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2 17:06: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產業園規劃設計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生物醫藥產業園珍奧核酸生物谷 共生思想
中圖分類號: R 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共生思想是日本建筑師黑川紀章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建筑理論,該理論涵蓋了歷史與未來的共生、部分與整體的共生、內部與外部的共生、人與自然的共生等多個領域,主張對被現代建筑所拋棄的雙重含義和多重含義的性質進行重新評價,并發展繼新陳代謝時期形成的中間領域理論,是對世界建筑趨于多元化潮流趨勢及對技術的永恒性和普遍性信仰的修正并將城市、建筑與生命原理結合起來,尋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點。該思想的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如表1),(1)已成為當代建筑計師及規劃師新的參考理論。
時間 理論框架 理論實踐
20世紀60年代 新陳代謝、開放結構概念 以面向未來的高技術建筑來表現“成長”和“代謝”
20世紀70年代 中間領域和模糊理論 開創了城市和建筑中的“灰空間”
20世紀80年代 共生思想 開始對“共生”的概念進行補充、完善和發展
表1“共生思想”形成的三個階段 ―筆者自繪
大連市金州新區于2010年7月正式組建大連先進裝備制造業園區,規劃建設面積31平方公里,以“五園一區”的規劃模式進行產業布局(如圖2),著力打造以珍奧核酸生物谷園區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等項目,力求形成符合園區特點的、獨具園區特色的主導產業發展模式。大連珍奧核酸生物谷(以下簡稱為“生物谷”) 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健康管理于一體的現代生物制藥產業基地。以“產業園”的開發模式,作為促進環境、資源、經濟的協調發展的載體。
2.生物谷規劃設計思考:
2.1場地訴求:生物谷位于大連金州新區,規劃范圍為丹大高速公路以東、金七路以西的三角地帶,臨拓展8、9號城市干道,北側臨廣闊的農田綠地(如圖1),總用地面積38萬平方米,分為A. 圖B兩區,A 區30萬平方米、B區8萬平方米。地形為緩坡丘陵,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間低地貌。場地要求合理解決場地排水及土方量的豎向設計,北側未開發農田土地的利用與保護,注重園區與城市相交界面的對話表達。 2.2功能訴求:分析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園發展的各項資源制約因素,明確園區主導產業和特色,將產業特色與園區的生產、游憩、生態和圖(1)生物谷微觀區位
服務功能有機結合,既要合理的劃分各產業功能區,又要避免功能區的純化所帶來的空間單調性,在功能的“集”與“散”中取得平衡,生物谷用地由生產用地、輔助設施用地、行政辦公用地、生活區用地及綠化組成,對應功能區即生產區、物流區、辦公區、生活區及綠化景觀。功能要求綜合考慮生物谷產業鏈條順承與場地規劃的優化關系,兼顧生物谷功能區與市政網絡的關系。
2.3空間訴求:生物谷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健康管理于一體的生物產業基地,產業鏈條涵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五大生物工程技術,兼作為全國工業旅游的示范園區,每年接待游客數量達20萬人次。園區空間形態因產業特點而種類多樣,性格特點力求整體空間的共生性、產業功能空間的承接性、共享空間的易達性及趣味性。
2.4生態訴求:生物谷基地位于大連市東偏北方向,呈緩坡地貌,周圍植被良好,北側臨未開發農田,有較好的自然景觀,南側瀕臨缸窯河干流,南北發育匯水支,沖溝發育良好。生態要求對場地原有生態系統做合理保護的同時,結合基地氣候特點及場地功能布局,探究綠色節能設計的可實施性,促進生態平衡。
3.生物谷規劃設計對策
3.1基于“原場地(歷史)與新規劃(未來)”的共生,明確技術需求,合理選址布局
黑川紀章在“共生思想”里強調:“功能的純化、廣闊的空地、綠化、陽光和新鮮空氣被當做現代化的口號為人們所接受,進而成為世界共同的現代化城市目標,但是在現今生命原理的時代,這種合理的功能分離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批評。” (1)避免功能的不合理分離,生物谷由辦公區、生產區、生活區、物流區組成。生產區是園區的核心區,占地面積較大;辦公區是園區與城市交流的平臺,是園區的形象窗口,將其置于園區 主體軸線的最高處,突出其宏偉的氣勢;物流區是為生產服務的后勤區域,根據生產需求分布在生產區周圍;生活區包括療養院及健康管理中心,位于場地的北側區域,瀕臨城市道路和農田,具有便易的交通和優美的環境。場地南部為集中的景觀綠地帶,以延展的水面為主體,附設公共交流與游走空間。幾大功能區相互依附共同組成了生物谷的總體功能布局。
3.2基于“局部與整體”的共生,突出產業特色,促進功能完善
3.2.1功能布局
黑川紀章在“共生思想”里強調:“功能的純化、廣闊的空地、綠化、陽光和新鮮空氣被當做現代化的口號為人們所接受,進而成為世界共同的現代化城市目標。” (1)避免功能的不合理分離,生物谷由辦公區、生產區 、生活區、物流區組成。生產區是園區的核心區,占地面積較大;辦公區是園區與城市交流的平臺,是園區的形象窗口,將其置于園區 主體軸線的最高處,突出其宏偉的氣勢;物流區是為生產服務的后勤區域,根據生產需求分布在生產區周圍;生活區包括療養院及健康管理中心,位于場地的北側區域,瀕臨城市道路和農田,具有便易的交通和優美的環境。
3.2.2交通規劃
結合產業鏈條及城市的市政系統,交通分為內部交通和外部交通兩部分,并以“人車分流”的方式組織。內部交通主要指產業內部的物質傳遞、副產品的交換交通需求,以及廢棄物的運輸;對外交通主要指產業與外部產業聯系的交通需求,包括辦公區的人員流動、展覽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對外商業部分。“內”“外”動流線的分區合理布局,使不同功能區達到“動態均布”的布局模式。 場地內道路分為兩個等級,主干道路寬為12米,呈南北向,次干道寬為7米,沿各廠房、建筑群周圍布置成環形路,與三個出入口協同滿足功能的需要。廠區道路的布置滿足生產、運輸、安裝、檢修、消防及環境衛生的要求劃分功能分區,并與區內主要建筑物軸線垂直或斜交設置,呈環形布置。辦公區的交通系統為人車分流模式,車行系統在建筑結合機動車道布置,步行系統通過廣場、步行道、連廊組成有機體。集中停車規劃為兩個區域,北部辦公區設地下停車空間,滿足日常內部職工與外來客流的停車需要;北部生產區規劃大型機動車停車場,滿足生產運輸的要求 。
3.2.3景觀設計
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景觀格局主要以生物制藥生產功能特色為出發點,采取“雙軸四區一帶”的布局模式。通過線性的帶式景觀,突出強調景觀軸在生物谷空間的統領作用,在“線性”景觀的基礎上嵌入“點式”景觀,在景觀的肌理上,采取“軟景”與“硬景”結合的策略。著力打造 面積充足的開放性景觀空間,通過沿街水面的設計,形成廠區內靈動的水面景觀,并向東西逐漸延伸,以點帶線、以軸帶面,與原有自然生態資源共同構筑完整的綠化網絡,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綠地系統。
3.3基于“人與技術”的共生,塑造生態產業鏈的屬性空間
生物谷的空間布局實質是生物醫藥產業的空間物化,(2)根據功能的布局,生物谷打造的性格空間主要有生產區的產 業鏈條物化空間及可供游人參觀的通透的線性流動空間、辦公區域及沿主體景觀軸延續的開敞性共享空間、南側水面的 園 區向城市滲透的過渡空間。在城市干道金七路的城市空間界面上 ,布置科技館、健康中心、接待中心三組不同性格建筑,作為廣場過渡的表達。圖(2)生物谷總平面圖
3.4基于“人與自然”的共生,促進生態園區持續發展
基于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將生態設計引入園區規劃,環境因素成為設計的關鍵點,它要求在產品開發的所有階段均考慮環境因素,從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最終引導產生一個更具有可持續性的生產和消費系統(2)。生物谷基于大連地區四季分明、空氣濕潤、降水集中、季風明顯、風力較大的氣候特點,在設計初期,根據場地的高差分布,合理的布局園區功能空間,使土方量達到最少,從而減少對原始地貌的破壞,在產業運營期間,生物谷產業內部形成生態可視的可持續設計策略,堅持產業鏈條的運營主線,通過原材料物質、能量的循環利用及廢棄物的合理“變質”,促使“生物鏈”的自然合理流動。通過軟景、硬景與生態設計的結合,踐行生態產業園的生態效應。結合大連地區氣候特點,附設雨水收集裝置,與中心水域景觀結合,形成良好的水循環利用。生物谷內的道路照明系統均附設太陽能板,通過太陽能與電能的轉換來提供照明。
4.結語與展望
生物醫藥產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規劃帶有極大的綜合性,不只是簡單的土地利用規劃,還要涉及到生物醫藥技術、景觀、生態、旅游宣傳等多方面,因此要加強多學科之間的交流及跨學科的實踐。使得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園能更好的發揮其帶動醫藥產業騰飛的作用,以建立更完善的現代生物醫藥產業格局。珍奧核酸生物谷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進程中的產物,本著尊重自然原貌、發揮自然優勢、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著重考慮人為因素與場地的關系。對園區功能分區合理布局,妥善解決內外交通流線的互干擾問題,結合景觀對場地進行合理規劃。本次設計僅是對現代生物醫藥產業園規劃方法的初探,在某些方面仍需進一步探究及調整。
參考文獻:
(1)[日]黑川紀章新共生思想覃力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12-13