每一個新入院的病人及其家屬予以逐一宣教,然后由責任組長或護士長根據我院發《護理質量管理標準》之《健康教育標準》檢查落實效果并追蹤,觀察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治療的順應性、醫患關系的影響。 

        2  宣教的內容

        2.1  住院環境、人員

        住院病人進入病室護士應主動熱情接待,介紹相應分管的護士及醫生,責任組長、科主任、護士長、以及他

第3篇

[關鍵詞] 門診輸液室;健康宣教;溝通;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3(b)-075-02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觀念的轉變,人們更加注重健康,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而健康教育的意義就是針對患者的健康需求,通過教育活動,向人們傳授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樹立科學的生活方式[1]。健康教育在專科科室早已形成系統化的管理模式,但是門診患者范圍廣、流動量大,周期性短,涉及多科室的護理健康教育。到目前為止門診健康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我院干部輸液室認真總結各科室的健康教育特點,初步摸索探討了以有效溝通引導為特點的健康教育方法對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將以人為本的社會思想逐步滲透到護理領域。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輸液室于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就診年齡20~60周歲的患者中隨機抽取3 000例,分為兩組,每組1 500例。宣教組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不進行健康教育。

1.2 健康宣教的對策

1.2.1 有目的地與患者溝通

由于門診患者看了醫生后,都是自己直接拿處方取藥或治療,往往造成護士給患者做完治療還不知患者的病痛,整個護理過程十分被動,有悖于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利于疾病的預防及康復[2]。所以,護士應掌握與患者溝通交流的主動性,根據患者的需求,進行有效溝通,引出宣教內容,達到健康教育目的。

1.2.1.1優美的語言溝通: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種護理手段。當一個人帶著病痛來到門診輸液室尋求幫助時,常常處于一種陌生、恐懼、孤獨、痛苦、期望的狀態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護士要用溫暖、安慰、鼓勵、美好、關懷的語言,給患者帶來信心和希望。解除患者心理負擔及心理刺激,使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促進早日康復。

1.2.1.2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聽得懂。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護士解答要有耐心,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能讓患者理解和接受治療。在操作前一定要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解除患者顧慮,可先與患者交談,在交談中了解其年齡、家庭、職業、業余愛好、發病原因,并在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同時注意說話時的姿態,給患者帶來信任感和安全感,讓患者樂于接受治療。

1.2.2健康宣教方式

由于我院門診輸液室的患者流量大,相對停留時間短,健康宣教因事而異、因人而異、因需而異,主要以星點式宣教、一對一式宣教、圖板式宣教以及電視DVD宣教四種方式進行。

1.2.2.1 星點式宣教:針對患者所需,講解有關知識,不系統進行健康教育。語句簡練,語言通俗易懂,盡量少用醫學術語,患者易接受,而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這種健康教育方式需要每名護士必須熟練掌握溝通的技巧,引出患者需求,立刻判斷內容,向患者及家屬有效地進行健康教育。宣教內容不局限,患者需要什么知識,我們就講解什么知識,包括疾病預防、飲食調理、用藥常識、注意事項、心理調節等等。護士盡量做到語言親切、態度柔和、儀表端莊,行為舉止給患者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

1.2.2.2 一對一宣教:根據患者的文化素質、生活方式、疾病特征等,由一位護士專門為其有計劃地、系統化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進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這種健康教育適合知識缺乏、心理疾病較重、急需各方面給予幫助的患者。在門診輸液室一對一宣教比較少,不能大規模地進行此宣教。

1.2.2.3 圖板式宣教:圖板式宣教就是把普遍性的宣教內容,運用圖板、圖片、宣傳欄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公共衛生、母乳喂養的正確方式、老年病的預防、學齡前早教、學生的心理疾病等等。各種內容都可以用圖板式宣教進行。圖板式宣教可以做到圖文并茂以吸引患者瀏覽。我院輸液室各房間都設有移動式宣傳欄,宣傳板三至五天更換一次宣教內容。

1.2.2.4電視DVD宣教:我院根據患者的不同需求,分別設有小兒輸液室、學齡前兒童輸液室、成人輸液室、VIP輸液室,每個輸液室均設置了電視DVD,可以直觀生動地播放各科室專家講解疾病及相關知識。

2結果

3 000名患者中,對照組投訴4人次,宣教組零投訴,門診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滿意度從原來的95.0%上升至98.5%。

3討論

高質量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依從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增強各種治療效果的作用[3]。而護士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在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前提下[4],還必須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高的醫學理論水平,掌握多學科的知識,不斷拓展知識面,使護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5]。我們通過健康宣教,改善了醫患關系,增加了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也提升了醫院的信譽。

[參考文獻]

[1]祁滿先.門診患者健康教育任務[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20):76.

[2]海仙.健康教育在基層門診的實施[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10):149.

[3]高中華.影響護理健康教育質量的因素及對策[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7,13(1):133.

[4]王文生,邢艷會.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96-97.

第4篇

關鍵詞:品管圈;留置尿管;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活用科學統計工具及品管手法,來解決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發生的問題及課題[1]。留置尿管可引起尿路感染、尿管脫出、疼痛、血尿、引流不暢等并發癥。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可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我科在2015年8月~2016年2月開展第一期品管圈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施品管圈活動前選取2015年8月~11月在我病區留置尿管的325例病人為對照組;實施品管圈活動后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我病區留置尿管的325例病人為觀察組。對活動前后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1.2.1培訓與組圈 品管圈于2015年8月成立,由8名成員自愿加入,由護士長擔任圈長,設7名圈員。通過投票法選定圈名、圈徽。圈名為"管管圈",寓意:"我們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對留置尿管患者細致入微的健康教育,確保管管暢通,共享安全。"

1.2.2主題選定 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1]及根據上級政策、可行性、急迫性、圈能力[1]確定"提高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為本次活動的主題。

1.2.3擬定活動計劃 預估各步驟所需時間,確定活動計劃表,由圈長控管活動進度。

1.2.4現狀把握 ①通過小組討論制定留置尿管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導尿管基本知識、留置尿管目的、適應癥、自我護理知識、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五個項目(見表1)。②制定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知曉情況查檢表。表格內容包括查檢日期、患者床號、姓名、疾病診斷、未知曉原因及宣教內容。宣教內容包括導尿管基本知識、留置尿管目的、適應癥、自我護理知識、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五個項目。每個項目均設有"不了解(0分)"、"基本了解(2分)"、"熟悉(4分)"三種選項,滿分20分。由患者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前進行問答計分,得分≥18分為達標。2015年8月~11月,對我病區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進行查檢,查檢結果留置尿管患者共計325例,健康教育平均知曉率為70.8%。制成柏拉圖,以找到改善重點。

1.2.5目標設定 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品管小組經過討論,根據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設定目標值為90.0%。

1.2.6解析 通過頭腦風暴,找出原因,制作魚骨圖,并把要因重新查檢,找出真因。總結出主要原因如下。①護士方面因素。?宣教不到位:護士評估能力差、責任心不強、專業知識不足、用詞專業化、一次性宣教。?管理者監督不力。?缺乏獎懲機制。②患者方面因素。?患者不配合:個別患者對于健康宣教的內容不重視。?患者接受能力低:年邁或年幼、意識未清醒或半清醒、生理或疾病因素、文化程度低等。③家屬方面因素。?家屬不配合:個別家屬對于健康宣教的內容不重視。?家屬接受能力低:年邁或年幼、文化程度低、家屬表達能力差等。?家屬更換頻繁。

1.2.7對策擬定 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圈員之間進行討論,針對真因制定對策;全體圈員就每一評價項目,依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等指標進行對策擬定。

1.2.8對策實施與檢討 ①減少護士方面因素的措施:宣教前認真評估;管理者規范宣教內容,將導尿管相關護理知識整理編印,裝訂成小冊子,作為留置尿管患者專門的健康宣教資料;管理者加強督促,每周抽查一次健康教育落實情況;專業知識欠缺者,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并指定專人負責留置尿管相關知識的培訓與考核;多次宣教。②減少患者方面因素的措施:宣教前認真評估;言語通俗,關心體貼患者,增加信任;責任護士針對不同的個體,靈活運用宣教方法,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并實施;分發宣教資料;多次宣教。③減少家屬方面因素的措施:分發宣教資料;多次宣教。

1.3數據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病區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留置尿管患者健康教育標準化流程 ①責任護士于留置尿管前一日、當日及留置尿管后1日,分別通過評估問卷,查檢患者對留置尿管相關護理知識的掌握情況。②對未掌握的患者分析原因,找出真因,并進行針對性的標準化健康教育。③評價患者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的效果。④多次宣教,健康宣教貫穿整個留置尿管期間。

3討論

3.1品管圈活動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企業,品管圈活動在日本及美國等各大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2]。20世紀90年代被引入醫院管理領域,近幾年已經逐漸被國內醫院引入護理管理領域。我院于2012年把品管圈工具應用到護理管理中,并取得了較好效果。2013年我科"暢暢圈"在全國品管圈大賽中獲得三等獎。護理人員有一定的參與管理意識和欲望,通過共同參與管理從而形成良好的上下一體統一的系統,護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從基層而來有利于執行和提高效果[3]。通過品管圈活動,品質管理的概念已經深刻印在每個圈員心中,對它的理解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我們學習了各種品管手法,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此項活動不僅獲得了有形成果-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曉率,同時獲得了許多無形成果,如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積極性,協調性等。每個人都在盡自己的力量,尋找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個人價值得到體現,工作效率工作質量都在不斷提高,從而也提高了患者、醫院、員工等多方面的滿意度。

3.2品管圈運用到醫療護理服務行業是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更是深化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4]。在未增加人力的情況下,對住院留置尿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專業、更規范、更系統,并制定了標準化的教育流程,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庭芳.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付文煥,王曉舜,施孝金,等.品管圈活動在藥科制劑部門的應用與成效[J].中國藥事,2009,23(10):91-94.

第5篇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整體護理工作不斷深入,健康教育已納入護理質量評估和考評,成為檢驗整體護理效果、評價整體護理工作的重要指標。而患者大多通過是醫生的講解從而獲得相關疾病知識。開展健康教育固然是由醫護人員共同完成,但是護士又是患者教育的主力軍[1]。而老年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如何做好骨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內容與形式已成為護理領域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通過對骨科2009-2010年住院的老年患者針對其需求采取不同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骨科老年患者的特點

1.1相同性特點

1.1.1由于生理條件的變化,感知覺出現明顯退化。使老年患者反應遲鈍、視力和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愛嘮叨、任性、岡執性格呆板等,聽覺、理解力下降和判斷力明障礙。

1.1.2合并基礎病。多數骨科老年患者住院,不僅僅是骨折或其他骨科疾病,同時并發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見老年基礎病。

1.1.3對護士的信任度降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護只能做打針、發藥的簡單工作,只重視醫師的話,對護士進的健康教育內容持懷疑態度,不認真接受。1.1.4缺乏心理準備,由于老年骨折病人發病突然,加之疼痛較劇,大多會出現恐懼、緊張、憂慮的心理反應。

1.2骨科疾病特殊性骨科老年患者大多數是突發意外受傷,極少數是因骨科其他疾病住院。患者臥床時間較長,通常在20天以上,基本是生活不能自理,靠他人協助完成,易發生并發癥。

2骨科老年患者的需求

胡青[2]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有95.77%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需要全面了解疾病的有關知識以及病情發展康復的過程。有89.74%的老年患者需要知道醫院及病區環境、規章制度,分管醫師和責任護士的姓名。96.15%的老年患者需要了解出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及照顧方法。根據馬斯洛人類基本需要層次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由于年齡的原因,對老年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應包括: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生活方式指導、家庭護理技術操作、心理指導、安全行為指導等[3]。

3開展健康教育的形式與方法

3.1語言指導語言指導具有直接性、簡捷性的特點。大多數老人認為生病住院給子女及家庭帶來負擔,突出表現為無價值和孤獨心理[4]。在護理工作中護士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從患者進入病房時起,護士應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熱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屬,做好自我介紹,并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各項規章制度、經管的醫生護士等。對老年患者要尊重,使用尊稱,語言交流要簡單、明了、切題、表達清楚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尊重與關心,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獨感,產生和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在宣教過程中盡可能使用患者熟悉的常用語,避免醫學術語。當不得不使用醫學術語時,應用簡單的日常用語給患者解釋這些術語的意思。并通過與患者交流的過程,細心觀察、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需要。

3.2家屬、陪護的教育患者住院不僅僅是患者本人與醫護人員存在聯系,還有患者的親人,因此護士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應當僅僅局限于患者的范疇,應向患者家屬及陪護擴展。“家屬系統理論”認為,當患者的健康狀況發生變化時,家庭成員也必定出現相應的變化[5]。將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應用于陪護管理中使之對規章制度能較好遵守,對健康教育內容掌握程度普遍得到提高,病房陪護人員管理收到較好的效果。家屬作為患者最主要的看護者和社會支持來源,在患者發病期間,他們也承受著壓力和打擊并因此而焦慮,緩釋這種焦慮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讓他們和患者一起了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和技能,鼓勵他們有效地參與到患者的治療與康復過程中,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6]。

3.3把握時機進行教育由于老年人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患病及生活環境改變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狀態不穩定,影響教育效果。因此對骨科老年患者人宣教,首先要引起共鳴。當老人愿意與醫護人員交流,傾訴時,我們要耐心傾聽,了解老人的心理動態、所需、所求。當產生共鳴時,我們的宣教內容才會讓患者容易接受,使患者達到遵醫行為的效果。

3.4換位思考護士要體諒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老人們的想法、要求,從而對宣教內容進行有序安排進行。如:普通患者住院時最關心的是床位位置、病房環境設施等,而突發意外傷害的患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自己的病情是否有危險,這些內容應及時介紹,至于規章制度等內容的介紹可在患者相對穩定以后再進行,在24h內完成即可。如果入院時就給患者講太多的醫院規則和制度、疾病知識,患者難以接受,更顧不上記住并照著去做,易產生逆反心理。要選擇時機地宣傳,要把健康宣教貫穿于患者整個住院過程。臨床工作中,我們只在入院當天為患者進行簡單的病區環境介紹,認真調查評估患者,包括一般資料,情緒、吸煙、飲灑、飲食狀況、體重、運動情況等項目;入院后2-3天進行飲食指導,之后選擇患者精神狀態較好的時候逐步進行用藥指導、骨折的簡單知識講解,根據治療方案,循序漸進的進行功能鍛煉指導;對于出院指導,在出院前1~2d內完成。不能等到辦理出院手續時才匆忙地向患者進行宣教,老年患者不容易記住,達不到預期效果。

3.5書面教育與操作演示根據老年患者的心理、文化層次、生活背景等不同的特點,將宣教內容及功能鍛煉方法繪制成簡單的圖譜,采用簡單易懂的語句口述,對肢體活動的方法采用操作演示后讓患者復述,操作示范等,反復多次進行宣教,讓患者熟記、掌握并養成遵醫行為。由于骨科患者多是臥床,護士充分利用在與患者的每次接觸時間,如進行治療或技術操作時,采用一對一的進行宣教方法,患者更樂于接受,強化記憶。

3.6開展護患溝通座談會護患溝通、患者與患者間的溝通,也不失是種有效的宣教方法。每月一次針對一個病房、一種疾病開展護患溝通座談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患者,可以是治愈的,也可以足基本治愈的。向其他患者介自己堅持治療,配合身心護理、戰勝疾病的康復過程。以激發其他患者配合治療護理的積極性.達到早日康復的日的。

3.7出院聯系卡的發放根據專科特點,制作患者出院聯系卡,在患者出院后能隨時與醫生聯系,及時復診。我科在2011年通過聯系卡的方式,患者與醫護的主動聯系取得很好的效果。

3.8電話回訪式宣教老年患者的家庭護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因為出院而終止。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電話咨詢不失為一種方便、快捷的健康教育方式。患者出院后定期電話回訪,既能了解患者在家庭護理中存在的健康問題,及時予以解答,又有助于鞏固健康教育效果,同時也加強醫患間的聯系。

第6篇

關鍵詞:放療 集體宣教 病人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9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7-0234-02

放射治療是指放射線在人體內能量傳遞,從而將癌細胞殺死,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總生存率,但是放射線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傷正常組織,產生全身或局部的不良反應[1],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生活質量。但在實際過程中因患者對放療的知識缺乏了解和配合欠佳而影響放療效果,增加放療副作用。因此,放療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現就80例做放療的患者行集體宣教法和個體宣教法對比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隨機選擇2012年03至2013年03住院擇期放療患者50例作為實驗組,年齡45~79歲;選擇50例作為對照組,年齡43~82歲。疾病為胃腸道腫瘤、乳腺腫瘤、鼻咽癌等患者,放療宣教前均未接受放療相關知識的了解。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經統計學處理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實驗組進行集體宣教,10-15人集中在示教室統一PPT宣教內容,同一護士進行宣教內容,對照組為個別患者單獨宣教,也為同一個護士進行單獨宣教。

1.3 觀測指標。放療前宣教前對所有病人進行化療知識的問卷調查,結果統計。集體宣教及個別宣教后進行同一問卷的調查。各個問題的了解程度的提升百分比作為監測指標。

1.4 統計方法。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患者主要監測指標的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宣教法在100例放療患者中應用的效果比較

注:X=9.263,P

3 討論

放療是利用射線照射來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放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對身體的正常組織造成一定傷害。接受放療的患者常會出現不同程度心理障礙、局部皮膚和相應部位的粘膜損傷以及全身性的反應、社會支持度下降等;這些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使患者對疾病治療失去信息、飲食減少,導致機體的攝人量不足,使營養狀況進一步惡化或身體某部位不舒適,降低了患者的Q0L[5]。對腫瘤患者及早的實行全面的護理干預,給予心理護理、及時預防并發癥、幫助患者贏得家屬和朋友的支持,及時進行放療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可以從多方面緩解腫瘤放療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使患者以正性情緒克制負性情緒,避免產生不利于治療的過激行為[6];同時降低放療并發癥對患者帶來的傷害;最終使患者正確認識癌癥本身和放療,改善不良的情緒,建立信心和勇氣積極接受、配合放療。而健康教育是一種通過知識、態度、信念的改變,以及精神運動技能的獲得,從而改變患者個人和家庭成員認知及行為的教學過程,是護患互動的過程[4],如何在放療前進行有效的宣教,對患者的收益最大化,一直以來是我們的關注的重點。

本研究通過對100例做放療的患者行集體健康教育法和個體健康教育法效果的對比觀察,提示集體宣教法在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方面明顯優于個體宣教法。

兩組效果的差異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集體宣教法形式正規,實行專人講解,讓患者感受到宣教的鄭重其事和重要性,激發了患者的學習興趣,注意力更集中,操作練習更認真,促進了健康知識的掌握。集體宣教法是一種集體性和群體性的教育活動,授課方式靈活,充分利用口頭講解和現場演示,課堂氣氛活躍,調動了患者的學習積極性。實行集體宣教法,患者之間相互鼓勵,取長補短,醫患之間雙方互動,指導者全程參與,耐心解釋,與患者充分溝通交流,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有利于增進患者的信任感。[2]在臨床健康教育中,帶動和發揮家庭成員和患者的積極性,讓家庭成員參與到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可為患者提供持續心理支持。通過集體宣教,與其他患者一起參加宣教可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感性認識,節省操作時間,患者滿意度增加。個體宣教法形式松散、隨意,無固定的宣教時間和地點,無具體的宣教計劃。

4 結論

集體健康教育法應用于放療患者健康教育中,有效的促進了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

參考文獻

[1] 邢楠楠,高素霞.放療患者的tl,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1臨床合理用藥,2012,5(3B):53―55

[2] 趙波,劉紅梅,張金蓉,袁曉玲集體宣教法在肺功能測定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西部醫學2012,01,24(01)

[3] 姚秋愛.集體健康宣教對術前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護理雜志.2006.07,23(7)

[4] 安乇靖,符鉆英,曹永軍.腎功能衰竭患者內瘺術前深靜脈置管的全程健康教育及隨訪指導口].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5):538―539

第7篇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203-01

前言 品管圈(quality contral circle,QCC)是同一個工作現場或工作相互關聯區域的人員自動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院服務功能的擴大,健康教育已成為醫院整體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護理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實踐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幫助患者及其家屬確立健康信念并建立健康行為有重要意義[3]為了提高我科住院患者在手術治療期間對宣教內容的掌握,參與治療和護理。結合我科現狀于2013年1月6日開展了以“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知曉率”為主題的“拉手圈”QC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醫院普外二科住院的442名患者為對照組(干預前),男209例,女233例,年齡為19~82歲,平均(49.51±6.31)歲,平均受教育年限(4.2±2.6)年,住院天數均≥4天,平均為6.23天;疾病種類均為我科常見病如闌尾炎、腹股溝疝、膽囊結石等。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485名患者為觀察組(干預后),男237例,女248例,年齡為21~85歲,平均(50.14±6.20)歲,平均受教育年限(4.6±3.1)年,住院天數均≥4天,平均為6.23天;;收治疾病種類同前。排除因患者溝通障礙或醫學已經診斷為精神病、智力障礙的病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原發病種類、手術治療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對照組對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按照患者住院疾病發展階段治療流程由責任護士對其進行用藥知識、合理飲食、風險防范、出院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的宣教

2.2觀察組在落實以上基本知識宣教的基礎上成立品管圈,通過現況調查等品管圈十個步驟的開展,使住院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曉率逐步提高。

2.2.1成立拉手圈品管圈小組:共十人,平均年齡27.3歲,護士長為輔導員,圈員由科室護士自愿報名,圈長由大家投票選舉產生。制定了各自的職責。每周由護理部集中對每一步進行培訓,每周科室選派一名品管圈成員對科室品管圈活動進展以PPT的形式進行匯報,直至該圈結束

2.2.2主題選定:根據科室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及醫院的政策要求,每名圈員提出3個主題,通過記名式團體技巧法。選定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為第一圈的活動主題。

2.2.3根據PDCA各占30%、40%、20%、10%的原則,擬定了活動計劃書,設計現況調查表,進行了兩周的健康教育現狀調查,找出問題所在。

2.2.4解析:從人、物、法、其他4個方面對問題進行分析,根據80/20原則選定:宣教形式單一,內容繁瑣、陪護更換頻繁、沒有掌握宣教時機、宣教后評價不及時,沒有鞏固宣教效果、護士長沒有將護士的宣教質量和考核相結合這七個為我們需要改善的重點。

2.2.5對策擬定和實施:除繼續落實以往的宣教形式和內容外還擬定了(1)制定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處分,發于患者便于患者極其家屬學習和按照要求執行(2)制定了彩色飲食圖譜張貼于病區走廊(3)將責任護士分組與醫生綁定固定床位,利用晨晚間交接班補充宣教,針對每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宣教內容和形式。患者不知曉和不理解的內容給予解釋,體現宣教的連續性。(4)要求護士不要在患者進餐、疼痛和手術剛回病房時宣教,掌握好宣教時機保證宣教效果(5)針對護士缺乏溝通技巧,影響溝通效果,故請了宣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護理心理學專業的老師,來我科對全科護士培訓護患溝通技巧。(6)對策的實施每一步均有負責人,保證對策正確有效的實施。

2.2.6效果確認和標準化:通過柱狀圖對比每一項措施實施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曉率是否有提高。經過八周的效果確認后,以上(1)(2)(3)(4)項是有效的,并制定了兩項標準。標準一:制定我科常見病的宣教流程及飲食宣教手冊,健康教育處方。所有新入科護士及輪轉護士必須通過培訓和考核。標準二:所有知識的宣教必須在患者疼痛評分≤2分的情況下才可以宣教,保證宣教效果。

二結果

1.品管圈實施前后我科手術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的比較:見表一。由此表可以肯定開展品管圈活動對提高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曉率是提高的。

三討論

1.探索正確有效的宣教形式是患者的迫切需求。雖然比較醫生,護士陪伴在病人身邊的時間較多,但在健康教育及配合手術成功的重要性方面并未獲得病人與醫生一致的認同,這說明護士在病人個性化健康教育方面做得還不充分[4]。

2. 我國《護士注冊法》明確規定,健康教育是護士應盡的義務。護理健康教育作為健康教育的分支已在醫院開展多年,但大多時候只是流于形式,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護士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宣教形式。滿足患者對宣教的需求和保證宣教效果。

第8篇

【關鍵詞】健康宣教;分層分組責任制

【中圖分類號】R21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064-02

護理學是在醫學體系中的一門獨立學科,占有重要地位,隨著人類對自身健康認識的提高,社會對護理學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責任制護理模式多年來逐步在各醫療單位護理管理中深入,也是全方位提高護理質量的必經之路,如何擴大護理范疇,提高護理質量成為現代醫院護理管理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我們針對健康宣教為入手點分析其在分層分組責任制護理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

選擇我院某內科科室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38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為25-59歲之間,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齡在29-60歲之間;疾病主要為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患,排除各種遺傳和危重病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病情、病史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2 責任包干制護理模式

2.1 設置責任小組:

根據現有護理人員結構,按職稱及年齡設置了兩個責任小組,分別為上述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其中觀察組由4名不同職稱、年齡的護士組成。其中主管護師1名擔任責任小組組長,護師1名擔任責任護士,護士1名擔任基礎護士,助理護士1名負責生活。各小組成員職責明確,既分工又合作,每組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整體護理。

2.2 責任小組內實行分層管理:

各責任小組在護士長領導下工作。責任小組組長全面管理本小組內人員的分工及調配,全面掌握所分管病人的情況,指導下級護士為病人提供個性化專科護理。其中責任護士為病人提供正確的治療用藥,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掌握病人生理、心理狀態,實施心理護理。基礎護士重點為病人提供基礎護理,負責床位管理及調配,完成有關護理記錄,負責病人安全管理。助理護士負責護理患者生活。在本觀察研究中,其中觀察組責任護士針對患者和患者家屬增設健康宣教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疾患基礎知識介紹:就健康教育選用各種資料,配合各種不同的疾患需要的小冊子、單張等印刷資料,以及各種醫療健康主題的展覽版等。

入院疾患特點宣教:患者病情、病種復雜,教育以語言為主,采用直觀、形象的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包括:病房的環境、作息制度介紹;負責醫生及責任護士介紹;每天查房時間;詳細告知治療的具體方案及所需時間;需要哪些檢查及檢查中會遇到哪些痛苦和不適,如何避免和減少痛苦;護理級別;健康飲食及健康行為;口服藥的注意事項、副作用、療程;康復指導。

患者家屬的宣教:根據患者家屬的年齡、文化程度不同方式宣教,尤其對于不能對病人本人講述的疾病診斷要在倫理范圍內告知,穩定情緒,以便配合治療。進行康復指導時要同時對病人及家屬講解,包括日常生活如何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等方面的知識。

3 健康宣教在責任制護理中的效果

為了評價健康宣教在責任制護理中的重要意義,本觀察除以調查問卷詢問患者滿意率外,結合陪護率和基礎護理合格率綜合評價健康宣教在責任包干制護理模式中的意義。有關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滿意率為97.5%,高于對照組92.1%;觀察組陪護率為12.5%,低于對照組21.1%。結果見下表1:

4 討論

實施護士分層分組責任制護理充分調動了各級護士工作主觀能動性,每組成員從初級到高級,各層級護士職稱、學歷、 經驗、能力都各自不同,組成小組團隊后各層級護士責任明確,成員間相互虛心學習,取長補短,高年資護士的專科護理、帶教、健康教育能力得到充分發揮,低年資護士自覺從基礎做起,同時 不斷在上級護士指導下學到專科知識和技能。

增加了護患間的交流與溝通,各責任小組成員,尤其責任護士對所護理病人從病情掌握到心理狀況基本做到心中有數,護士每天護理病人的時間占到工作時間增加,可隨時觀察病情并與病人交流,護患間相互信任,關系融洽,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度提高[1],本觀察表明兩組間病人滿意率相差5%以上;職責分工明確,加強了臨床基礎護理工作各小組設立了基礎護士和生活護士,由于她們的職責緊緊圍繞基礎護理工作制定,加之上級護士的協助指導檢查,基礎護理質量顯著提高,同時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心理負擔減輕,各種良性因素導致整體陪護率降低,本護理觀察表明兩組間相差8%以上。

健康教育是醫院的重要職能,作為一種投入少、效果好的治療方式,順應了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大趨勢[2-3],但長期以來卻是護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環節。醫院以往護理工作過多強調加強病人疾病方面的護理,從而使單純效果原則擴大,致使未能滿足病人康復保健知識的需要及與渴望溝通的需要。健康宣教的引入,體現和護理范圍的深入和拓展,護士意識到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患者健康意識、糾正不良行為、促進疾病康復、預防疾病復發的重要舉措,也對縮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減少醫療糾紛、降低保健費用等其他各種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健康宣教增加在責任制護理模式中,使得病人及家屬對護士產生了信任感,護士也感受到了自身價值的體現,增強了病人及家屬的防病治病意識,提高了服務滿意度,提高了護理質量,達到的醫療護理的最終目的。因此該護理內容值得逐步在各層醫院推廣,但有關責任護理過程中的健康宣教內容、方式、不同科室特點、不同疾患特點等等各種因素和特點情況還有待深入形成規范化內容,同時更要結合好醫生的診療內容,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療診治活動,而不是替代、誤導、甚至患者無法理解的健康宣教都是待克服的問題所在。

參考文獻

[1] 翟麗華,王恩. 包干式護理模式探討[J]. 吉林醫學 2011,32(1):175-176.

[2] 許鑫,周立,李麗霞. 健康宣教流程對護理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1):926-928.

[3] 張愛蓮. 開展社區護理的方法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5):470-471

第9篇

【關鍵詞】PICC;導管移位;;護理;穿刺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是腫瘤患者化療藥物輸入及長期需要靜脈輸液治療的安全可靠通道,PICC置管術自90年代在我國開展以來,以其操作簡捷、使用安全、維護簡單、便于長期留置等優勢被廣泛應用[1],為患者開辟了一條方便、安全、有效的靜脈通路,尤其適用于腫瘤科反復化療的患者及病情不穩定需要隨時用藥的患者。但PICC導管也存在一些并發癥如導管堵塞、感染、導管異位、靜脈炎等[2]。本文將對導管置管成功后移位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關的護理措施。

1PICC導管移位原因分析

11患者自身的原因

111肢體頻繁活動,改變導管移位是PICC置管成功后的常見問題。有人認為導管移位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與肢體頻繁活動、劇烈咳嗽,穿刺部位等有關[3]。

112患者對健康教育依從性差部分患者不能按宣教內容進行自我維護,活動量過大或患肢活動度超出置管要求的活動范圍等,使得PICC導管置管成功后易移位。

12護理人員的原因

121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充分

122穿刺部位的選擇一般來講都選擇正中靜脈,頭靜脈和貴要靜脈。但都有或多或少的偏差。

13貼膜、導管固定不牢貼膜受潮、邊緣翹起、松動致導管自行脫出。

2護理對策

21準確測量靜脈的長度在實際置管操作中,應在測量體表長度的基礎上減去患者皮下脂肪厚度1~2 cm。在測量時應考慮患者的身高及臂長。

22嚴格選擇穿刺部位PICC常規穿刺部位位于肘窩下2橫指處的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

23改變宣教方式,避免不當

231應使健康教育內容、方式,形象、具體、生活化護理人員應熟悉并向患者宣教血管的解剖及生理:頸內靜脈管徑平均為13 cm,較鎖骨下靜脈粗大,且解剖位置變異較少。并且由于解剖變異,上肢外展后伸完全可以將導管末端牽拉至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會合處,使患者基本了解血管走向,在日常維護中注意肢體動作的活動范圍。

232護理人員以身示范包括活動角度、范圍,特別是負重、舉高、外展。說明完全不負重會引起患肢腫脹,只要避免生活自理以外的負重即可,使患者掌握這些相對明確的指標。在要求內活動,延長導管的使用時間。

233護理人員還要反復多次的進行宣教

24妥善固定導管留在體外的導管呈s形固定,避免打折、扭曲,如導管需修剪,修剪后要確定導管與接頭鎖緊,防止滑脫。

25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宣教內容,避免照本宣科。根據不同文化、心理狀態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內容、方式;制定更具有操作性,有量化指標,使患者明確活動的方式、活動度及負重極限,對其應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并使宣教內容形象、生動、具體,貼近生活,以讓患者重視日常維護的重要意義;若有不適及時就醫進行X線檢查。

26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要想改變患者的健康行為,只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功能恢復是由自己的行動決定的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提供給他們必要的提高心身健康的知識與應對能力。所以,改善患者應對方式的主要措施是改變認知。護士要掌握患者的認知狀態,根據患者的特點進行系統性應對方式宣教。用肯定的語氣告訴患者應該這樣做,不這樣做就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以激發患者的自我責任感。惡性腫瘤患者置管術后的依從性是一個較復雜的問題,因此,重視患者心理特征對依從性的影響,并尋找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采取針對性宣教措施,最大限度減少PICC并發癥的發生[4]。

3小結

PICC導管的移位是現在不可避免的臨床問題,但是通過分析,提高護理人員的穿刺技術和宣教能力,患者對PICC的認知能力;加強患者生活中的細節保護思想可以降低PICC導管移位的發生,延長PICC導管的使用時間。

參考文獻

[1]鄒勤,謝娟,陳民宵,等PICC置管后肢體腫脹的護理及研究進展現代腫瘤醫學,2007,15(9): 13671368.

[2]胡君娥,呂萬麗,陳道菊,等 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處理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07,22(6):554555.

第10篇

1 據病情制訂計劃

根據患者渴望知道所患疾病病因、治療、預防、保健等知識,我們編訂了相關疾病健康教育資料,并進行入院宣教,實施心理、飲食、休息睡眠、用藥、出院等健康指導,使患者接受教育、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 堅持業務學習、務實基礎知識

1、為了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制訂學習計劃,堅持每周一次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技術、理論知識。

2、堅持護理查房,通過查房,提出問題、觀察要點及健康教育內容,使患者及家屬認識疾病,解除憂慮感,使之配合治療護理。

3、收集有關疾病防治信息資料,指導日常工作,掌握健康教育技巧,正確指導患者,做好宣教工作,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增強患者對責任護士的信任感。

3 循序漸進,實施教育

1、患者入院時宣教內容:護士從患者入院起,開始進行入院宣教工作,護士以熱情、親切、富有同情的語言及態度接待患者,介紹周圍環境、病室及病友,介紹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責任護士和衛生員等,使患者盡快適應環境,消除顧慮,并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即時介紹患者疾病情況及其有關衛生健康知識,且從與患者交流中收集資料,以便系統進行健康指導,使患者樹立信心、正確對待疾病。

2、病人住院期間健康教育的內容:患者住院期間,我們按照護理程序解決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疾病健康知識宣教。首先,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交談,向患者講解各種檢查目的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患病原因、機理及用藥情況,解除對疾病檢查及藥物治療的誤解,輕松愉快的接受各種檢查及治療,增強患者配合意識。在開展健康教育的同時,隨時聽取患者意見和要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并經常召開病員座談會,了解患者滿意度,不斷改進工作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3、患者出院前健康教育的內容:在患者疾病恢復時期,責任護士要反復指導患者怎樣安排飲食、宣教休息及用藥有關注意事項。如:哮喘患者避免過敏源接觸及時鞏固用藥,以減少哮喘發作;肺心病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受涼、過度勞累而引起病情加重。通過正常的健康教育指導,使患者準確掌握了用藥方法,特別是掌握了相關藥物的副作用,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指導患者出院后怎樣觀察自己的病情,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

第11篇

【關鍵詞】健康宣教;座談會;出院宣教;應用

健康宣教不單純的是一種簡單的心理護理方法,而是一種超前于心理護理的有效護理方式。健康宣教不僅能夠促進良好的護患關系,而且能通過護理人員的有效溝通,為護患關系奠定融洽的基石。出院前后的家屬辦理事項繁多,有效的出院宣教,既能減輕護士的工作量,節省家屬時間,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1.一般資料 對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科某一層病區開展的425場出院患者健康宣教座談會,有效提高了患者家屬對出院流程的知曉率和滿意率,現進行總結如下:

2.方法

2.1座談會的主持者及對象。本樓層病區有床位55張,護士25名,實行輪值三班制,每日責護人數為7人,每日平均出院人數為4―6人。從每周一至周日,共計7天,分別由每日相對應的責護人員分組編號負責主持座談會的召開。輪流主持座談會,人人參與,可以避免一個人重復主持的疲勞感,也可以使各級別的護士都參與其中,得到鍛煉的機會。座談會的對象為:當日和第二日出院的患者與家屬,以及部分自愿參加的在院患者或家屬。

2.2 座談會時間及地點。每日下午三點三十分至四點,在我科本樓層教室里舉行。我層建立《出院患者健康宣教登記本》,當日責護在下午三時,登記今日和明日的出院患者信息,并于三點二十分開始至患者床邊進行邀請出席座談會。此時病區內的白班治療基本完成,患者輸液也基本完畢,探視人員相對較少,這個時間段是出院患者及家屬迫切需要進行健康宣教的最佳時機。

2.3 座談會的形式。健康宣教座談會采取護士與家屬面對面的形式進行交流。健康宣教不僅僅是護士單方面的對患者進行信息傳遞,也可以是由多名患者和家屬之間,進行相互的傳輸交流,再加上護士的專業引導,這樣既可以使氣氛輕松活躍,增強護患的融洽關系,又能方便患者將學習的內容消化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座談會的內容。我科將出院健康宣教內容制定模板,這樣可以避免宣教內容的遺漏,還能保證宣教內容的準確性和統一性。模板分為護士版和患者版。護士版的宣教內容包括了患者版的所有內容以外,還增加了各類疾病康復出院后的相關健康指導和注意事項。待患者及家屬落座后,護士按床位分發《出院流程(患者版)》表各一張,然后開始出院流程的介紹,內容分為三部分組成,①出院前一日:即宣教當日,指導患者拿取出院帶藥,補足賬戶余額,并整理好次日結賬時所需的全部繳款票據及證件。患者住院多日,早已歸心似箭,有些外地的患者,甚至提前買好了回家的車票,指導提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就能促使患者手續辦理的更加迅速流暢。②出院當日:指導辦理出院手續的時間、地點、材料、步驟。患者辦理完畢后,需將所有資料拿至護士站前臺進行審核,由主班護士查看手續是否辦理齊全。以免遺漏,為患者報銷和復查帶來不必要的損失。③離院后注意事項:包括對患者的飲食指導,服藥指導,功能鍛煉,恢復訓練,下一步治療的安排,復查時間等等。對于患者與家屬仍不清楚的事宜,宣教護士可以幫助熱情耐心的解答。將出院患者集中在一起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即節省了護理資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還使患者的滿意率也有所提升。

3.總結

一場輕松,個性化的出院患者健康宣教座談會,恰到好處的體現出了,以患者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將患者所需放在第一位。集中的健康宣教形式,為患者與家屬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靜、整潔的環境,有利于相互溝通的有效性。大家既能不擾的一心一意聽,還能隨意向護士提問,使得宣教的氛圍更加濃烈,和諧。這場以病人為中心的專業健康指導,也能為良好的護患關系打下結實的基礎。

第12篇

1 增強宣教意識,重視宣教工作

長期以來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宣教意識淡薄。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健康保健意識的增強,做好健康教育已勢在必行。我們通過工作中遇到的許多實例,來加強護士對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使護士們明確在健康教育中所承擔的角色,所處的地位,承擔的任務和應發輝的作用。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習、討論、制定出各種疾病詳細全面的宣教內容,要求每位護士做到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整個住院期間的不通時期,根據患者的情況及需求進行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將宣教視為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門。

2 明確患者教育的目的與作用

患者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患者達到知、信、行。知,讓患者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識,檢查治療的目的及護理要點。信,護士要豐富的知識幫助,指導患者,讓患者感到護士可信,并形成一種實行的信念。知識一旦變成信念,就只配著人的行動。行,利用護士的影響力指導患者,患者將護士交給的知識付諸于行動。患者教育的作用可以減低患者的焦慮狀態,患者住院都有陌生緊張的心理,特別是需要手術的患者,護士應根據患者治療的不同階段進行教育,講明各種檢查治療用藥的謎底。注意事項及配合方法,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患者在住院期間許多護理活動是需要護士與患者共同完成的,因此護理活動中護士與患者應形成指導、參與、合作這種新型的護患關系,而不是單純的幫助患者去做,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自我護理活動,很多患者患病后缺乏對疾病的認識,一旦病情稍好轉就認為痊愈了,就不注意休息,不接受治療,造成病情復發,甚至引起其它并發癥。因此護士要針對疾病的特點,講明按時接受治療的重要性及各種注意事項,以避免疾病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

3 向患者講解健康心理指導內容

心理疾病可以轉化為軀體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病,向患者講解健康心理內容,可以糾正不良的個性。根據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定義,指出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標準有以下五個方面:環境適應能力強;社會交往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忍耐力;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3];具有一定的健康能力。心理健康與否,主要表現在一個人的性格、情緒、世界觀、生活態度、人際關系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等方面。具有堅強、穩定、外相心理特征的人,不易患精神方面及其它方面的疾病,而敏感、脆弱、內向心理特征的人易患精神方面及其他方面的疾病,這對疾病的恢復、患者對治療、護理能否積極配合以及能否發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都是不利的。

4 合理采用健康教育的內容及形式

護士首先要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情況,評估患者健康知識、問題。對其健康知識不足,進行有的放 的教育與指導。教育方法可采用語言教育、宣傳科普知識、示范教育等,以求達到患者對自己疾病的有關知識有所了解。語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簡潔、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語言教育較少受文化的影響,對文化層次低的患者,更適合語言教育。因此,護士要掌握交流技巧,隨機進行教育,宣傳材料科根據不同疾病特點編寫、繪制一些宣傳卡、手冊、板報等,使患者隨時接受教育,護士還可以向患者做演示,如手術后功能鍛煉的方法,有效地咳嗽方法,以及某些特殊的鍛煉等,并演示正確的姿勢,要求患者訓練2~3次/d和訓練過程中出現不適感的處理與預防。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貫穿在整體護理活動之中。教育方法可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形式,在實施健康中要強化患者進行教育的意識,提高護士理論水平,對患者的教育做到系統化、科學化、專業化,達到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唐戈.將健康教育納入護理學體系的構想[J].中華護理雜志,1997,03:155-1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级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99av白浆|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v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15|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诱惑影院|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优势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国产69精品久久99的直播节目| 国产精品一二三四五区| 亚洲s码欧洲m码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小说| 国产91在| xx性欧美hd| 麻豆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 午夜爽爽视频| 狠狠操很很干| 在线观看黄色91| 亚洲区在线| 亚洲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亚洲欧洲日韩av| 亚洲福利视频二区| 午夜天堂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片| 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亚洲码在线|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原创一区二区| 日本护士hd高潮护士|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爱爱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国在线 | 日韩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va国产2019| 国产精品自拍在线| 日本黄页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91丝袜在线| 国产91丝袜在线熟|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a毛片| 浪潮av网站| 久久免费福利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毛片在线看| 国产91在|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淫片免费看|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 6080日韩午夜伦伦午夜伦|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 午夜黄色大片|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精品|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2021天天| 99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猛男大粗猛爽h男人味|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潘金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主播| 91久久精品在线| 久久国产视屏|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