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爱,揉胸吃奶动态图,高清日韩一区二区,主人~别揉了~屁股~啊~嗯,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欧美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黄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固定資產的年數總和法

固定資產的年數總和法

時間:2023-06-26 16:24: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資產的年數總和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企業設備提取折舊,是通過計提轉作生產費用的辦法使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有形損耗與無形損耗得到補償和積累。那么該設備折舊總額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各期分攤的數額應該與其創造價值的大小成正比,這也是會計配比原則的要求。目前,企業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多數是采用直線法平均分配折舊總額在各會計期間的數額,這對于機械設備來說,其折舊額的平均分配是不符合會計配比原則的。

機械設備在購入初期工作性能良好,運轉正常,能為生產產品提供較好的服務,所需要的維修費用較少,它所創造的價值較大,應多分攤一些折舊額。隨著生產的持續進行,機械設備逐漸磨損,科學技術的進步使老化的沒備在維修費和修理費用上較期初逐年增加,因為生產服務的效果較差,它所創造的價值相對逐年減少,應少分攤一些折舊。這樣可以使機械設備的折舊費用在使用期內各年分擔的費用水平與同期創造的效益相配比。如果采用直線法平均分配各期的折舊額勢必造成期初因折舊較少產品成本過低,經濟效益較好,而后期因產品成本過高引起效益巨減的現象,加上資產的無形損耗使之過早淘汰,在淘汰時其價值得不到應有的補償,這是不符合穩健原則的。另外,為了降低由于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而產生的無形損耗的風險,提高資金運營效果,客觀上也要求單位采用加速折舊法。我國現行財會制度規定允許使用的加速折舊法主要有兩種:即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這兩種方法能使機械設備的價值在其使用的前一半時間里有近于2/3至3/4得到補償,在后一半時間里不會因為維修費用過高而導致成本過大,使生產協調穩步進行,同時也給企業設備的及時更新累積了足夠的資金。下面筆者從概念界定、兩者的異同、基本賬務處理三個方面運用比較法進行論述。

一、概念界定

1.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以平均年限法折舊率(不扣殘值)的兩倍作為折舊率,乘以每期期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求得每期折舊額的一種快速折舊的方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為了保證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終了時賬面凈值與預計凈殘值相等,在該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前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平均攤銷。

2.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減低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數的年限總和=(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一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二、兩者異同

1.相同點。(1)都是加速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都是加速折舊的方法,適用于企業經營形勢較好、贏利能力強、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高的企業。加速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提高其產品性能,避免設備由于技術進步和成本下跌過早被淘汰。(2)使用壽命越長折舊率越小。兩種方法的計提折舊率都是以折舊年限為分母來計提折舊率的,使用年限越長折舊率越小,折舊也就越慢。(3)折舊額逐年遞減。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都是加速折舊的方法,每年的折舊額呈遞減趨勢,上年總比下年大,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最后兩年除外。

2.不同點。(1)每年計提的基數不同。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每年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凈值基數不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提基數逐年遞減,是期初余額減去當年計提折舊額后的固定資產凈值;年數總和法的計提基數每年都是扣除期末預計凈殘值之后的價值,每年都相同。(2)最后兩年計提的處理不同。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最后兩年的處理不同。在最后兩年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倒數第二年期末余額扣除凈殘值后的余額在最后兩年平均分攤折舊,兩年的折舊額是相同的;年數總和法是按照尚可使用年限的遞減比率按固定基數計提,也就是每年計提折舊的賬面余額相同。(3)計提的比率不同。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的計提比率不同,雙倍余額遞減法是一個固定比率,除了最后兩年不使用外其他每年相同;年數總和法是一個數學上等差遞減數列式的遞減計提比率,計提出來的折舊額是一個等差數列。

三、基本賬務處理比較

例:某臺設備原值1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2.55萬元,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分別為:

年度折舊率折舊額

12/5――0.4100×0.4=40(萬元)

22/5――0.4(100―40)×0.4=24(萬元)

32/5――0.4(100―40―24)×0.4=14.4(萬元)

第4年與第5年系該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前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平均攤銷,即(100―40―24―14.4―2.55)/2=9.525萬。

所以,第1年折舊為40萬元;第2年折舊為24萬元;第3年折舊為14.4萬元;第4年折舊為9.525萬元;第5年折舊為9.525萬元。

例:A公司2001年12月1日購進一臺不需要安裝就可以使用的H設備,系生產車間使用。該沒備購進時的相關成本和稅費合計是93 000元,經確認H設備符合固定資產確認的條件,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3 000元,請按年數總和法計提每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額。(A公司不在東北老工業基地)

確定使用年數總和:5+4+3+2+l=(5/1)×5/2=15(年)

2002折舊率:5/15×100%;

2003折舊率:4/15×100%;

2004折舊率:3/15×100%;

2005折舊率:2/15×100%;

2006折舊率:1/15×100%。

2002折舊額:(93 000-3 000)×5/15×100%=30 000(元);

2003折舊額:(93 000-3 000)×4/15×100%=24 000(元);

2004折舊額:(93 000-3 000)×3/15×100%=18 000(元);

2005折舊額:(93 000-3 000)×2/15×100%=12 000(元);

第2篇

關鍵詞:固定資產;折舊額

一、什么是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簡稱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企業的固定資產可以長期參加生產經營活動而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但其價值卻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而逐漸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中去,或者構成企業的經營成本或費用,這部分轉移的價值即固定資產折舊。為保證企業簡單再生產,同時實現期間收入費用的正確匹配,企業必須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期內計提折舊。

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

折舊的方法是經國家確認的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所應遵循的規則。考慮我國實際情況,財政部規定企業可選擇的折舊方法一般有4種,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要變更需在財務報表的附注中加以說明。下面對4種方法進行說明和比較。

1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的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價值-預計凈殘值)/折舊年限

例:甲企業有一廠房,原值為305000元,預計可使用1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為5000元。廠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計算該廠房的年折舊額。

年折舊額=(305000-5000)/10=30000元。

按照使用年限法平均計算求得的折舊額,在各個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折舊的積累額成一直線上升的趨勢,因此,這種方法也稱“直線法”,它是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通常采用的一種方法。

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1)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價值-預計凈殘值)/預計總工作量

(2)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乙企業有一輛專門用于運貨的卡車,原值為30000元,預計總行駛里程為300000公里,(假設報廢時無凈殘值),本月行駛3000公里,計算該卡車的月折舊額。

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30000/300000=0.1(元/公里)

本月折舊額=3000×0.1=300元。

就某些固定資產來說,為了正確地核算生產耗費,使成本負擔較為合理,也可以采用按照固定資產實際工作時間成完成工作量的比例計提折舊的方法。例如價值大又不經常使用的某些大型機器設備,可按其工作時間計提折舊;汽車等運輸設備可按其行駛里程計提折舊等。即采用工作量法提取固定資產折舊。

3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在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要注意在最后兩年計提折舊時,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值平均攤銷。

例:丙企業新購入一臺原值為60000元的設備,預計使用年限為4年,凈殘值為2000元。按雙倍余額抵減法計算折舊,要求計算出每年的折舊額。

遞減的折舊基數=年固定初資產折余價值(賬面凈值)固定折舊率2/4

第一年折舊額:60000×2/4=30000(元)

第二年折舊額:(60000-30000)×2/4=15000(元)

第三年、第四年折舊額:(60000-30000-15000-2000)/2=6500(元)

4 年數總和法

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數字總和。固定的折舊基數=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遞減的折舊率=1/年數總和

例:丁企業在2009年3月購入一項固定資產,該資產原值為300萬元,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5%,要求計算出2009年2010年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額。

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需要考慮固定資產的凈殘值,同時要注意折舊的年限一年與會計期間一年并不相同。該固定資產在2009年3月購入,固定資產增加的當月不計提折舊,從第二個月開始計提折舊,因此2009年計提折舊的期間是4月到12月,共9個月。

2009年提的折舊額為:300×(1-5%)×5/15×9/12=71.25(萬元)

2010年的折舊額中(1-3月份)屬于是折舊年限第一年的,(9-12月份)屬于是折舊年限第二年的,因此對于2010年的折舊額計算應當分段計算:

1-3月份計提折舊額:300×(1-5%)×5/15×3/12=23.75萬元。

4-12月份計提折舊額:300×(1-5%)×4/15×9/12=57萬元。

第3篇

Ren Hongling

(Zibo Institute of Drug Control,Zibo 255086,China)

摘要:固定資產在一個企業中占很大的比重,相對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問題就顯得比較重要了。本文主要介紹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并對其進行比較,指出各種折舊方法的優缺點,對企業合理得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應考慮的因素進行探討。

Abstract:Fixed asset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so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depreciation method of fixed asset as the major part, points out their merits and fa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m and studies the factor we must consider when we choose the depreciation method of fixed asset.

關鍵詞:固定資產 折舊方法 直線法 稅收

Key words: fixed asset;depreciation method;line method;revenue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0-0120-02

0引言

在我國大部分企業中,固定資產一般占據投資者注入資金的70%。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是制定企業會計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將導致不同的報告利潤和固定資產價值,并對企業的稅收利益、現金流量產生影響。

1各種常用的折舊方法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以選擇的折舊方法分為四種: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其中,前兩種方法稱為普通折舊法,后兩種方法稱為加速折舊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為直線法,是將固定資產應計提的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工作量法:是以固定資產在預定使用年限內規定所能提供的工作量為基礎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年數總和法:又稱為年限總額折舊法,是以遞減分數作為折舊率分別乘以固定資產凈值,計算出每期折舊額的一種折舊方法。分數的分母是固定資產使用年數的各年數字之和,分子是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順序遞減數。雙倍余額遞減法:是以不計殘值的直線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折舊率,每期分別乘以固定資產帳面余額,計算出每期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2幾種常用折舊方法的比較

2.1 幾種折舊方法的特點平均年限折舊法最大的優點是簡單明了,易于掌握。由于它是以時間為基礎,因而可以適當考慮無形損耗因素;其缺點在于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和使用強度,同時也沒有考慮資產的時間價值。工作量折舊法也比較簡單易懂,而且考慮了固定資產的實際利用程度。因而在使用強度即定的前提條件下,可以正確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耗用情況;其缺點是在于沒有考慮到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強度,沒有考慮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的因素。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表現為每期折舊數額相同,而單位產品的成本中的折舊費是變動的。工作量法計提折舊表現為每期折舊數額是變動的,而單位產品成本中的折舊費是固定的。加速折舊法是在固定資產的前期多攤提折舊,在后期少攤提折舊。從固定資產全部的耐用期限來看,計提折舊的總數是不變的,企業收益總額也不受影響,只是遞延了上繳所得稅。

2.2 普通折舊法與加速折舊法的比較所謂普通折舊法,即通常所指的直線折舊法。利用不同的折舊法計提折舊,其數額是不同的,下面通過一個實例說明采用直線折舊法與年數總和法對企業的不同影響。

例:某企業新增生產設備一臺,其原值為5000元,預計凈殘值200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

直線法:年折舊額=(5000-200)/5=960元

年折舊率=(1-200/5000)/5*100%=19.2%

年數總和法:5年的折舊率分別為:5/15、4/15、3/15、2/15、1/15

應計提的折舊價值=5000-200=4800①

該例說明,用直線法計提的折舊率是不變的,年折舊額均為960元,而用年數總和法時,折舊率先大后小,計提的折舊額也就相應的先多后少,逐年下降。如果因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提高而使機器提前報廢,或者生產出的產品過剩時,造成大量積壓、占用流動資金時,顯然,用加速折舊法優于直線法。此外,用加速折舊法還可以較快地更新固定資產,尤其對某些新產品剛投產時需要量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的銷售量減少,甚至可能出現滯銷的情況。如果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在最初的一兩年中,產品銷路好,銷售收入高,而年折舊額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利潤就高。但當此設備生產出的產品市場飽和、銷路不好時,銷售收入會大大下降,相應的利潤也會下降,甚至可能出現負值。而用年數總和法計算的利潤指標是均衡的,不至于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如果產品仍然暢銷,那么利潤將隨著計提折舊的數量減少而相對的逐年增加。就此方面看,加速折舊法是優于直線法的。再者,由于普通折舊法的折舊率偏低,每年計提的折舊額偏小,因此,微觀上不利于固定資產更新改造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宏觀上不利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相比而言,加速折舊法是比較合理和系統的方法。

3納稅對企業選擇折舊方法的影響

納稅問題對企業選擇折舊方法的影響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不同稅制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在比例稅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稅率不變,選擇加速折舊法比較有利;而在累進稅制下,未來所得稅稅率越來越高,則選擇平均年限法較為有利。

3.2 折舊年限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在企業創辦初期且享有減免稅優惠待遇時,企業可以通過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將計提的折舊遞延到減免稅期滿后計入成本,從而獲得節稅的好處;而對一般性企業,即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待遇的企業來說,縮短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前期利潤后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

3.3 資金時間價值因素的影響由于資金受時間價值因素的影響,企業會因為選擇的折舊方法不同,而獲得不同的資金的時間價值收益和承擔不同的稅負水平。由于資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值,因此,不同時間點上的同一單位的資金的價值含金量是不等的。這樣一來,企業在比較各種不同的折舊方法帶來的稅收收益時,就需要采用動態的方法來分析,先將企業在規定年限內計算提取的折舊按當時資本市場的利率進行貼現后,計算出各種折舊方法下在規定折舊年限內計算提取的折舊費用的現值總和及稅收抵稅額現值總和,再比較各種折舊方法下的折舊現值總和及稅收抵稅額現值總和,在不違背稅法的前提下,選擇能給企業帶來最大稅收抵稅現值的折舊方法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3.4 稅負的影響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企業所得稅的輕重、多寡,直接影響到企業稅后凈利的形成,關系到企業的切身利益。資產的計價和折舊是影響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重要項目。

4選擇折舊方法應考慮的因素

一個企業的資產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資產應根據其不同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折舊方法。本文只對企業使用的生產設備計提折舊需考慮的因素進行一下論述。下面分析企業在選擇折舊方法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4.1 固定資產的使用規律眾所周知,固定資產可以連續參加若干個生產周期而保持其原有的形態,其價值隨著使用而逐漸地、部分地轉移到成本和費用中去。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規律,早期給企業提供的效益高,其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使得固定資產的效用呈遞減趨勢。因此,其價值以折舊的方式計入產品成本的金額也應呈遞減趨勢。按此規律,折舊方法選擇加速折舊法比較恰當。

4.2 固定資產磨損狀況固定資產折舊反映了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包括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兩種價值。在選擇折舊政策時,一般會首先考慮到這兩個因素,它們從根本上決定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的選擇。這兩個因素中,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固定資產磨損狀況對折舊的影響體現在無形損耗加快,加速折舊短時間內收回固定資產價值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所以在折舊政策選擇時,充分考慮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十分重要的。

4.3 固定資產的特性企業一般按固定資產的不同特點,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不同類別的固定資產往往決定了其折舊方法的選用。如某輻照有限公司中的機器設備中含有鈷60這種放射性物質,鈷60重要用于食品消毒和保鮮,鈷60的揮發周期約為6年。該公司為了更好得反映固定資產的特殊性,對這類機器設備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其余機器按年數平均法計提折舊,比較真實得反映出了企業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

4.4 折舊方法對企業財務利益的影響從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周期來看,固定資產的價值將全部計入生產各成本,但計提折舊是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按期進行的,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會直接影響期末固定資產價值的確定和銷售成本的計算,進而對企業的利潤、稅收負擔、現金流量、財務比率等產生影響。直線法是平均分攤,忽視了貨幣時間價值,未考慮各期物資磨損的程度不一和技術革新更新換代等因素,使用效率和產生的收入在整個使用期間不一定是相對均等的。而加速折舊法考慮到利息因素和固定資產所產生的未來凈收入難于準確估計,從穩健性出發,前期多提折舊費用,隨后遞減;從納稅角度看,這種方法也可使納稅人獲得一定的財產利益。一般來說,在資產使用期間,固定資產所產生的凈收入是遞減的,新資產效率高,舊資產效率低,用遞減的折舊費可以抵補遞增的修理和維護費用。折舊是否合理,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資產在使用中,修理維護費用將不斷增加,若按直線法計提折舊費用,則會造成固定資產的使用成本逐年增加,這是不合理的;資產一經使用,其價值會大幅度下降,為了使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比較接近市價,應在使用年限的早期多提一些折舊費用;剛購置的固定資產的服務能力比較強,因而能為企業提供較多的利益,為反映固定資產的成本與其提供收益相配比,要求固定資產在具有較大服務能力的早期計提較多的折舊費用;隨著技術進步,再加上固定資產的未來使用年限難以確定預測,按穩健原則,應在前期多提一些折舊費用,以降低無形損耗的風險。總之,折舊的方法很多,其核心問題是如何正確確定計入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固定資產價值才能與當期收入相配比。

注釋:

①文中舉例數據來源于王維祝、鐘安石、謝瑞峰所著《中級財務會計》.

參考文獻:

[1]張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比較與選擇[J].天津理工學院學報,1999[3].

[2]邵成開.對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有關問題的思考[J].齊魯珠壇,2005[4].

[3]魏汝霞.固定資產的折舊與稅收[J].水城財政,2002[5].

[4]王維祝,鐘安石,謝瑞峰.中級財務會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p141-166.

[5]劉興云,汪平.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p51-57.

[6]楊志國.現代西方財務會計[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5,p105-183.

第4篇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規定,企業應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規定,企業應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此外還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為20年;(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5)電子設備為3年。當企業選擇的折舊年限與稅法規定最低年限存在差異的,需納稅調整。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是一個估計值,它要受到科技發展、使用環境、使用強度及維護情況等因素的影響,而會計準則和稅法對其確定都賦予了較大的彈性空間。企業可通過選擇折舊年限,最大限度地列支折舊費用,充分發揮折舊的抵稅作用。

[例1]江淮鋼鐵集團公司于2008年12月購入一項價值600000元的固定資產,會計制度規定其預計使用年限為5―8年,預計凈殘值為20000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1)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

采用5年折舊年限:

年折舊額:(600000-20000)÷5=116000(元)

5年折舊產生的抵稅效應總額=116000×25%×5=145000(元)

采用8年折舊年限:

年折舊額=(600000-20000)÷8=72500(元)

8年折舊產生的抵稅效應總額=72500×25%×8=145000(元)

(2)考慮貨幣時間價值:

5年折舊產生的抵稅效應總額現值=116000×25%×PVIFA10%,5=109939(元)

8年折舊產生的抵稅效應總額現值=72500×25%x PVIFA10%,8=96696.875(元)

盡管折舊期限的改變,并未從數字上影響到企業所得稅稅負的總和,但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后,縮短折舊年限對企業更為有利。縮短折舊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使前期會計利潤發生后移。如例1所示:折舊期限縮短為5年,企業的應繳所得稅額要減少109939-96696.875=13242.125(元)。

二、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例2]沿用例1資料,江淮鋼鐵集團公司于2008年12月購入一項價值600000元的固定資產,會計制度規定其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10000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當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為2000元時,年折舊額=(600000-20000)÷5=116000(元)

當固定資產預計諍殘值為10000元時,年折舊額=(600000-10000)÷5=118000(元)

由于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也是估計值。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企業如果降低預計凈殘值,那么每期攤銷的折舊額就會增加。從本例可以看出來,該項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降低113000元后,企業每年的折舊額增加了118000-116000=2000(元),從而使本應在固定資產報廢或清理時才進行補償的費用,提前計入成本費用中得到補償,使前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減少了2000×25%=500(元),也達到企業前期抵稅的目標。

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規定,企業應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規定可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固定資產,包括:(1)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2)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本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但稅法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使用有限制條件,與會計準則存在差異。

[例3]沿用例1資料,江淮鋼鐵集團公司于2008年12月購入一項價值600000元的固定資產,會計制度規定其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10000元,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假設企業未扣除折舊的利潤額如表1所示:

(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它是按照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平均每期折舊費的一種折舊法。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額=應提折舊額/預計折舊年限

=(原值一預計凈殘值)/預計折舊年限

=原值×(1一預計凈殘值率)/預計折舊年限

結合本案例,該項固定資產年折舊額=(600000-10000)÷5=118000(元),稅前利潤和所得稅額如表2所示:

t

5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220500+195500+270500+170500+160500=1017500(元)

應納所得稅額現值

=220500×0.909+195500×0.826+270500×0.751+170500×0.683+160500×0.621=781185(元)

注: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別為1,2,3,4,5年的復利現值系數,下同。

(2)雙倍余額遞減法。這種方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在計提每年折舊時,用直線折舊率的兩倍去乘固定資產當年期末賬面凈值。但應當注意,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平均攤銷。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x年折舊率

在計算最后兩年折舊額時,應將原采用的雙倍余額遞減法改為用當年年初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減去預計凈殘值,然后平均攤銷。

結合本案例,在雙倍余額遞減法,該固定資產的年折舊率=2×1>5×100%=40%,每年的折舊額,稅前利潤和所得稅額如表3所示:

5年累計應納所得稅為:190000+189000+278400+18505+170500=1017500(元)

應納所得稅額現值

=190000×0.909+189000×0.826+278400×0.751+185050×0.683+170500×0.621

=772997.6(元)

(3)年數總和法:這種方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遞減分數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折舊年限一已使用年限)÷[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一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結合本案例,在年數總和法下,該項固定資產每年的折舊額,稅前利潤和所得稅額如表4所示:

5年累計應納所得稅

=200833.33+185666.67+270500+180333,33+180166,67=1017500(元)

應納所得稅額現值

=200833.33×0909+18566667×0826+270500×0.751+18033333×0.683+180166.67×0.621=774114.83(元)

第5篇

一般談到固定資產稅務籌劃,就會想到固定資產折舊的稅務籌劃,并往往考慮使用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有時確實能起到籌劃的效果,但有些時候選擇加速折舊法是不合適的。首先,一般情況下加速折舊法為我國稅法所不允許。我國現行的企業所得稅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稅務處理嚴格限定了加速折舊法的使用: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技術進步快的某些企業的機器設備,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于振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堿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證券公司電子類設備、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的生產性設備、外購達到固定資產標準或構成無形資產的軟件,并且上述情況需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后,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方可采用加速折舊法。這就使得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受到很大的限制。其次,當企業處于減稅免稅時期或虧損時期,加速折舊法不一定適合。在免稅時期,折舊不存在抵稅效應;在減稅時期,折舊的抵稅效應沒有正稅期的效應大。因為累計折舊總額既定,減稅或免稅期折舊額越小,應納稅所得額越小,折舊抵稅作用就越大(相當于征稅期折舊額越大);相反折舊額越大,折舊抵稅作用就越小。再次,加速折舊法影響企業的報表利潤,并帶來一系列的不可忽視的非稅收問題。我國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一般應向工商、稅務、政府、銀行等部門及投資各方提供,上市公司還需定期向社會公眾公告其財務報告。如果僅僅從減輕稅負的角度選擇加速折舊,導致企業出現虧損,使投資者認為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強,造成企業籌資能力差,錯失發展壯大的機遇。另外,如果企業打算上市,其報表利潤率必須達到上市的標準,而固定資產納稅籌劃可能導致報表利潤率降低,從而影響其上市戰略的實現;當企業上市后,如果最近3年連續虧損,且限期內沒有消除的,將中止其股票上市。所以在進行固定資產稅務籌劃時,籌劃者需要在籌劃減稅與做大報表利潤以及其他非稅收因素之間達到均衡,從企業戰略的角度選擇籌劃方法,以有助于企業稅后收益最大化的實現。

二、折舊方法的選擇

固定資產折舊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稅收擋板”的效用。按我國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常用的折舊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運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出的折舊額不一致,分攤到各期的固定資產成本也存在差異。因此,折舊的計算和提取必然影響企業的利潤水平,最終影響企業的稅負。這樣,企業便可利用折舊方法的差異,開展稅務籌劃工作。利用折舊方法選擇進行企業稅務籌劃,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折舊方法選擇與法律規定

企業減輕稅負必須以不違背法律和不損害國家利益為前提。因此,在進行折舊方法選擇時必須充分了解現行法律規定,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企業的折舊方法做出選擇。而超出法律規定選擇的折舊方法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節稅收益,相反還可能因其行為違背法律規定而使企業遭受諸如罰款的損失。

(二)折舊方法選擇與稅制因素的影響

不同的稅制條件會使折舊對企業的利潤和稅負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在比例稅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稅率不變,則選擇加速折舊法可以使企業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這相當于企業在初始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如果未來所得稅稅率越來越高則宜選擇平均年限法。由于延緩納稅利益與稅率高低成正比,因此,在未來所得稅稅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往往會使以后年度增加的稅負,大于延緩納稅的利益。當然也有可能以后年度增加的稅負小于延緩納稅的利益。所以,在未來稅率越來越高時,需要企業進行比較分析后,才能對企業的折舊方法做出選擇。在比較分析時,必須將以后年度增加的稅負總額現值與延緩納稅獲得的利益現值進行比較,并使兩者的計算口徑一致。

在累進稅制下,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業的利潤避免忽高忽低,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下,減少企業的納稅。當然企業自身的條件、稅率累進的急劇程度及銀行利率的大小等因素,也會對折舊的節稅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累進稅制下,企業到底采用何種折舊方法較有利,仍需企業經過比較分析后才能最后做出決定。

(三)折舊方法選擇與通貨膨脹因素

按現行制度規定,我國對企業擁有的資產一般按歷史成本計量。這樣,如果存在通貨膨脹,則企業按歷史成本收回的實際購買力無疑已大大貶值,無法按現行的市價進行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的重置。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既可以使企業加快投資的回收速度,并在抑制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的同時,將補償的折舊基金投入企業再增值過程,以創造更多的財富;又可以使企業的折舊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舊成本獲得更多的稅收擋避額,從而取得延遲納稅的效應,為企業增加相對的投資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一定要符合稅法規定。按稅法規定的加速折舊的方法、年限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

(四)折舊方法的選擇必須考慮資金時間價值

從表面上看,在固定資產價值固定的情況下,無論企業采用哪種折舊方法,也無論折舊年限有多長,計算提取的折舊總額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資金時間價值因素的影響,使不同時點上的同一單位資金的價值含量不等值。所以,企業在比較各種不同的折舊方法帶來的稅務收益時,必須先將企業在折舊年限內計提的折舊按當時的資本市場利率進行貼現后,計算出各種折舊方法下在規定折舊年限內計算提取的折舊額現值總和及稅收擋避額現值總和,再比較各種折舊方法下的折舊現值總和及折舊稅收擋避額現值總和,并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選擇能給企業帶來最大稅收擋避額現值的折舊方法計算提取固定資產折舊。

(五)折舊方法選擇與折舊年限

現行財務制度和稅法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均給予企業一定的選擇空間。這樣,企業便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對企業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一般情況下,在企業創辦初期且享有減免稅優惠待遇時,企業可通過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將計提的折舊遞延到減免稅期滿后計入成本,從而獲取“節稅”的稅務收益。但對一般性企業,即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優惠待遇的企業來說,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前期利潤后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當然,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選擇并非只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單純從稅務的角度考慮。企業必須在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后(關鍵是要有利于企業管理目標的實現),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做出選擇。

三、折舊稅務籌劃實務分析

(一)折舊計提基數的稅務籌劃

會計制度規定,折舊是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提折舊額進行系統的分攤。其中應計提折舊額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如果已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而稅法對于企業提取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不予認可,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該資產已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而導致的資產減值,稅法才予以確認,并且必須經過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因此減值準備無籌劃空間;但是納稅人可以利用固定資產定義的數額邊界2 000 元對某些設備的備件或工具小做文章,不過使用范圍相當有限。

(二)選擇折舊方法的稅務籌劃

會計上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以直線法、加速折舊法最為常見,其中加速折舊法又分為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直線法分為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各國稅法一般都允許使用直線折舊法,但是,對于加速折舊法而言,情況則有差別,有的國家允許使用,有的國家不允許使用或有限制使用。我國稅法對于加速折舊法是有限制性使用。由于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用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成本和費用的計算,因此,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應科學合理而且合法。

一般認為,盡可能在較短的折舊期間內收回投資,有利于納稅目標的實現。若企業處于盈利期間,在比例稅制(我國企業一般適用比例稅率)下,一般選擇加速折舊法而不是直線法可以使企業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開始前兩年依次是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工作量法、年限平均法提取折舊所獲得的稅務利益最大;第3年起年數總和法,獲得的稅務利益大于雙倍余額遞減法;到最后一年年數總和法驟然降到余額遞減法之下。在累進稅制下,則宜采用直線法而不是加速折舊法,這可以防止后幾年出現利潤“山頭”撞上累進突變的高稅率,從而減少企業納稅。

上述順序是企業在一般情況下的最佳選擇,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企業的選擇也會不同。比如,即使在減免稅期間,許多企業的經營者出于財務原因也愿意采用加速折舊方法,已經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仍然在為企業服務,它為企業提供了一項額外資金,沒有另外擠占企業的資金。這些固定資產的存在為企業將來的經營虧損提供了彌補的途徑,營造了較為寬松的財務環境。另外,企業若處于虧損狀態,或者依稅法規定有前若干年虧損可抵扣時,由于采用加速折舊法會加大每年虧損的數額,而虧損額只可以今后5個連續納稅年度的稅前利潤彌補,若虧損額在連續5個納稅年度中不能全部得到彌補,則加速折舊法不可取。

折舊方法的選擇還受非稅收因素影響。所以籌劃者需要權衡納稅籌劃與報表利潤之間的矛盾,從企業戰略的角度選擇納稅籌劃方法,有助于企業稅后收益最大化的實現。

(三)案例――基于稅務籌劃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

例1:某企業固定資產原值80 000元,預計凈殘值2 000元,使用年限5年。該企業年利潤(含折舊)見表1。所得稅適用25%的比例稅率。假定銀行利率為10%。

1.對應納稅額的影響

從上列數據可見,雖然用3種方法計算出來的累計應納所得稅額在量上是相等的,均為32 500元。但是,第1年,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應納稅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應納稅額最多。總的來說,運用加速折舊法計算折舊時,開始的年份可以少納稅,把較多的稅收延遲到以后的年份繳納,相當于從政府處依法取得了無息貸款。

為了便于比較,將各年的應納稅額都折算成現值,并累計起來。通過對應納稅額現值的比較可見,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原因在于: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內提取了更多的折舊,因而沖減的稅基較多,使應納稅額減少。這樣,其應納稅額的現值便較低。

因此,在比例課稅的條件下,加速固定資產折舊,有利于企業節稅,因為它起到了延期繳納所得稅的作用。但如果企業處于稅收優惠期,或者處于累進課稅條件下,情況又會不同,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測算。

2.對營業成本和利潤的影響

從上列數據可以看出,運用不同的折舊方法計算的折舊額在量上不一致,分攤到各期的固定資產成本就存在差異,各期營業成本和利潤也因此存在差異。盡管3種方法計算出來的稅前利潤在量上是相等的,但是,第1年,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稅前利潤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直線法計算的稅前利潤最多。即在可以節稅的加速折舊法下,前期利潤發生了后移。如果把各年的稅前利潤都折算成現值,并加以匯總,則可以看出,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稅前利潤現值累計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直線法計算的稅前利潤現值累計額最多。總之,以稅務籌劃為導向的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所產生的會計信息,不同于選擇其他會計政策所產生的會計信息,因此會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產生影響。這些影響就是以稅務籌劃為導向的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后果。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折舊方法 直線折舊 加速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是一種費用,是在計提時沒有發生實際的貨幣資金支出,屬非付現成本。這部分費用計提進入產品生產成本、期間費用等賬戶,在生產經營結束后得到補償,為固定資產更新,維持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做資金積累。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效益,如何選擇合適的折舊方法就關系到企業的經濟利益的實現。

一、固定資產折舊概述

1.固定資產折舊的含義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十四條對固定資產折舊定義的表述是,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期限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

固定資產折舊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按期轉入成本費用中的固定資產減少價值,叫做折舊費,它是成本費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1)原始價值

原始價值指固定資產的實際取得成本,就折舊計算而言,也稱折舊基數。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一定的情況下,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越高,則單位時間內或單位工作量上計提的折舊額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2)預計凈殘值

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固定資產的凈殘值越高,則單位時間內或單位工作量的折舊額就越少;反之,則越多。

(3)預計使用年限

預計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資產預計經濟使用年限,也稱折舊年限,它通常短于固定資產的物理使用年限。折舊年限的長短直接關系到折舊率的高低,是影響折舊額的關鍵因素。

一般地講,資產的使用年限決定于修理和維修費用的最適當水平或經濟上的陳舊元素,而以二者中時間較短的為準。如果對修理和維修費用作不合理的削減,以致資產不能達到其所期望的經濟壽命,當期所分攤的折舊費用就將相應增加。

3.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分類

在我國,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直線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另一種就是加速折舊法,由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構成。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折舊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調整。

4.計提折舊的范圍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計提當月折舊時,應以月初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值為依據。對于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即本月增加的固定資產本月不增計折舊,從下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即本月減少的固定資產本月不減計折舊,從下月停止計提折舊。

二、對幾種常見折舊法的探討

1.直線折舊法

直線折舊法是指將資產原值扣除凈殘值后,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平均攤銷。年折舊費為購置成本扣除殘值后,再除以預計使用年限。常用的直線折舊法有兩種:

(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它是將固定資產應提折舊額均衡的分攤到固定資產的預期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折舊方法。采用這種折舊方法的煤氣折舊額是相等的。其折舊額的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以固定資產預計可完成的工作總量為分攤標準,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折舊方法。其折舊額的基本公式為:

單位工作量應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單位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固定資產當月實際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應計折舊額

采用這種折舊方法,各年折舊額的大小隨工作量的變動而變動,因而也稱變動費用法。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的原理和年限平均法相同,只是將分配折舊額的標準由使用年限改成了工作量,因此,工作量法實際上是年限平均法的一種演變。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時,各期應分擔相同的折舊費,這時采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是合理的。但是,若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不同,采用直線法計算折舊的時候,就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提取的折舊額與固定資產的損耗程度也會不相符的。

(3)直線法的不足。隨著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增加,其工作效率一般呈現下降的趨勢,而維修費用卻隨著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不斷增大。直線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額,是將資產的應折舊金額均勻地分攤到該項資產的各個使用期間,沒有考慮到,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和負擔的費用是不同的。

2.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又稱遞減折舊費用法,是指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在使用早期計提較多,在使用后期計提較少,以使固定資產的大部分成本在使用前期盡快得到補償,從而相對加快折舊速度的一種計算折舊的方法。常用的加速折舊法有兩種:

(1)雙倍余額遞減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在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只要固定資產在使用,則其期初賬面凈值就會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沖銷。為此,應在固定資產折舊到到期前(一般為兩年)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差額平均攤銷,使最后一年的賬面凈值與預計殘值相等。它的計算公式為: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年折舊額=該年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年折舊率

最后兩年年折舊額=該固定資產扣除預計凈殘值后余額/2

(2)年數總和法。年數總和法又稱和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來計算每年的折舊額,再在年內各月之間進行平均分配的一種加速折舊方法。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壽命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或者為:年折舊率=(預計的折舊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的折舊年限*(預計的折舊年限+1)/2 }*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3)加速折舊法的優點:加速折舊法克服了直線法的不足:①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生產產品的數量都是逐年遞減的,而固定資產的修理費用卻是逐年遞增的,如果固定資產使用的前期多提折舊,一方面可以使固定資產的服務效能與費用相配比,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各期的固定資產的使用成本得以均衡;②這種方法更能體現當今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無形損耗對折舊的影響,采用該法將固定資產價值的大部分在其使用的早期收回,可以減少固定資產因其技術被淘汰而提前報廢時所發生的損失,同時也可承擔未來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如通貨膨脹的影響等;③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加速折舊法可以遞延企業所得稅的納稅期間,這符合謹慎性原則。

三、實行加速折舊法的意義

1.有利于加快技術設備更新

由于科學技術進步,更加完善、效率更高的機器設備不斷投放市場,使原有技術相對落后的機器設備的繼續使用成為不經濟,因而引起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縮短,甚至提前報廢而形成無形損耗。因存在這種無形損耗,原有設備雖然可繼續使用,但不能滿足提高產量和質量以及增加產品品種的要求,并且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如果繼續使用,就會給企業和社會財富造成實際損失。因此,以補償無形損耗為主的加速折舊法的應用更具有現實性。由于加速折舊法鼓勵企業盡早回收投資,采用新技術,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所以,加速折舊法實行的根本原因是市場和競爭的要求。采用加速折舊法,可使企業盡早收回投資,更新固定資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從而提高企業在行業內部的競爭能力。這就勢必淘汰那些勞動生產率低下,產品質量低劣的企業。

2.有利于防范物價變動風險,減少固定資產投資貨幣時間價值損失

當前企業所處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物價變動和通貨膨脹現象客觀存在。加速折舊法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而直線法未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加速折舊法把固定資產全部初始投資按利息率分配于各會計期間,而一般情況下利息率是由貨幣時間價值率與通貨膨脹率兩個部分組成,因此,加速折舊法是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率雙重因素的折舊計算方法。在物價變動特別是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條件下,實行加速折舊法可以提前收回大部分投資,減少因物價上漲而發生的貨幣時間價值損失,實現固定資產價值補償與實物補償的統一,符合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要求。

3.有利于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論采用何種方法計提折舊,從固定資產全部使用期間來看折舊總額不變,但不同的折舊方法對納稅企業會產生不同的稅收影響。在比例稅率情況下,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可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期內加快得到補償,企業前期利潤少,納稅少,后期利潤多,納稅較多,從而起到延期納稅的作用,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但應納企業所得稅總額保持不變。與直線法相比,企業所得稅的現值總和就更低,實質上使企業獲得一筆無息貸款,有利于緩解企業資金緊張的壓力。從長遠角度看,加速折舊法不會降低企業應納企業所得稅總額,企業通過迅速對固定資產進行技術改造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盈利水平,從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我國稅法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范圍作了限定,對于符合條件允許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的企業,在申報納稅時應將采用的加速折舊方法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以避免某些企業不顧自身條件實行加速折舊法而引起當期繳納企業所得稅大幅減少,造成國家財政收入波動的現象發生。

四、結論

企業要生存、發展、獲利,銷售增長無法回避,而銷售增長的財務意義是資金增長,完全依靠內部籌資會限制企業發展,完全依靠外部籌資也會因財務風險太大而無法實現,因此企業應該把加速折舊放到整體經營決策中考慮,降低成本,合理避稅,恰當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增強了報表的可比性,從而達到實現企業預期效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25

[2]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32-36

[3]呂江峰.固定資產的折舊核算[J].財經視點,2010,(6)

[4]高春麗.關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探討[J].財經財會探析,2010,(20)

[5].折舊計提方法的比較研究[J].財會研究,2010,170-172

[6]方能.完善固定資產折舊核算淺探[J].財會月刊,2010,(11)

[7]張宇璐.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淺析[J].財會通訊,2009,(8)

[8]何艷芬.企業應慎重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J].企業經貿,2008,(9)

第7篇

摘要:2013 年1 月1 日起,事業單位實行新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本文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特點和現狀出發,就有關方面的不足進行分析探討,最后提出相應的措施希望使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核算規則更加完善。

關鍵詞 :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固定資產;折舊核算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特點及現狀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特點

2013 版《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明確了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需要計提折舊,這一規定的提出改變了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提折舊的歷史,同時反映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使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保持一致。任何固定資產,不管是不是事業單位的,都必然會發生價值損耗。行政事業單位辦公大樓及設施等的翻修重建說明其固定資產仍存在著服務能力的降低和價值損耗。固定資產相對于流動資產的特點,決定了其價值損耗是逐步進行的。這是固定資產價值損耗的特征。對“計提折舊”的完整理解應是:計量固定資產價值損耗程度,并據以提取固定資產補償基金。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現狀

從以上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特點分析

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事業單位而言,固定資產作為其經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著單位業務活動的有效開展,是單位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因此加強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會計核算更加能反映固有資產運作過程中的耗用和補償情況,成本核算更加明晰。新《準則》明確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類: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應當對除文物和陳列品;動植物;圖書、檔案;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以外的其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二、新《準則》下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核算規則的不足

(一)事業單位動植物固定資產未計提折舊

新《準則》中規定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中只有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和家具用具裝具計提折舊,當然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文物和陳列品因為其本身存在的特殊性,雖然能夠通過貨幣計量的方式反映其價值,但由于不能使用所以其使用價值并沒有通過耗用而逐步降低,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它的價值與使用價值屬性被分割開,因此,不需計提折舊;圖書檔案因為在相當長的使用時間里價值降低極少,所以也不需計提折舊;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需計提折舊。但是動植物作為生物性資產,實際上在科研和高校類事業單位中實驗消耗量是比較大的,再加上現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些動植物單位價值不菲,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中占有一定比重。如果對于這類動植物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將不能全面體現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初衷。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應折舊金額中不考慮殘值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應折舊金額為其成本,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考慮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殘值收入一般相對于其原始價值來說所占比例很小,即使企業中也不過3%-5%,并不屬于事業單位的主要“盈利”,但是積少成多也會是一筆金額較大的收入,如果對這一部分金額不進行登記、計量,可能會是某些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為中飽私囊提前報廢固定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另外,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中有些需要使用殘值作為計算應計折舊基礎的計算依據,如果不計算殘值,計提累計折舊的方法將受很大程度限制。

(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過于單一

新《準則》事業單位一般應當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平均年限法假定折舊是由于時間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關系,認為服務潛力降低的決定因素是隨時間推移所造成的陳舊和破壞,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損,所以每個期間計提折舊的金額是相等的。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延伸和補充。這兩種方法強調固定資產使用時間長短或工作量的大小,完全符合事業單位的社會公益性這一特征,也符合多數事業單位是享受國家全額或部分撥款的實際情況。近些年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逐漸增多,這些單位雖然具有事業單位的形態,但是本身卻和企業性質十分相似,作為事業單位改革的重點,這部分事業單位應該選擇更為靈活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三、新《準則》下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核算規則的完善

(一)事業單位動植物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

針對使用動植物作為研究對象,且其價值符合規定標準的固定資產,科研院所應該納入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計提范圍。通過預算管理、制定固定資產的配置標準等措施從源頭上控制購買。對于價值大的動植物固定資產按照一般固定資產的管理方法,設置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卡片對固定資產的名稱、原值、可使用年限、折舊方法、已計提折舊金額等進行登記,加強對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突出重點,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二)固定資產應折舊金額中應減去殘值

事業單位的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和家具裝具已不能再繼續使用,沒有使用價值,將其分解后變賣銅、鐵從而獲取一定經濟收入。這一行為并不違背事業單位的非營利性,反而能夠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節約資源,避免出現一些可能出現的經濟犯罪問題。所以當會計期滿事業單位處置固定資產時,殘值應當作如下會計處理:借記“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待處置資產損益科目”。

(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中應增加年數總和法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按照應計提折舊金額,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 固定資產”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非流動資產基金-- 固定資產”屬于凈資產類科目,從會計科目的使用上我們也能看出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不同于企業固定資產的消耗及補償過程,沒有體現在費用的金額上。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既然也需記錄非流動資產占用的金額,那么可以依據它與企業性質的相似性選用年數總和法。年數總和法的使用既能解決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使用時間的關注,也能解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兼具企業的特點,前期非流動資產占用的金額多,后期占用的少。尤其對一些科技含量高、技術進步快、腐蝕性大、損耗快的專業設備年數總和法更加適用。

據有關部門統計,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重達50%甚至更高,但是長期以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提折舊的規定阻礙了會計核算對業務工作的全過程反映,新《準則》的實施使這一缺失環節得到彌補。隨著新《準則》逐步走向正軌,針對目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核算中出現的不足,我們應該注意及時修改,通過日常會計核算的完善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影響折舊因素;折舊計算方法;方法選擇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061-02

從教十五年來,每當和學生共同學習到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這部分內容,部分學生總有些頭大。幾種計提折舊的方法會搞得部分同學暈頭轉向,理不出頭緒,更別說這幾種方法計提的折舊對企業的諸多方面的影響了。固定資產價值以計提折舊的方式計入成本費用,并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分期實現價值補償,折舊方法的選擇關系到企業凈收益的大小,影響經營管理者的經營業績,影響以凈利潤為基礎的各種獎勵和報酬,正確選擇能夠適合本企業的折舊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今天,我想和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共同探討、分析一下,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以及不同方法計提的折舊對企業諸多方面的影響。

一、影響折舊的因素

企業應當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根據固定資產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在學習折舊的方法之前,我首先會和同學們學習影響折舊的因素有哪些?重點講解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這四個影響因素。

1、固定資產原價,是指固定資產的成本;

2、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

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指固定資產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4、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指企業使用固定資產的預計期間、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

在講解上述四個影響因素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舉例如下:

例1:A企業有一輛貨車,原價1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20年,預計凈殘值為8 000元。

其中上例中:1 000 000元稱為固定資產原價,1 000 000元扣除8 000元后的金額稱為應計折舊額,20年是預計使用壽命,8 000元是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

二、計提折舊的方法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其中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我們稱之為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是指固定資產使用初期多提折舊,以后逐年減少計提折舊額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的計算方法。

(一)年限平均法(又稱為直線法)

例2:A企業有一輛貨車,原價1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20年,預計凈殘值為8 000元。

根據教材中給出的計算公式,和學生分析出:

預計凈殘值率=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原價

也就是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不管給出凈殘值率還是凈殘值,都能計算出每年應計提的折舊額。本題中: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壽命

=(1 000 000-8 000)÷20

=49 600(元)

讓學生動手計算,提出問題,這種計提折舊的方法有什么特點?經過分析后會發現,在直線法下,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的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所以其每期計提的折舊額是相等的。這也是最簡單的計提折舊的方法。

(二)雙倍余額遞減法

例2:A企業有一輛貨車,原價1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為8 000元。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х100%

年折舊額=每年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х年折舊率

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х100%=40%

第1年應提的折舊額=1 000 000х40%=400 000(元)

第2年應提的折舊額=(1 000 000-400 000)х40%=240 000(元)

第3年應提的折舊額=(1 000 000-400 000-240 000)х40%

=144 000(元)

第4、5年的年折舊額=(1 000 000-400 000-240 000-144 000-8000)/2=104 000(元)

讓學生動手計算,提出問題,這種計提折舊的方法有什么特點?若計算月折舊額應怎樣計算?經過分析后會發現,在這種方法下,前期計提的折舊額較多,后期較少。若計算月折舊額,只需要用年折舊額除以12個月就可以了。到目前為止,學生的思路還算清晰,但下面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動腦筋認真思考了。

例3:A企業于2010年的8月6日,購入一輛貨車,原價1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為8 000元。要求分別計算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的折舊額。

看了上述例題,很多同學會用最快的速度按照例2的計算方法計算完畢,答案是錯的。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我們先來明確一下第一年是從什么時間至什么時間,按照計提折舊的范圍的要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開始計提折舊,所以我們應將計提折舊的時間界定為:

計提折舊的第一年為2010年9月至2011年的8月;

計提折舊的第二年為2011年9月至2012年的8月;

計提折舊的第三年為2012年9月至2013年的8月;

計提折舊的第四年為2013年9月至2014年的8月;

計提折舊的第五年為2014年9月至2015年的8月;

但上述題目要求的并不是計算第一年應計提的折舊額,而是2010年應提的折舊額,這就要求學生分析題目時應認真仔細,我們分析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х100%=40%

2010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 000 000х40%)/12х4=133 333(元)2011年應計提的折舊額=266 667+80 000=346 667(元)

①2011年1至8月的折舊額=(1 000 000х40%)/12х8=266 667(元)

②2011年9至12月的折舊額=[(1 000 000-400 000)х40% ]/12х4=80 000(元)

以此類推,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出2012年、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各年的折舊額。該知識點是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最難理解的知識點,學生只有通過“做中學”的方法,通過練習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并熟練掌握。

上述例題采用了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后的金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采用該種方法計提折舊,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值平均攤銷。在該種方法下,前期計提的折舊額較多,后期計提的折舊額較少。所以我們又稱其為加速折舊法。

(三)年數總和法

例4:A企業有一輛貨車,原價1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為8 000元。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х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х年折舊率

該貨車每年應計提的折舊額如下表所示:

固定資產折舊計提表

金額單位:元

讓學生動手計算,提出問題,這種計提折舊的方法有什么特點?經過分析后會發現,這種計提折舊的方法同雙倍余額遞減法相似,都是前期計提折舊的金額較大,后期較少,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

運用該種計算方法計算固定資產的折舊,最重要的一點是尚可使用年限和變動折舊率的正確計算。

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既可以使企業加快投資的回收速度,又可以使企業的折舊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舊成本獲得更多的稅收擋避額,而且對企業來說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仍可為企業服務,卻沒有占有資金,這項秘密資金的存在給企業未來的經營虧損提供了避難所,也給經營者提供了一個較為寬松的財務環境

三、折舊方法的選擇

掌握了折舊的方計算法,到了工作中,應怎樣合理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從以上例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加速折舊法只是改變了會計計提折舊的時間,并不會對企業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計提折舊的總數產生任何影響,因此也不會對企業從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起到不再計提折舊為止整個期間內的會計利潤總額產生任何影響。

折舊方法的選擇關鍵在于對各種折舊方法的理論依據持什么態度。如果我們把各種方法進一步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每種方法都有各自優點。一般來說,不同方法的優點是相互排斥的,有的甚至是完全矛盾的。我認為,加速折舊法的理論依據是比較科學的。在選擇折舊方法時,我們應與國家的政策相協調;應考慮稅制因素;要考慮通貨膨脹;要考慮資金間價值;同時還需要考慮折舊年限。

但由于加速折舊法可以使企業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的前期計提較多的折舊,從而會降低稅前利潤,在稅法許可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少納一部分所得稅;雖然,在固定資產使用的后期,由于計提折舊的金額減少,會增加企業的稅前利潤,從而增加企業的稅負,但從納稅時間上來看,企業推遲了納稅時間,相當于政府向企業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因此,相比較而言,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是一種較有效的節稅方法。

總之,固定資產作為企業重要的資產,它對企業的生產及正常運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資產的折舊,更深次的影響到了企業的利益和國家的稅收。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包括固定資產原值、凈殘值、使用年限和折舊方法等四個方面。但要注意,企業應合理的確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并選擇合理的折舊方法,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我們每位學生都應熟練掌握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做到活學活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真正的能通過所學知識為企業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企業采用加速折舊計提固體資產折舊所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第9篇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可選用的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不同的折舊計算方法計提的折舊額不同,影響著各期的成本費用,影響著抵減各期利潤的多少,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稅負。因此,企業應靈活地、合理地選擇正確的折舊方法,提高企業的財務效益。

年限平均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可折舊價值平均分攤于其可折舊年限內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年折舊額計算比較簡便,但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即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是不同的。一般來講,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提供的工作效率相對較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多;在固定資產使用后期提供的工作效率相對較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就低。而年限平均法不考慮這一事實,根據受益與費用配比原則,明顯是不合理的。所以說,一般來講,房屋、建筑物宜采用此法計提折舊。

工作量法計提折舊,將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與其提供的工作量掛鉤,每期計提的折舊額與提供的工作量成正比例關系。采用工作量法有兩大優點:一是符合成本費用與收益配比的原則;二是與年限平均法對比,工作量法計提折舊,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但也有兩大缺點:一是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時,如果是季節性生產,設備不提供工作量,采用此法就不應該計提折舊;二是此法僅僅考慮到固定資產的有形磨損,而沒考慮到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帶來的損失。

加速折舊法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早期計提的折舊額較多,早期的維修保養費用比后期要少。理論上講,采用加速折舊法能使企業每年負擔的固定資產使用成本趨于均衡;固定資產在早期提取較多的折舊,在此期間可以少繳企業所得稅,可以獲得遞延納稅的效應,也就等于獲得了一筆可以無償使用的資金。但是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允許實行加速折舊的企業和固定資產會計制度是有規定的。

那么,企業應如何選用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呢?由于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較長,所以在比較方案的優劣時,應當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現舉例說明:

【案例】光華公司為一大型加工單位,2007年新投產A產品。1月1日購買一生產線,價值為58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率為10%,企業所得稅率為33%,資金的時間價值為10%。

方案一: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每年計提折舊費用為104.40萬元,即每年有104.40萬元折舊費用減少利潤,5年共計提折舊522萬元,可以抵稅172.26萬元,抵稅現值金額為130.60萬元。

方案二:工作量法計提折舊

1.設備實際使用壽命與預計使用壽命相符時

該生產線在使用年限內正常使用20440小時,每年正常使用4088小時。使用此設備生產的產品,如果處于市場開發初期,從第一年開始,每年工作時間分別為3800小時、4000小時、4100小時、4220小時和4320小時。計提折舊額分別為97.04萬元、102.15萬元、104.71萬元、107.77萬元和110.32萬元。共提折舊522萬元,可以抵稅172.26萬元,抵稅現值金額為129.83萬元。

分析看出,設備在使用早期利用率較低的情況下,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采用年限平均法與使用工作量法相比,采用年限平均法能使企業少繳所得稅0.77萬元。

仍以上面的例子來說明,設備每年工作時間分別為4320小時、4220小時、4100小時、4000小時和3800小時。每年計提折舊額分別為110.32萬元、107.77萬元、104.71萬元、102.15萬元和97.04萬元。共提折舊522萬元,可以抵稅172.26萬元,抵稅現值金額為131.36萬元。

分析可以看出,設備使用早期利用率較高時,早期折舊計提得多,類似于加速折舊法。因此,年限平均法與使用工作量法相比,采用工作量法使企業少繳所得稅0.76萬元。

2.設備實際使用壽命短于預計使用壽命時

如果在使用年限內正常使用20440小時,每年正常使用5110小時。隨著市場的開發,設備的利用率逐年提高。從第一年開始,每年工作時間分別為4840小時、5000小時、5200小時和5400小時。每年計提折舊額分別為123.42萬元、127.50萬元、132.60萬元和138.48萬元。共提折舊522萬元,可以抵稅172.26萬元,抵稅現值金額為135.89萬元。

該生產線實際使用4年,設備在使用早期利用率較低,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年限平均法與使用工作量法相比,采用工作量法能使企業少繳所得稅5.29萬元,如果設備每年工作時間分別為5400小時、5200小時、5000小時和4840小時。每年計提折舊額分別為138.48萬元、132.60萬元、127.50萬元和123.42萬元。共提折舊522萬元,可以抵稅172.26萬元,抵稅現值金額為137.14萬元。

可以看出,當使用早期利用率較高時,年限平均法與使用工作量法相比,采用工作量法能使企業少繳所得稅6.54萬元。

方案三: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

在年數總和法下,企業第一年的折舊額為174萬元,第二年的折舊額為139.20萬元,第三年的折舊額為104.40萬元,第四年的折舊額為69.60萬元,第五年的折舊額為34.80萬元,5年共計提折舊522萬元,使用期滿后可以抵稅172.26萬元,抵稅折現金額為138.87萬元。

方案四: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

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企業第一年的折舊額為232萬元,第二年的折舊額為139.20萬元,第三年的折舊額為83.52萬元,第四年的折舊額為33.64萬元,第五年的折舊額為33.64萬元,5年共計提折舊522元,使用期滿后可以抵稅172.26萬元,抵稅折現金額為142.75萬元。

第10篇

1.直線法

直線法是按照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或工作時數和工作量)平均計算折舊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采用平均年限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雖然簡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這一事實。因此,只有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時,采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才是合理的。

2.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也稱為快速折舊法或遞減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常用的加速折舊法有兩種:

(1)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在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只要固定資產在使用,則其起初賬面凈值就會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沖銷,為此,應在固定資產折舊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差額平均攤銷,使最后一年的賬面凈值與預計殘值相等。

(2)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為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和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

二、不同影響因素下固定資產折舊的納稅籌劃

(一)基于不同稅制的納稅籌劃

一般來說,在比例稅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稅稅率不變,則宜選擇加速折舊法對企業較為有利。這主要是因為采用加速折舊法,使得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舊較多,而在后面的年份則提取的折舊較少,這樣就可以使企業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相當于企業在開始年份內取得了一筆國家無息貸款。

但是,折舊的納稅籌劃不一定全部使用加速折舊方法。一般情況是認為在比例稅率下,采用加速折舊方法較為有利,這可以使納稅人在早期計入更多的折舊額,可以取得資金的時間價值。由于我國的企業所得稅使用比例稅率,那么我國企業進行折舊的稅收籌劃就是盡可能地使用加速折舊;而在累進稅制下,過高的利潤額,會引起過高部分所對應的稅率偏高,從而會使企業稅負也偏高。在這種情況下,則適宜采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使企業的利潤避免忽高忽低,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減少企業的納稅。

(二)基于資金時間價值的納稅籌劃

從賬面上看,在固定資產價值一定的情況下,企業采用不同折舊方法和不同折舊年限,提取的折舊總額是一致的。但是,資金受時間價值的影響,折舊方法不同,企業獲得的資金時間價值和稅負水平也不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同時間點上的同一單位資金的價值含量是不等的。企業在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時,需要采用動態的分析方法,先將企業在折舊年限內提取的折舊按當時資本市場的利率折現后,計算出現值總和及稅收抵稅額現值總和,再將二者進行比較,在不違背稅法的前提下,選擇能給企業帶來最大折舊抵稅現值的折舊方法。

從應納稅額的現值來看,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直線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所以采用加速折舊法比直線法能獲得更大的時間價值。

(三)基于折舊年限的納稅籌劃

新的會計制度及稅法,對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只要求企業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只要是“合理的”即可。這樣企業便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此來達到節稅及其他理財目的。一般情況下,在企業創辦初期且享有減免稅優惠待遇時,企業可以通過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將計提的折舊遞延到減免稅期滿后計入成本,從而獲得節稅的好處。而對一般性企業,即: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優惠待遇的企業來說,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前期利潤后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

(四)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進行的納稅籌劃

我國現行會計制度對企業擁有的資產實行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快投資收回速度,將收回的價值補償用于再投資,減少物價水平上升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稅收擋板”效應減緩稅收支付現金流出量,從而使企業在物價上漲前期擁有較多的現金流量進行投資。可見,通貨膨脹的存在對企業并非總是不利的,企業可以通過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的選擇有效地利用通貨膨脹,使企業獲得“節稅”效應。相反,如果預計物價將持續下降,則應采用直線法折舊,這時候可以保證緊縮時期企業稅收負擔的平均,相對于加速折舊,折舊年限在緊縮后期的稅收負擔較低,稅后利益較大,可以利用其貨幣價值較高的購買力進行投資更新。

(五)巧用固定資產修理支出與改良支出進行納稅籌劃

目前稅法規定,固定資產修理支出可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而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如有關固定資產尚未提足折舊,可增加固定資產價值。因此,從納稅待遇上來看,修理支出更能節稅,不僅能節約所得稅,而且能節約增值稅。因為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用于固定資產的支出不能抵扣其進項稅,因而用于固定資產改良的外購商品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而用于固定資產修理的則可以抵扣。企業在這種稅制下應盡量考慮修理支出,而不是改良支出。

(六)考慮企業各年收益分布情況進行納稅籌劃

在比例稅制環境下,如果未來稅率不變且企業各年的收益較均衡,則采用加速折舊方法對企業節稅較有利:如果是在累進稅制環境下,企業的收益早期高、晚期低并有降低趨勢的話,則采用加速折舊方法給企業帶來的籌劃收益額會更大,這是因為加速折舊方法早期提取的折舊額大,晚期提取的折舊額小,剛好與企業早期利潤高、晚期利潤低成比例配合;使企業各年的收益均衡分布,可以避免因企業某一期收益過高給企業帶來的高稅賦。

三、對固定資產折舊進行納稅籌劃的注意事項

(一)我國稅法限定政策對納稅籌劃的影響

我國稅法對企業實行加速折舊有嚴格的限定: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般為直線法,對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于震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堿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確需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須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后方可實行。

所以,企業應在合乎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選擇能給自身帶來最大抵稅現值的折舊方法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二)我國稅收優惠政策對納稅籌劃的影響

國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會對一些特定地區、特定行業和企業給予很多稅收優惠政策。所以享有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在利用折舊進行納稅籌劃時,還要充分結合這些優惠政策。

1.稅收減免期不宜加速折舊

某公司2001年—2005年每年不提折舊前的應納稅所得額為2000萬元,沒有其他納稅調整事項,2001年、2002年為免稅期。如果采用平均年限法,每年的折舊額為400萬元;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各年折舊額分別為800萬元、480萬元、288萬元、216萬元、216萬元。

采用平均年限法,5年的實際稅負總額=(6000-400×3)×33%=1584(萬元),平均每年負擔1584/5=316.8萬元;

采取加速折舊法,5年的實際稅負總額=(6000-288-216-216)×33%=1742.4(萬元),平均每年負擔1742.4/5=348.48萬元。

可以看出,加速折舊比平均年限法折舊平均每年增加稅負31.68萬元,增加稅負總額158.4萬元。所以,在企業所得稅實行比例稅率的情況下,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在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這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可以遞延繳納稅款。但若企業處于稅收減免優惠期間,加速折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是負的,不僅不能少繳稅,反而會多繳稅。

2.加速折舊需考慮5年補虧期

假設某公司采用加速折舊,當年虧損總額1000萬元,此后連續5年的稅前收益總額為700萬元,則此700萬元可全額彌補虧損,無需納稅,余下的300萬元虧損須用稅后利潤彌補;而該公司若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當年虧損總額700萬元,此后連續5年的稅前收益總額為700萬元,則700萬元虧損可全額用稅前收益彌補,實際稅負為零。同樣的收益,因為折舊方法不同,采用加速折舊法比平均年限法增加稅負300×33%=99(萬元)。

由于稅法對補虧期作了嚴格限定,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對以后年度的獲利水平做出合理估計,使同樣的生產經營收益獲得更大的實際收益。特別對一些風險大、收益率高且不穩定的高科技企業更要合理籌劃,避免加速折舊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2006.

[2]李成峰.怎樣合理避稅.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4:311-326.

[3]楊志清莊粉榮.稅收籌劃案例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80-288.

[4]余文聲.納稅籌劃技巧.廣州:廣州經濟出版社,2003:111-118.

[5]姜文芹,史書新.新會計制度下的納稅籌劃.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5:124-127.

[6]最合理避稅案例及操作要點分析.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35-40.

[7]彭新岸,門玉峰.稅金計算與納稅籌劃.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204-208.

[8]王韜,劉芳.企業稅收籌劃.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41.

[9]毛夏鸞.企業納稅籌劃操作實務.北京: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5:163-166.

[10]張艷純.企業納稅籌劃.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352-356.

[11]蘇春林.納稅籌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05-111.

第11篇

【關鍵詞】固定資產 加速折舊法 問題

一、固定資產折舊的概念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損耗而逐漸轉移到成本、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折舊的最普遍公認的定義是將資產的成本分配到各收益期間的一種系統和合理的方法,這個定義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資產的原始成本或其他價值在其使用年限以內是不變的,折舊總額等于原始成本減去殘值。

二、直線折舊法與加速折舊法的具體比較

折舊的方法是經國家確認的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所應遵循的規則,通常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直線法,一類是加速折舊法。下面對這兩類折舊方法進行具體的比較。

(一)直線折舊法

直線法又稱平均年限法,它是指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平均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應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個基本因素,即固定資產的原值和預計使用年限。除此之外,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時所取得的殘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項清理費用的多少對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應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也有一定影響,因此采用這種方法計提折舊時,不僅要考慮固定資產原值和預計使用年限這兩個基本因素,而且應該考慮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和清理費用這兩個因素。固定資產殘值收入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件、器材等殘余價值。這部分殘值,應在計算折舊時預先估計,從固定資產原價中減去;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所需的拆卸、搬運等費用。由于這些費用是使用固定資產的一種必要的追加耗費,因此應預先估計并連同原價一起由使用期間的產品成本平均負擔。固定資產殘值扣除固定資產清理費用后的凈額為固定資產凈殘值。 綜上所述,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資產折舊額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收入-預計清理費用)]/ 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

(二)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又稱遞減費用法,即固定資產每期計提的折舊數額不同,在使用初期計提得多,而在后期計提得少。從而相對加快折舊速度的一種方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確定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以固定資產的期初賬面凈值為折舊基數、以直線法折舊率的雙倍數(不考慮凈殘值)作折舊率來計算各期折舊額的方法。

三、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務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妥善處理年折舊額與月折舊額的關系

采用加速折舊法,固定資產折舊是按月平均計提的,由于固定資產的折舊年度和會計年度不一定相同,折舊額必須在會計年度之間按比例分配。所以,妥善處理好年折舊額和月折舊額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二)妥善處理累計折舊與減值準備的關系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與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資產負債表內容上看,累計折舊與減值準備都是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兩者互為補充,共同反映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減少。無論是計提減值準備,還是提取折舊,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正確計算損益、減少風險損失、合理確定價值補償尺度的謹慎性原則。固定資產使用加速折舊法必須處理好累計折舊和計提減值準備的關系。

(三)妥善處理加速折舊與稅收的關系

企業若處在稅收優惠期,加速折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較大,無法做到少交稅款,反而會增加繳稅額。在現行體制下,使用加速折舊應服從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根據財務報告計算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以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發展能力、資產運營狀況等,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

四、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的建議

(一)加速折舊給企業提供的機會

穩健性原則下的一些會計處理方法更有利于企業長期利益。新會計制度對加速折舊法的允許采用和折舊年限的重新修訂無疑為企業提供了機會。固定資產的價值轉移是隨著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逐漸完成的,而其在使用年限內損耗程度不是平均的。實際情況是固定資產在全新時期效率很高,即在最初幾年提供的效益較多,而在固定資產變舊時效益較低,且需要較多的修理費用。基于以上原因折舊的方法應滿足收入和費用配比的原則,加速折舊滿足了這一要求。

(二)合理運用加速折舊法

折舊方法雖然很多,但從整體來看,不同計算方法計算出來的折舊總額及應納所得總額都是相同的。加速折舊法可以幫助企業推遲繳納部分所得稅,相當于企業暫時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但是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采用加速折舊法進行固定資產折舊,應根據各行業的不同特點和具體情況進行確定,合理的愚弄加速折舊法。

第12篇

【關鍵詞】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稅收籌劃;年限平均法;加速折舊法

固定資產折舊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在企業成本費用中進行的系統分攤,作為固定資產的價值轉移,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因此它起著“稅收擋板”的作用。因為每個納稅期折舊額的大小直接影響當期的應納稅額,從而影響企業的所得稅稅負。由于折舊的計提數額一般較大,因此進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的稅收籌劃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的空間

企業每個納稅期折舊額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折舊計提年限以及折舊計提方法的選擇。按現行制度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實行以歷史成本記賬原則,其價值一經確定。改變的彈性很小。同時,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因此如何調整各納稅期折舊額可考慮折舊計提年限及折舊計提方法。

我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準予扣除。”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由此可見,稅法賦予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折舊計提方法的選擇權,這就提供了納稅人通過折舊費用計提進行稅收籌劃的空間。然而對于折舊年限除因特殊原因需要縮短折舊年限的,一般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稅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因此通過折舊年限的變更。轉移各期的會計利潤,達到延期納稅目的,在實際操作中有相當的難度。那么納稅人就只能通過折舊計提方法的不同來影響企業成本費用的計算。

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的稅收籌劃

根據我國現行會計制度及稅法規定,企業可選擇的折舊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及加速折舊法。

(一)年限平均法

又稱直線法,其特點是將折舊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內的各個期間。因此,用這種方法所計算的折舊額,在各個使用年份或月份中折舊額都是相等的。然而該種方法并未考慮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是不同的,也未考慮固定資產在不同的使用年限發生的維修費用也不一樣,致使企業在固定資產使用后期需承擔更多的折舊和維修費,從而影響企業應納稅額。

(二)工作量法

這種方法是假定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會隨使用程度而減退,因此,將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改為使用這項資產所能生產的勞務時數。工作量法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映出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折舊和費用的配比情況。

(三)加速折舊法

又稱遞減折舊法,在這種方法下,固定資產每期計提的折舊費是不等的。在其早期提得較多,使用的后期提得較少,從而使固定資產的價值在使用期內盡快得到補償。加速折舊法主要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

下面通過實例分析,就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來討論企業如何籌劃納稅,以期取得“節稅”的效益。

例1:某企業有一固定資產,原值為180萬元,預計殘值率為5%,使用年限為5年。5年內該企業未扣除折舊的利潤和產量見表1,假設該企業適用25%的所得稅稅率。

從表2可以看出,在固定資產價值既定的情況下,無論企業采用哪種折舊方法,其計算提取的折舊總額、五年累計應納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都是相同。但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第一年度應納所得稅最少,其次是年數總和法,年限平均法次之,工作量法最多。這說明加速折舊法使企業在最初的年度提取的折舊較多,開始的年份可以少納稅,把較多的稅負延遲到以后年份繳納。相當于企業在最初的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對企業來說可達到合法避稅的功效。

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應注意的問墨

(一)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要符合法律規定

企業在進行折舊方法選擇時必須充分了解現行法律規定,企業超出法律規定選擇的折舊方法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節稅收益,相反還可能因其行為違背法律規定而使企業遭受諸如罰款等損失。應當注意的是,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般應采取年限平均法。對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以及常年處于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才可采用加速折舊法。并且由

從表3看出,企業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加速計提折舊,不但沒有讓企業少交稅,相反使企業5年累計應納稅所得稅額增加。因此,企業在稅收減免期應采用年限平均法,這樣有利于企業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

(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應視企業狀況而定

1 盈利企業應采用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可以加速固定資產價值的回收,使計入各期成本費用的折舊費用前移,應納稅額盡量后移,由此增加納稅人前期的現金流量。同時,由于較大地降低稅基后,有可能使企業享受兩檔照顧性稅率,從而可相對或絕對地降低稅負。

2 虧損企業不應采用加速折舊法。因為企業所得稅規定虧損的最長彌補期限為五年,即企業虧損額只可以用今后五個連續納稅年度的稅前利潤來彌補。采用加速折舊使企業利潤后移,相對加大了前期虧損年度每年虧損額,這樣很有可能就導致以前年度的虧損不能全部彌補或最大限度的彌補,從而產生最終稅負加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選擇年限平均法可使虧損最大限度的彌補,減少企業稅負。

3 企業處于減免稅優惠期間,不宜采用加速折舊法。一般來說,當企業處于減免稅優惠期間時,也不宜采用加速折舊法。如上例,若該企業前2年免稅,則企業在5年間共納稅額見表3。把稅收優惠政策對折舊費用的抵稅效應的抵消作用降到最低限度。

(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

從會計賬面上看,無論企業采用什么折舊方法,計提折舊總額都是一致的。但不同時間點上的同一單位資金的價值含量是不等的,資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值。企業應該采用動態的方法來進行稅務籌劃,將企業在折舊年限內計算的折舊按當時資本市場的利率進行貼現,計算出的各種折舊方法在規定折舊年

由表4可知,如果將貨幣時間價值考慮進來,將應納稅額折算成現值,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工作量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舊法在最初的年份內提取了更多的折舊,因而沖減的稅基較多。使應納稅額減少,相當于企業在初始的年份內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這樣,其應納稅額的現值便較低。比較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計算折舊時,由于年限平均法將折舊均勻地分攤于各年度。而工作量法根據年產量來分攤折舊額,該企業產量在初始的幾年內較低,因而所分攤的折舊額較少,從而對初始幾年的稅基沖減較少。因此,年限平均法較產量法的節稅效果更顯著。

(四)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應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加速折舊法的抵稅作用顯得更為突出。因為,按現行制度規定,我國對企業的資產實行以歷史成本記賬原則。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企業按歷史成本收回的實際購買力已大大貶值,無法按現行市價進行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的重置。如果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方法,既可以加快投資的回收限內提取的折舊費用的現值總和及稅收抵稅額現值總和,再進行比較,在不違背稅法的前提下,選擇最大折舊抵稅的折舊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视频亚洲一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综合久| 91福利试看|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在线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网址| 欧美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肉伦伦|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19p| 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6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久精品久久日韩一区综合|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高清欧美精品xxxxx| 国内少妇自拍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9区| 欧洲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欧美日韩亚洲三区| 狠狠色狠狠色88综合日日91|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综合图片| 中文字幕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精品无吗| 日韩无遮挡免费视频|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视频| 美女啪啪网站又黄又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飘花|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久久人人97超碰婷婷开心情五月|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免费| 91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 91丝袜国产在线播放| 97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丰满少妇在线播放bd日韩电影| 91久久香蕉| 日本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又粗|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a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欧美| 国产激情二区| 93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 99精品视频一区| 99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视屏|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久久国产激情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另类.中文| 色乱码一区二区三在线看|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久久国产麻豆| 亚洲福利视频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97视频久久久| 久久久999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 欧美在线一级va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一区二区|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 日本精品99| 亚洲国产一二区|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麻豆99| 国产精品第56页|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